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式的心理咨询丨心理学怪谈

有一天,听到一位心理咨询师前辈热情吐槽,

说现在的年轻父母真是太不靠谱了。

有多不靠谱呢?她做家庭咨询,遇到一对夫妻,

小孩子哭闹,父母就直接把手机掏出来,

让小孩子玩游戏。

「那么小的小孩啊,」同行叹息着说,

「我当时就指出来:你们这样,不怕他近视吗?」


这个咨询师的说法,让我想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有一次,跟我的师叔刘丹老师一起做家庭咨询,

在咨询现场,四五岁的小朋友自己给自己倒水喝。

我怕他烫着手,几乎本能地就要上前帮忙,

转头一看,刘老师稳如泰山地坐着……

我才恍然大悟,立刻硬生生管住了自己的双手。

这个世界上有一类心理咨询师,

温暖,热情,有爱,富有同情心,正能量,以扶危济困,指点迷津为己任,

他们被称为「妈妈式的」咨询师。

然而,我却怎样都无法认同这样的态度。


「妈妈式的」和「爸爸式的」这两个隐喻,

是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在《别想那只大象》一书中,用来区分民主党和共和党政治主张的。


粗略地说,妈妈式的政党是温暖,博爱的,

像一个好妈妈一样,对「孩子们」每天吃什么,做什么,跟谁接触,头脑里想什么都充满关切,

如果遇到不正确的事,她当然要责无旁贷地指出,

收富孩子的税,给穷孩子补贴,最大限度的平等。

总之,孩子是无知的,需要大人多加管教,

妈妈就无私地向孩子提供这些指导和帮助,

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幸福。


而爸爸式的政党则相对冷淡,不妨说更像是旁观者,

他相信「孩子」自己可以为自己负责,

他的任务就是保证一个透明和公正的规则,然后站到一边,看着孩子们在规则范围内随便怎么玩

爱吃什么吃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

愿意怎么想,怎么活,都是孩子们的自由。

活得好当然好,但要是活得不好,那结果也是你自己承担,不要指望爸爸施与同情的援手,

反正是物竞天择,自然淘汰。


借用这个比方,心理咨询师也分妈妈和爸爸两类。

我接近于后者,有个称谓叫「自我限制的咨询师」,

(结构式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 语)

对于来访者的想法,不做是非曲直的判断,

听到不认同的观点,也会想:他肯定也有他的道理,

虽然身在助人行业,但很少直接出手「助人」,

(连一杯水都不帮小朋友倒)

就更谈不上正确、温暖、正能量之类的了,

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则是:

我也不知道……

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你肯定有你的办法……

焦虑又不犯法……


倒个水只是举手之劳,为什么不能帮忙呢?

因为咨询师停下来,袖手旁观,才可以观察到孩子平常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互动之中:

父母看着孩子倒水,他们会不会坐不住?

谁会忍不住出手?还是两个人都视如平常?

他们不担心孩子烫着自己吗?

也许正因为父母是这样的,孩子才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

在那一刻,没有任何评价,只是理解,只是观察,

按捺住一切想要干预的冲动,

不如此,又怎么能看见家庭里这些活生生的细节?


而妈妈式的咨询师,多半已经帮孩子倒好水,

一边笑容可掬地对父母说:

「你们让孩子自己倒水,他烫着了怎么办?」

她的态度如沐春风,无微不至地指点每一个人,

你最好这样想,他不应该那么做,

每一个身处痛苦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关爱。


他们忧心忡忡地讨论他们的来访者:

——这个来访者太不靠谱了,他居然会这么想。

——对啊对啊,他怎么可以这么想!

或者怀抱着普度众生的大爱:

——这个来访者太可怜了,从小就缺爱,

——对啊对啊,还好他遇到了你。


温暖固然是温暖,

但我总觉得,这样虽然为弱者提供暂时的帮助,

长期来看,反而让人永远停留在弱者的位置上。

因为这个态度背后,藏着一种深层的贬低——

你们啊,靠自己是活不好的

要想活得好,离不开我的帮助。


————

在音频节目中,我对这个问题有更详细的论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医生的这些话您能听懂多少?
把父母的差评还给父母,让自己成为自己
虐待的不是动物,而是生命
个案咨询 | 产后抑郁婆婆不愿带孩子,该做哪些测评和婆媳关系修复?
对曾经不称职的父母说一句“原谅”,谈何容易!
3类父母,最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