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味药材被称为“补药之长”,妙用在何处?

原创 潘毅工作室 中医老师潘毅 2023-01-04 12:00 发表于广东

   本  期  导  读    

黄芪,味甘,性微温,兼备祛病、调养之功,是治病和养生之上品。故入药、煲汤、保健茶饮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黄芪,被誉为“补药之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养之长,故名。今俗作黄芪”。金代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认为黄芪功甘温纯阳,并为其归纳了五大功效:一是补诸虚不足;二是补益元气;三是壮脾胃;四是去肌热;五是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

黄芪这个“小人参”对提高抗病力也颇有益处。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冬季调补,还是防治未病,都比较适用。

今天就来聊黄芪具体适合哪些情况使用。

黄芪,补脾气虚

黄芪,入脾经,可补益脾气、升举中阳。

正如《本草正义》所言:“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

脾气虚的第一阶段,更多是表现在功能上的减退。

比如脾胃虚弱会导致胃口减退、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表现。其中用到黄芪作为君药来调理的方剂,就有《脾胃论》中的升阳益胃汤。

脾气主升,脾气升举,对人体脏器和组织起到托举的作用,可防止内脏及组织下垂。如果脾虚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导致中气下陷,而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肛脱、面部肌肉下垂、乳房下垂、眼袋大等问题。

调理此类中气下陷之证,有一个比较适合的中成药,叫做补中益气丸。脾胃对应的是中焦,“补中”就是补中焦虚损之意,就重用到了炙黄芪作为君药,并配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意在取其甘温补升,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

“脾统血”,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气亏虚,还能导致气不摄血的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吐血、便血、尿血、流鼻血、紫癜、崩漏等症。

黄芪补气又兼升提之功,也常用于治疗气不摄血,尤其是下部出血的问题。比如《景岳全书》记载的举元煎,也用到了黄芪,配伍参、术、草益气补中、摄血固脱,再辅以升麻升阳举陷,用于妇人脾气虚不摄血引起的月经量多或崩漏、淋漓不尽等证。

临床上有更加专业的使用黄芪来治疗发热的方法,叫做“甘温除热法”。治疗发热时,无专业中医背景的人,多半会受限于“热者寒之”的观念,认为发热就应该用到清热的寒凉药来治疗。其实,遇到气虚发热时,治疗也会用到味甘性温的药物。

名医李东垣就用到了黄芪作为君药的补中益气汤,来对治脾气虚损、清阳下陷,导致阳气内郁,不能外达而出现的气虚发热证。

这种发热者,当以补气升阳,以助内郁的阳气升举发散而解,若妄用苦寒药则热更郁而反难退。

黄芪,能补肺气虚

黄芪,归入脾、肺二经,故也可以补肺气。

比如,调理长期咳喘、肺气虚弱易外感、气短乏力等问题,多用到黄芪配伍紫菀、杏仁等;如果是肺脾同虚引起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同时伴有咳喘声低、痰多稀白、食少便溏的问题时,黄芪多配伍党参、陈皮、茯苓等来调理;若脾肺气虚,同时伴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问题,也有用到黄芪配伍葛根、麻黄、白术等,起到益气升阳、疏风通窍的功效。

黄芪,能调治盗汗、自汗

《本草正义》记载,“(黄芪)甘温补气,禀升发之性,专走表卫分而固皮毛”。

阳气亏虚所致的自汗、阴虚内热所致的盗汗,也可用黄芪为主或配伍它药来调治。

自汗的特点是,稍稍活动就出汗,出汗后觉得气短乏力,还容易受寒感冒。而我们熟知的玉屏风散,就是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配伍。重用黄芪为君药来益气固表、实卫止汗;白术为臣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防风为佐药,走表而防御风邪侵袭。

调理虚热盗汗,以黄芪为君药的,则有《小儿药证直诀》的黄芪散。小儿黄芪散由黄芪、煅牡蛎、生地黄组成,有益气养阴敛汗之功。

黄芪,能托毒生肌

黄芪一直被誉为“疮痈圣药”。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瘌痢;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黄芪不疗红肿热痛脓黄稠的实热性疮疡,却能治疗疮疡日久不溃、或者破溃后难以愈合的虚性状态,起到补气基础上的托毒排脓生肌的功效;又能治疗严重风邪诱发的皮肤病、各种痔疮。

《外科正宗》里含有黄芪的托里消毒散。功效就是补气养血,托里排脓。治疮疡体虚邪盛,脓成不溃,脓毒不易外达者。

注:上述方剂仅供学习,要在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

若平素体虚易气短劳累、容易反复外感的人群,作为日常保健,在对证的情况下,可选用下面的黄芪红枣汤

食疗方推荐

黄芪红枣汤

材料:

黄芪15克,红枣20克。

做法:

将以上两物加水适量,煮沸后改文火煎煮1小时以上。每日1剂,分2-3次食枣喝汤。连用15天为1疗程。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汗证卫表不固,自汗常出,动则加重,容易感冒。

黄芪好处多多,

这类人群却不宜使用

比如肾阴虚、湿热、积食内停、热毒炽盛者、热毒疮痈等证均不宜用。黄芪性味甘温,上述人群服用后恐会助热邪,使湿热、热毒容易滞邪,加重病情。对黄芪过敏者也不宜用。

黄芪日常保健的用量在9~30克,日常保健切勿冒进贪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气的黄芪,补的是什么气?
​传世中草药:黄芪
黄芪保健养生有讲究 黄芪的配伍
归脾汤
黄芪的配伍与临床应用
“脾脏补气第一要药”,可健脾胃而升清阳、燥湿祛痰、通便止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