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I时代来临,为什么更应该学习中医?

正安聚友会 2023-10-07 08:08

   本  期  导  读    
这门古老的学问,蕴藏着生命力(文章内容部分选摘自潘毅教授讲座。)


一般人的观念中,距离AI行业zui远的专业,中医大概算一个。那么AI时代来临,为什么更应该学习中医?

离九运叠加AI时代
高速变化的不确定性

很多人隐隐约约都听说过,明年开始,即将迎来「离九运」。

什么是离九运?

这与易经有关,用浅白的语言来解说,离卦应于火,代表火运。从2024年到2043年,这场火运将持续二十年。

但是,这把「火」对我们的身体上五行缺火可能没有太大的帮忙

反倒容易引起相关健康隐患,离卦投射在人体上,对应的是眼、血、小肠、心、精神等部位。合并着AI时代,人的劳作机会可能更少,运动少了,活动少了,代谢降低了,那就带出了代谢性疾病:肥胖、痛风、高血压、血三脂等。


事实上,「离九运」与事业运、社会运关系更紧密。

《八卦取象歌》对离卦的描述是「离中虚」,反应在具体的行业,就有是电子、科技、文化等。

拓展一下,信息通讯、高新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文化传媒(电视、电影、绘画、动漫、网络、传播)、知识产业、能源行业等。

凡是不以具体形质为载体的「火属性」行业,势头估计更旺些。从当下AI的行业势头发展就可见一斑。

科技为人类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焦虑:自然人的工作是否很容易就被AI取代?

时代高速发展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该如何应对?

看似远离AI的中医,也许是一味解药。

AI与中医
线性思维VS曲线思维

AI的运行机制,喜欢精确的、规范的、规模化的东西,更像是线性思维。中医更偏向于整体战略化的思考,更接近于曲线思维。

此处没有分辨高低的意思,只是探讨各自的运作模式。

就目前来说,想用AI完全接替中医的模式,估计先得跨过下列这些门槛。

第一个是中医的多层变量叠加。

就证候而言,病人的主诉、表现出的症状,都只是「显候」。中医看病,还有「隐候」的影响,诸如体质、年龄、性别,以及天气、地域、物候等变量。

从上述的变量,引申出了第二层考验,后台数据量的承载度。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中医教材的证型不就是固定的吗,是否可以套用呢?现实情况是,病人不会照着教程来生病,这里会衍生出一个「兼证」的问题。中医的兼证可以无限排列组合的,若悉数叠加,每增加一层,后台运行可否应付?

第三个门槛,想做好二者的对接,估计选择懂中医和懂AI技术的复合人才方可胜任。面对海量数据时,如何用人工智能思维来排布中医的分级分证,估计也是个技术难点。

中医治病,尽管没有指标,但它通过不断地设置参照系,参照系达到了足够数量,就有了精准度。所以,哪怕辨证论治中的「病、证、症」三者的关系边界模糊,却能组合出证型,给出解决方案。

《孙子·虚实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高水平的中医往往是随机应变,随证治之。

而且,中医有个特征是重功能而轻结构,注重事物间的关系连接,相对是模糊性的。而AI的进步,要确切的物料作为训练素材。所以,中医很可能是最后一个能被AI取代的行。

对抗时代的不确定性
中医学习

回到医学命题,AI时代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是精神类疾病的诱发。也许在虚拟的环境中,可能会有短暂的临时的虚拟的幸福感沉浸在里面愉悦感。

但是作为一个自然人,频繁切换出入虚拟世界之后,估计会产生出郁闷、失落、紧张焦虑感。尤其面临现在的职业焦虑,精神心理的问题肯定会出来。

这里就有两个名词,一个叫身心亚健康,一个叫身心疾病。什么叫身心亚健康呢?它包括心理精神类疾病,也包括心理精神类问题引发的躯体障碍。

比如,一天到晚困扰你的牛皮癣,其属于生理的问题,但会导致心理的改变。而神经性皮炎,顾名思义与紧张压力有关,是心理导致生理改变的皮肤疾病。身心的不适,可以互为因果,引起疾病的产生。

而且,当你远离自然,你就不能适应自然。人与自然环境的脱离,越来越多人有不能适应自然环境而生病的,如,过敏性鼻炎、咳嗽、皮炎等。

再者,老龄化社会、后疫情时代.......学习中医为自己和家人保驾护航也很有实际意义。

乘势而上,当心繁华中的乱象

传统文化下的中医,因疫情、民族自信的提升等因素,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

但当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被当做了流量密码,喜爱中医的朋友们,请当心繁华之下,是否暗藏乱象。


中医合乎道,可以推导明理,「推天道以明医事」,可从多方面切入推导,也就容易被「误导」。

被变化裹挟,被迫快速前进的人们,难免会生出对确定性的渴求。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标题党的文章,或者会听到某一个观点称:是我亲戚说的,我朋友说的,有人说的,大家说的。

当看到这样貌似确切的中医观点,这时,你就应该思考一下,这类说法经过多少事实检验?它的视角有几个? 而这样的思辨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分享到这里,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人划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学入门——命运篇
三元九运六十甲子配卦表
六十四卦卦运快速记忆方法
无标题
三元九运二十四山替卦图:
潘毅老师讲座:析离卦与九运,探中医养心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