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天鹅》:她是如何被摧毁的

       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尼娜化身一只洁白的天鹅,轻盈地从高空一跃而下,飘然落地,如同坠入人间的精灵。年轻生命的乐章,在掌声和欢呼声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对于这个苦苦追寻外界认同的女孩,刹那的光辉,意味着永恒的荣耀,她心甘情愿付上最昂贵的代价。肉体上的灭亡,换取了心灵上的重生。

201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黑天鹅》,是一部精彩深刻的心理隐喻故事。女主角尼娜,一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从严重的心理冲突到神经症到精神分裂,走上一条不归路。

如果她能早点被发现,得到专业的治疗和干预,是完全可以走出那个暗无天日的狭小岩洞。尼娜的悲剧,固然极端,但在人群中,类似的心理现象俯拾皆是。

自我价值的完全虚无,导致尼娜的偏执。自我攻击、自罪自责,导致尼娜的心理不断边缘化。善良纯洁的白天鹅、邪恶魅惑黑天鹅,让她不断分裂成两个截然对立的自我。

 

她用指甲将自己的后背抓得鲜血淋漓,幻想身体里长出黑色的羽毛,都是尼娜对真实自我的逃避与憎恨。一人分饰两角,为了塑造角色深入内心,固然是诱因,但根源在于哪里呢?

 父亲的缺位,母女的“共生”

影片对尼娜的父亲没有任何的交待,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尼娜的父亲是彻底“缺位的”,她缺乏父性力量的抱持,她的人格心理中,缺乏一种理性因素的平衡。家庭关系中,她和母亲是紧张对立的,缺乏父女、母女、父母(夫妻)三边关系的平衡。于是,尼娜的世界,严重失衡。

 

尼娜母亲永远是一身黑衣的寡妇形象,可以想象,她对尼娜从小的严格培训,她渴望女儿实现自己的夙愿。母亲和尼娜是“共生”的,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独立人格。

单身的母亲,独自承担着生活上和经济上的压力,把全部的希望和意义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背负着罪恶感,不堪重负。母亲为孩子而活,孩子又为母亲而活,这种惨烈的牺牲,最终带来的只有匮乏感、被剥削感和仇恨。

当母亲又一次强调自己为了尼娜放弃了舞蹈事业,尼娜欲言又止“可我已经二十八岁了......”。母亲读懂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请不要再拿我来当藉口,逃避你自己的无价值感”,但母亲没用勇气面对这么残酷的事实,尼娜也不忍心捅破母女之间这层薄薄的面纱。

 

缺乏健康的亲密关系,让尼娜遭遇负面事件情绪波动时,没有可以倾诉与依赖的对象。她对母亲隐瞒真相,抗拒母亲的关心,她不敢在母亲面前流露软弱,那只会换来母亲的指责。在产生幻觉后,尼娜抛弃了母亲,她渴望成为她自己。她把母亲关在门外,用大棒来阻止母亲的“入侵”。

母亲,这个为她付出最多的人,正是她巨大压力的来源。

 

母亲坐在舞台下,目睹了女儿光彩夺目的绽放,她激动得热泪盈眶。母亲甚至没有发现,女儿腹部渗血的窟窿——那个永远填不满的自我的黑洞,把母女俩卷入内心风暴的漩涡,两颗孤苦伶仃流离失所的心,在天崩地裂的爆发后,一切归于寂灭。

那个由始至终,消失的父亲,究竟在尼娜的成长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不得而知。无论父亲是去了天堂,还是远方,他在子女的心目中,都是不可替代的。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大保障。

性能量的压抑与扭曲

瘦削的身体,僵硬得如同一尊雕塑,线条冷峻的脸,永远挂着受难式的迷惘与沉重,尼娜过着修女般压抑欲望的生活。

若你软弱可欺,现实中的恶人,心灵上的魔鬼,一定不会放过你。

芭蕾舞团的总监托马斯,利用职位和心理上的优势,将尼娜玩弄于鼓掌之间——强吻她抚摸她,刺探她的性隐私,羞辱她“你该不会还是一个处女吧”,问男演员“你不会带这种女孩上床对吧”。

作为情场老手,托马斯利用尼娜骨子里的极度自卑控制她,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甚至,托马斯几次对尼娜欲擒故纵,在把她内心的烈火点燃后,狠狠地甩开她。用这种冷漠无情,表明高高在上的姿态“我只是出于艺术的需要,启发你在表演上的灵感,你对我没有魅力,我并不渴望得到你”。

 

好几次,我都以为,尼娜会屈服,要投入托马斯的怀抱,因为她太渴望成功。这种成功,不是世俗的争名夺利,而是被别人肯定。然而,剧情没有走向职场潜规则的套路。

一方面,是尼娜强大的道德“超我”阻止了她用肉体去交换利益,另一方面,托马斯对于尼娜,从某个角度来说,有“父亲”的意味和作用。这个男人用粗暴进攻的方式,启蒙了尼娜对自己身体的探索,包括他让尼娜尝试“自慰”。潜意识中,乱伦的羞耻感阻止了真正肉体关系的发生。只可惜,两人之间的“父女情”,也是扭曲的。

贝丝,托马斯的前女友,过气的“天鹅”,被始乱终弃后,撞车住院。在尼娜的幻觉中,贝丝用刀插脸自残,沾满血的刀,却从尼娜手中掉下..........

莉莉,尼娜的竞争对手,一个放荡不羁的女孩。她既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又是尼娜暗黑那一面的存在。

她弥补着尼娜的心理需求,以至于后来尼娜分不清,莉莉究竟是不是自己头脑中制造出来的。莉莉带着尼娜去喝酒嗑药蹦迪,尼娜把莉莉带回家,两个人热烈地缠绵......然而,这些,都是尼娜的幻觉......

根据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在梦中与某人发生性关系,往往代表着我们崇拜喜爱这个人,渴望与其建立亲密的关系,渴望成为这个人。莉莉与尼娜的融为一体,让尼娜第一次真正尽情地释放了自己的性能量。然而,若性不是基于深厚的爱,那股洪荒之力终究会将自我引向虚空乃至崩塌。

尼娜一个人在训练场,灯突然熄灭了,尼娜陷入内心无边无际的黑暗,她看到魔鬼——托马斯在和莉莉交媾,那是她最大的恐惧——野性的莉莉用色相勾引托马斯,抢走属于她的角色和人生......那正是白天鹅的悲惨下场。尼娜冲回家,被魔鬼缠身魂飞魄散的她,疯狂地砸烂一切......

正式登台中,尼娜魂不守舍,她各种幻觉包围,在镜中看到几个自己。精神分裂的尼娜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表演,却难免犯错。

在化妆间里,尼娜被莉莉嘲弄,愤怒中尼娜用玻璃碎片扎死了莉莉,她把尸体关在小房间里,返回了舞台。杀死了“黑天鹅”的尼娜突然被灵魂附体般,每一个细胞都涌动着澎湃的热血,每一条神经都充斥着巨大的张力,她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地旋转跳跃着......她终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回到化妆间,尼娜发现莉莉又出现了!原来,那一刀,尼娜竟是捅在自己的身上。分不清现实和情绪的她,终于,在癫狂的状态下,消灭了自己的肉体。

影片定格在尼娜那张无比平静的脸上,在往生的路上,她终于获得了自我的同一性,留在人间的,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按照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理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本我是各种本能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社会的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理想的我,遵循道德原则。本我和超我之间经常发生冲突,需要自我从中调节。

尼娜的妈妈象征着尼娜的超我白天鹅,而托马斯和莉莉象征着尼娜的本我黑天鹅,两股力量在不断地拉扯着尼娜,导致她的撕裂。尼娜不断地压抑着本我,她不接纳自己作为“黑天鹅”的那一面。

 

被意识否定或压抑的欲望和感受,会变成潜意识中的各种情结。这让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还很可能被神经症折磨。只有勇敢地面对及正确处理那些欲望和感受,才能保护我们不受伤害。

其实,世界上没有洁白无瑕,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正如梅兰妮克莱因指出的,爱本来就包含着欲望、攻击和分离,恨当中也有修复的力量。成长就是接纳自己的各个面向、各种欲望和情绪,在保持核心自我人格稳定的基础上,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各种信息和经历,在更高的层次上不断整合自己,我们才能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但凡那些打不死我们的,都会让我们更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黑天鹅》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哈佛影后”因欲望堕落,却引千万人叫好:她的故事,为何如此疯狂?
电影《黑天鹅》 | 母女共生的悲剧
电影《黑天鹅》:进退之间
黑天鹅——致艺术与激情
电影《黑天鹅》解析:晚熟少女的蜕变之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