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热最盛20天,中伏重点疏通这条经络!

原创 可仁 自在睡觉 2023-07-18 20:15 发表于四川

初伏已经接近尾声,在刚入伏的几天,全国范围内都浩浩荡荡地迎来高温,结果一场大规模的降雨,又让这股气温冲顶的趋势哑火了。

现在即将进入中伏,今年中伏的时间是7月21日到8月9日,长达20天,是三伏中最长的一个阶段

为什么中伏比初伏和末伏时间长呢?这还是根据伏天的规则而来的。

我们在入伏的时候就说过,进入初伏的时间是夏至之后的第3个庚日。而进入末伏的时间是立秋之后的第1个庚日,中间的时间就是中伏。

所以中伏的长度并不是确定的,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的时间就只有10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就有20天。

中伏的长短,直接影响了整个三伏天的长度,而今年的20天中伏,也让这段时间变得格外难熬

01

暑湿升级的20天

今年中伏湿气更盛

中伏的这段时间,往往涵盖了两个重要节点:农历六月中旬和大暑节气。

正如唐僧皎然在《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中写道:“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可见每年中伏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暑湿之气最浓的阶段,可以说是初伏的升级版

今年的中伏,湿气尤盛

外湿弥漫

湿邪有两种,外湿和内湿。外湿是气候的潮湿。

而今年,我们很可能会迎来一个“雨中伏”

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降雨量预报中,我们就可以窥知一二。

单看进入中伏的这一天,和去年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长江以南的这个大区域。去年一片晴朗,而今年也跟上了北方的节奏,一起迎接降雨。

去年中伏

第一天降雨量

今年中伏

第一天降雨量

而放眼未来10天,我们会发现,除了新疆部分区域,全国范围内几乎都被强降雨笼罩了。

未来10天

降水量预测

在降雨的作用下,像去年那样的南方多地超高温的情况可能不会出现。

去年中伏第一天

高温落区分布

今年中伏前一天

高温落区分布

但降雨带来的空气湿度增高,同样会让我们很不好受,并且这比单纯的高温更难应对

内湿自生

而今年中伏的强盛湿气,不仅来源于外湿,内湿同样功不可没。

内湿是由我们脾胃运化失常而自生的。

今年的中伏,我们的脾胃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首先五运六气告诉我们,今年整体都是“火运不及”的一年,而火生土,“母病及子”,火弱,其子土当然也会受影响,脾胃五行属土,所以还可能出现脾胃湿盛等证候。

并且,三伏天时期已经是进入了下半年,五运六气对于下半年的预测是:“岁少阴在泉,……民病腹中常鸣,……,少腹中痛,腹大……”

我们可以发现反复提到了腹中疾病,其实也就是脾胃的问题,所以今年整个下半年脾胃都很容易生病,脾伤则湿生

再加上,三伏天正值长夏,《黄帝内经》中记载:“脾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这本身就是极易生湿的阶段

所以,可以说今年的中伏,我们面临的是湿邪的内外夹击健脾祛湿是绝对的养生重点。

02

排出湿气

重点疏通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可以说是我们身体的排毒总开关

所以,想要排出身体里的湿气,膀胱经必须得畅通无阻。

按揉穴位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按揉的方法来疏通膀胱经,但并不是说整条经络都要全部按揉到。

因为我们从上面膀胱经的循行图也会发现,它的覆盖范围很广,从眼部的睛明穴开始一直要绕过头顶,沿着后背、后腿,最后到了我们的脚趾上。

我们平时自己按揉的话,能够照顾到的部位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挑几处关键部位来进行。

★后颈

我们的后颈处有一组重要的穴位——天柱穴,我们可以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后颈部,以双手掌根提捏或摩擦颈肌至发热。 

不仅肩颈的肌肉可以得到放松,还能提神醒脑,这段时间湿重如裹,很多人都有整天都头脑昏沉的感觉,这个动作很适用。

★后腰

后腰这个位置穴位比较密集,也是膀胱经的枢纽,有着健脾胃,利关节的作用。

我们每天随时随地都可以双手放到腰上搓揉,实践起来简单又方便。

★后膝窝

后膝窝的正中点,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能理气和血、祛风散寒,可以说委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排污口”,坚持拍一拍就能让膀胱经更好地排毒。

并且它还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久坐或者腰背不适的人一定要多拍按这里。

拍的时候我们一般坐在椅子上,用手掌去拍打后膝窝,注意力度,也可以把手掌微微弓起,避免很快就把皮肤拍红了。

太阳晒背

三伏天晒背,绝对是最近最火爆的养生话题了,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了晒背的行列中。

其实晒背的过程中,膀胱经是最大的受惠者,因为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

而且我们了解了膀胱经的循行范围之后,可以知道,温煦膀胱经,我们在晒背的时候最好可以晒到屁股

长期久坐,寒湿邪气大多瘀积于此,就容易出现下半身冰凉、女性宫寒痛经的问题。多晒晒,对于打通瘀堵、通畅气血运行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对于没时间晒背的梁友们,我们之前推荐了大家用艾绒床垫,艾绒是“地上的太阳”,而床垫是每天和我们的背部接触面积最大的物件。

睡在艾绒床垫上,能得到和晒背一样的好效果。不过天气越来越热,艾绒床垫大家睡起来可能会有点热,那么夏天当然有夏天的办法,那就是——艾草养生古藤席

将艾草精华融入藤席之中,既没有熏艾的大味道,又能充分实现艾草养身驱寒的好处,还能驱蚊,简直就是夏季助眠好物。

它由藤席与艾草完美结合,让你享受藤席的清凉时,还能让身体温度使艾叶精油的释放出来,被人体吸收,睡一晚仿佛在享受艾灸养生,醒来后整个身体都变轻松了。

03

祛湿食疗

白扁豆、五指毛桃

想要祛湿,我们也可以在饮食上做些功夫。

白扁豆

之前在分享豆类食物的时候,就曾经跟大家分享过白扁豆的妙处。

《本草备要》记载,白扁豆“调脾暖胃,通利三焦,降浊升清,消暑除湿(能消脾胃之暑),止渴止泻,专治中宫之病”。

总结就是,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并且在健脾的食材高手中,白扁豆被李时珍捧为上宾,将白扁豆称为脾之谷,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止泄泻,暖脾胃”。

就是因为白扁豆补脾而不滋腻,化湿但不燥烈,非常适合用于日常的食疗。

但白扁豆生用有小毒,祛湿一定要用炒过的。炒后专除脾的湿,还不伤脾胃的阳气。

烹饪方式的话煮粥就很合适,可以搭配山药或者栗子一起煮,对夏季脾虚腹泻的状况很有好处。

五指毛桃

国医大师邓铁涛生前非常推崇使用五指毛桃,他曾亲笔写道:“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补气、益气利湿、祛痰平喘、舒筋活络之功效,并有益气不伤阴、补而不燥、药食同源等特点,为补虚之佳品”。

五指毛桃是华南地区常见的药用植物,素有“广东人参”“南方黄芪”的美誉,药用价值高,是药食同源佳品。

五指毛桃性味、功用十分切合现代人“虚不受补”的体质特点。就连哺乳期女性、老人小孩这些体质偏弱的人群都同样适用。

五指毛桃常用来煮茶或者煲汤,它根部的汁液是白色的,像牛奶一样,这种汁液还带着一种椰汁的清香,味道很好喝。

在邓老看来,祛湿不只是把湿气排出去而已,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首先排湿需要动力,需要气机通畅,那么就需要行气

同时光把现有的湿气排出还不够,还要避免新的湿气产生,需要健脾

而排湿的过程会损耗身体的能量,所以我们还需要把气血也补一补

所以,除了五指毛桃,他还搭配了茯苓、山药、山楂、大枣、麦芽等9味本草本草,共同组成了能兼顾健脾、行气、化湿、滋肾阴、补气血的祛湿名方——百湿离

并且做成了膏方,俗话说“一勺膏滋十碗药”,因为膏滋是浓缩了的本草精华,所以饱含滋补力。

除了白扁豆和五指毛桃,我们熟知的陈皮、薏米、茯苓、芡实、蚕豆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祛湿食材。

在一年中湿邪最强盛的20天,沉着应对,这个中伏,也就不那么难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过后湿气大涨!祛湿首选2汤2粥,除湿气、减肚腩、健脾胃!
五指毛桃加这1物煲汤,每天喝,祛湿健脾,告别湿气和肥胖!
[饮食]夏季常吃它健脾祛湿效果很赞
湿气有不同 祛湿分体质
身体湿气重?中医:七味中药祛湿效果最佳。另带四张食谱
夏天湿气重吃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