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与死 幸福与痛苦 ——“生命图表”解真相丨独家精读

幸不幸福?痛不痛苦?快不快乐?值不值得?生活中许多所见所闻的定义混淆,不但造成语意的误用与误解,更造成贴错标签而自误误人。

例如:小学生对妈妈说“我恨我们老师”,“全班同学都恨他” ,这是不了解“恨”字的语意成分而误用的结果。

又如,老公对老婆说“我很痛苦” ,这其实可能只是“不快乐”。人们往往错用“痛苦”来形容“不快乐” ,更常发生于日常生活中。

因为活着与继续活着所以幸福,因为趋向于死或致死所以痛苦。

痛苦的这种创伤心理有的是由足以致死的实体引发的,有的却是由虚拟的创伤所引发。相对于死之痛苦,活着就是幸福,继续活着更是万幸;活得成功(赢)快乐、值得,则是极致的幸福。

如果把生死比作翘翘板,在生与死的翘翘板上,人在生死两端移动,而且是由生向死,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无法改变。

死的那一端是“痛苦” ,生的那一端是“幸福”。且生的一端架着一个幸福与不幸福的翘翘板,这个翘翘板的幸福端之上,又垂直架着四层翘翘板,分别是“有与无”的翘翘板、“成败输赢”的翘翘板、“快乐不快乐”的翘翘板与“值得不值得”的翘翘板;而不幸福那一端之上,也平行架着这四层翘翘板,但是四个翘翘板都坏了,整个人处于“无所谓有或无”、“无所谓成败输赢”、“无所谓快不快乐”与“无所谓值不值得”的虚无空白状态。生与死翘翘板的痛苦端,则垂直架着叠着五类创伤事件,分别是“衰老以致于”,“疾病(含:精神疾病)以致于死”、“意外伤害以致于死”、“自杀以致于死”。

生命图说总表如下:

幸福和痛苦的两端之间,最炫耀人心的是快乐与否?生死相逼的是值不值得?雄霸衰馁的是成败?安适与贪婪相随的是有无?可是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十之八九的创伤事件,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痛苦。痛苦是什么呢?从不快乐、不幸福,以至痛苦,推着生命从生朝向于死。

生与死的翘翘板解析如下。

--------->>

第一层 生与死

<<---------

生与死是人类最原始的存有状态,生死之于人展现完形心理学所描述的“形一基互换现象”(当两个以上的单元结构成一个整体时,若这当作部分的单元也具有整体的性质时,某个部分的单元可以前进为主体的figure,来主导其他退为背景ground的部分单元,而凸显为整体的外显形式与性质;当作figure的单元可视之为存在,当作ground的单元可视之为存有)。所以,人类的生与死两种现象与生理历程其实是同时并存的。

人类发展成熟的历程与衰老的历程中,死亡的威胁与历程却是同时存在的。人类在发展与享受生命之时,会把[死]存而不论。人类在面对死亡威胁时,虽然他还没死还活着,却会把[生]的诸种现象存而不论。死亡的威胁难以承受时,就说“生不如死”。死亡的价值超过生存时,就说“死有重于泰山”。

爱生恶死是动物的本能,生是活着,死就是灭亡。没死以前,都还是活着,除了死那个当下以外,全都叫活着。所以生的指标是从+1到+10,死的指标则是九生(-1~ -9,+9~ +1) 一死(-10)。

--------->>

第二层 幸福与痛苦

<<---------

我们把“痛苦”定义为:致死刺激与反应,把“幸福”定义为:生之状态(活着)。致死的刺激有五种,所以有五种致死之痛苦,分别是:衰老(以致于死)之痛苦、疾病(以致于死)之痛苦、意外伤害(以致于死)之痛苦、引以为苦(以致死)的痛苦及自杀(以致于死)的痛苦。

相对立于痛苦的刺激与反应,称之为幸福。幸福中又区分幸福和不幸福的感觉,所以线性排列时,是“幸福(幸福一不幸福)一痛苦”的关系。不幸福不等同于痛苦,相对于痛苦,不幸福仍是幸福。

幸福感包括:有与无、成与败、快乐与不快乐、值得与不值得八种状态。不但有、成、快乐、值得是幸福,就连无、败、不快乐、不值得等状态也都是幸福。不幸福是指这四个翘翘板毁了,当人呈现无所谓有无、成败、快不快乐与值不值得时,就会失去了幸福感而呈现不幸福的状态,把不幸福引以为苦,就引发出自杀的动机,而进入自杀的痛苦。

最特别的痛苦是“引以为苦”。个体把不幸福“引以为苦” ,把四个翘翘板的四个负端“引以为苦” ,甚至把四个正端也“引以为苦” ,这种操作足以致死的刺激物产生负向心身状态而逼迫自己“以致于死”的特定刺激一反应历程,称之为引以为苦(以致于死)的痛苦。不足以致死的刺激物,却产生致死反应的痛苦,就叫做引以为苦。前述四种痛苦是真苦,引以为苦是假苦。可是假苦的好发率与影响力,却远远大于真苦。引以为苦的人,是心理咨询的对象。沉溺于自杀的痛苦的人,是心理治疗的对象。

五种痛苦令人生不如死,什么苦比想死还苦呢?看着想死的亲人,家属之苦难以言表,精神病人家属之苦更无以言喻。苦,就怕一个“慢”字,慢慢受苦,真是折磨。病人之苦,非亲身体验不得而知。病人家属之苦,非至亲至爱罹患重病无从同理。至苦的家属照顾至苦的病人,堪称痛苦心理学的终极典范。

--------->>

第三层 四个跷跷板

                            <<---------

幸福感的四个翘翘板,也互有“形一基互换现象” ,而让个体选择以哪个翘翘板为“形”。但是生活事件在某些翘翘板的表现太过强烈(例如:一直失败,每件事都失放)时,那个翘翘板也会成为“形” 。

哪一个当“形”翘翘板,决定于下列四个因素:一是习惯,二是机会,三是能力,四是个体的选择,其中以个体的选择为最重要。

四个翘翘板的正负端,都是用来评估一个个的生活事件。只要翘翘板能动来动去,不管落在正端或负端,我们都可以归结于第二层而说:我是幸福的,我的人生是幸福的。

如果翘翘板都毁了,生活事件完全无法评估也不必评估,我们就归结于第二层而说:我是不幸福的,我的人生是不幸福的。

“生命图说总表”第一层的对象是:人;第二层的对象是:我与人生;第三层的对象是:生活事件。“生命图说总表”道出了人的生命的真相,个体都可以藉由生命图说总表的操作,协助自己和他人在“生死翘翘板”中移动,自由穿梭于生命的三个层次,在不改变实体世界的事件的情况下而得到安适。

作者 | 林昆辉

编辑 | 苑永梅

审核 |  徐玲  倪文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何为苦,何为乐?
幸福是什么
学会吃苦,因为苦才是人生真相
经典语句 :品读人生富有哲理的30条句子
让每一个人都活出生命的本来真相
人生何为苦何为乐何为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