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免疫性腹泻、大便不易控制10余年案
原创 张芳芬 先秦元气神机

作者/张芳芬

医案:

       患者高某,男,79岁,主诉慢性腹泻、大便不易控制10余年于2021年9月7日就诊。患者大约11年前因持续腹泻、大便带油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诊断为“免疫性腹泻”,治疗效果不佳;之后发现胆总管狭窄,原因不明,安装支架失败;曾怀疑伴有胰腺炎,经一系列检查也未能确诊。后改中医治疗,时好时坏。近几年体重减轻30斤,目前体重仅47kg。大便溏稀、带油,不臭,每日大便7~8次,大便急,不易控制,经常弄脏裤子,外出需用尿不湿;夜间尿频,至少5次/晚;平时双下肢冰凉伴疼痛,梦多,多是令人压抑的梦。

        刻下:黑瘦,舌嫩红,舌苔黄腻中间裂纹,脉浮细弦,左关滑硬。

       分析:大便频繁、不易控制,不臭,双下肢冰凉疼痛,舌嫩红舌苔黄腻,脉浮细弦,示风寒郁经、水饮内停,不排除腹泻因宿食黏滞所致。患者近几年体重减轻30斤,体重仅47公斤,长期腹泻,以虚为主,故谨慎攻下,以归一饮修复元气,五苓散疏通三焦、苓桂术甘汤补脾、温化水饮,加升麻、葛根、人参补中益气。

       首诊处方:归一饮&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味

       黑顺片6g 干姜6g 肉桂9g 茯苓12g 白术9g 猪苓9g 炙甘草6g 大枣6g 泽泻15g 葛根10g 升麻6g 红曲6g

7剂水煎服

       二诊(2021年9月14日):患者诉精神较好,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仍溏稀;小便由5次/晚减少至3~4次/晚;食欲一般。舌苔较前变薄,舌嫩红,仍有裂纹,右脉浮细弦,尺滑;左关脉滑滞。

        处方:归一饮&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味 

       黑顺片6g 干姜6g 肉桂9g 茯苓12g 白术9g 猪苓9g 炙甘草6g 大枣6g 泽泻15g 葛根10g 升麻6g 人参9g 炒麦芽9g 焦神曲9g 红曲6g

7剂水煎服

       三诊(2021年10月12日):因外出,自行抄方3周。患者明显好转,大便不带油了,70%成型,便细,大便次数由7~8次/日减少至5~6次/日,下肢冰凉感明显减轻。诉腹胀。脉细弦。

      继续在二诊处方基础上加减应用一月。

      复诊(2021年11月12日):患者面部发黑明显减轻,体重增加2kg。诉近日排气较多,大便不易控制,有腥味,小便仍多,舌嫩红黄腻苔。脉浮弦,左关滑涩,右尺触及一半。

      处方:温胆汤&小承气汤加味

      茯苓18g 陈皮9g 清半夏9g 竹茹12g 枳实12g 郁金12g 柴胡10g 炒白芍10g 桂枝6g 炒白术9g 麸炒薏仁12g 泽泻15g 猪苓15g 葛根10g 升麻5g 黄柏12g 炙甘草6g 大黄5g 姜厚朴12g 

7剂水煎服

      复诊(2021年11月9日):自觉有效果,大便较前痛快,有时成型,有时不成形,5~6次/日,大便前有下坠感,排气多,小便时有少量大便;舌红,中间黄腻,夹杂少量焦黑(较前减轻少),左脉细弦偏浮,尺脉浮弦重按不及;右脉细弦沉,左尺不及;

      处方:麻子仁丸(汤)加味

      火麻仁9g 炒苦杏仁8g 白芍10g 茯苓9g 白术9g 大黄10g后下 姜厚朴12g 枳实12g 桂枝6g 黄连3g 桑葚10g 枸杞子12g 车前子15g 红曲6g

7剂水煎服

麻子仁丸(《伤寒论》)加味:

       复诊(2021年11月16日):诉陈旧大便排出较多,大便带油明显减少,可以控制,黄色便;各种症状好转。略感体力不足。舌粉红,黄腻苔较前减少,未见黑色苔,中间裂纹。左脉细弦,关滑,尺脉弦有力;右脉细弦,左右晃,关滑,右尺脉弱,重按可及;

       处方:麻子仁丸(汤)&归一饮等加减

      火麻仁6g  白芍6g 茯苓9g 白术9g 枳实6g 酒大黄12g 姜厚朴9g 桂枝6g  炙甘草6g 大枣10g 枸杞子12g 黑顺片8g 干姜5g 细辛3g  车前子15g 红曲6g 菟丝子10g 锁阳10g

7剂水煎服

       患者服此方后感觉诸症明显好转,精神好,大便次数减少,很少带油。

       近日随诊,患者外出度假已2月,抄方2周,自觉诸症较就诊前好转80%,体重增加,精神好,大便可以控制,外出无需尿不湿。

      西医认为免疫性肠炎属于难治性疾病,大多使用激素等缓解症状,患者一般难以持续接受治疗;

      本案患者久泻,无腹胀腹痛,大便不臭,双下肢冰凉伴疼痛,脉诊示生长之气不足、水饮内停,故初诊时患者以寒泻为主;

      患者男性,体重仅47kg,形体黑瘦,实为虚人;西医谓之营养不良;

      脉诊示生长之气不足,内有寒湿,故处方归一饮、五苓散等修复元气。

      初诊时无论是否有便秘的可能,均应谨慎攻下,待元气恢复,病机自现。

      治疗前期处方中加了人参、葛根、升麻,取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之意。。

      故修复元气近两个月时,患者体重增加2kg,面色发黑明显减轻,下肢冰凉已消减,精神好,患者逐渐显现热结肠胃之证,此时以麻子仁汤下之,各种症状明显好转;

      最后以麻子仁汤&桂枝汤&归一饮、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巩固治疗3周,寒热并用,以通为主;营卫同调,以补为辅;佐以归一饮继续修复元气。患者诸症好转80%。

       关于麻子仁丸,《伤寒论》第247条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本案患者并无大便鞭(结硬),甚至有时不成型,笔者仍处方了麻子仁丸,因为病机符合。何为脾约?脾被胃热所约,脾气不能散精,土不能生金,肺与大肠运化失调。

       而病机的捕捉主要依靠脉诊。

      先秦时代,中医的发展已达到高峰,自先秦以降,各时代的名医均是脉诊高手。因为中医的脉诊就是捅破病机这层窗户纸的关键。(作者:张芳芬)

(作者:张芳芬,西学中,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执业中医师。世中联老年专委会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热下寒证]------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
脉学的思考 井冈山会议江湖医侠侣山之堂
柏亘中医——学生治疗失眠病案一则
脉学渐悟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从入门到应诊的中医通关之战
3 脉诊在临床上的运用经验交流座谈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