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玄隐遗密》试译:用变则要1

原创 厚素书房 厚素书房 2024-05-02 20:26

应天一

原文:

古之谓天者,存(音)也,气之凝也。乾,天,其同出;云,气之上聚于颠也。古之谓地者,痰(音)也,物之积也。坤,地,其同出,质之凝而基也。

大意:

上古所称的天,是指能量积聚的一种存在状态。乾和天的能量模型相同,都出自同一个源头;云是指能量积聚于顶部的状态。上古所称的地,是指一种粘性物质积聚的状态。坤和地的能量模型相同,也有共同的来源,地的功能是基本物质的凝聚,并以此作为万物生长的基础。

原文:

故存(音)嫁二气以为天,人顶一气是谓颠。存(音),无(音)之荡气也;颠,形上之极虚也。荡,气生之极,虚明之光,乃兆之,物乃畜之。

大意:

天最初的能量状态是阴阳二气的和合,人类诞生以后,头上的天只有纯阳一气,称为颠。宇宙形成之初,能量回旋运动;颠则是更为原始的极虚能量。先天能量的回旋运动,是后天能量产生的原因,不同频率的光是万物的源头,也是万物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

原文:

应天者,光之化也。一者,若混同之不易也。无(音)之净,泓也,圜周之同。以(来见)之(冥见)  览,其精自识也,地之呈化,细末亦然矣。

大意:

由宇宙能量而产生的万物,是通过光来达成显化的。所谓的一,是一个由不同能量频率组合而成的统一能量场。先天之气的纯净,犹如深广而清澈的水,按照相同的规律循环运行。人能够通过关闭自身的感觉器官,以内觉的方式体验到宇宙运行的精髓,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体察大地养育化现万物的精微运作方式。

原文:

天之物,在精,在微,非澄静之(来见)而弗览。地之流精,在汁在沫,非温化而无应。以其虚,灵之不在其官,邃之不用也。故度,时不时,当不当之次也。块投吸而凸举之,水之活也。石案重而不陷者,聚砂扶也。

大意:

宇宙是在精微能量层面成就万物,不通过澄静的内观是无法体察到的。大地成就万物是通过构成如汁如沫的精微物质,并且以温度和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为手段。

人如果进入虚静的状态,神魂就会脱离感官的束缚,同时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所以,对宇宙真相的发现一定要超越时间以及应当不应当这些观念的限制。

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人,一定具有排除外界纷扰的能力。举例而言,如果往水中投入一块东西,水在吸入它以后又会把它托举出水面,这是水的活力;如果往砂上压很重的石头,砂也不会塌陷,这是砂的活力。

原文:

物之应,天地之同也。人之应,气运之合也。天者,运也;地者,气也。运其有则,则有衡,衡有规,规有其圜。气其有候,候有应,应有化,化有其度。圜度者,光兆之异也,其异者,应天一也。

大意:

万物的产生,是天地能量共同运作的结果。人类发展进程也与天地能量运行的规律相吻合。天的功能是维持万物周而复始地运行;大地则提供万物以生化的能量。万物的运行,都有相应的法则,而所有的法则最后的目标是趋于平衡,平衡的表达就是万物周而复始的循环。

气的运行节奏是有征兆的,每个征兆对应着特定的现象,现象是变化的结果,而变化都有着相对的范畴。宇宙整个能量场的范围,通过光的不同频率来表达,万物之间的所有不同,都是对宇宙能量的反应。

原文:

冲和之至,物畜而用之。应感之致,万物以豁之。抑有余而益未足,度之用也。以未足而奉有余,强食弱病也。疾,其实者结,其虚者散,其来不徐也。病,其多者瘤,其少者痞,其蚀不已也。

大意:

畅达运行且平和的能量,能够被万物储存并且使用。充分感应天地间的能量,可以使万物获得极致的成长。万物运行尺度的产生源于物体内部对于过剩能量的损抑和不足部分的补充。如果用不足部分的能量反过来补充能量过剩的部分,就会产生强者更强,弱者生病的现象。

所谓疾,就是人体内产生了上述反常现象,过剩的能量产生聚集,而能量亏缺的部分则愈加耗散。如果产生了疾,症状的产生会非常迅疾。

所谓病,比较严重的会形成瘤,情况稍好一点的,会形成痞,共同点都是体内产生了腐蚀。

原文:

故圣人(来见)   之以弗光而道溉之。察之以物,省之;度之以治,理之;摄之以气,拯之。溉者,注泩也;省者,疎苏也;理者,物引也;拯者,扶哀也。

大意:

圣人用内在观照来扫除无明,把自己重新纳入宇宙的能量场中,这个做法包括:对自身进行充分觉察,以此反省过失;考虑纠正的方式,以达成身体系统的顺畅;养气来拯救身体亏损的部分。

所谓的溉,就是为身体注入和聚集能量;省就是让身体系统重新得到疏通并且恢复畅达的状态;理就是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够回归正常,各自发挥本有的功能;而所谓拯,就是帮助受到伤害或者能量亏损的部分。

原文:

弗(来见) 不(甚见)  ,日月之未光也。来见 (甚见) 弗(是见) ,性气之弗清也。此两者,若盲之在道,执杖之索径,孰能皦之以堂堂乎。若然,道之衰矣。

天虚,不以物动而荡,而凬和之,以其应之容也。地实不以荄申而除,而湿生之以其度之常也。病有不害,疾有不祸。不害者,有状而无形,实邪外发也。不祸者,有象而无根,诸虚之表也。其为徐,其治缓,摄行足矣。

大意:

内观而不深,如同日月没有光明。如果内观甚深,却没有体悟本质,那么,无论是人的本性还是身体的能量系统都无法达到清明的程度。以上两条,就像一个盲人走在路上,需要用手杖探索路径一样,怎样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地做到呢。如果做不到,天道就会逐渐衰亡。

天呈现出虚空的状态,不会因为万物的运行而动荡不定,凬能够和天完美地配合,因为它们都有着无穷的容纳度。

大地不会因为草木生根并且生长而去除它们,反而用湿润的性质来帮助它们适度生长。同样,人即使产生了疾病,也不一定就会产生祸患。病不产生危害,是因为体内的邪气被发散出去了,即使有症状也不会造成身体的实质性伤害。有时候疾不会伤害身体,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虚损都只是在体表,并未深入内在,也就是有象而无根,这种情况下,无需下猛药进行治疗,只要在生活方式上加以节制就可以了。

原文:

触而觉以省;(丽见) 而思以悟,天之应感矣。行未行,几作而知解,释矣。净未净,流活而化净,分也。故知气之所合,无不易者,治其然也。弗以其蚀而畏,以其利害共也。用弗以祸而止,以其性之非一也。故弃取权衡,当以缓急,欲求其次,唯心与识也。

大意:

通过接触而觉察,进而产生反省;通过探求思索,进而获得领悟,这是自然与人的能量产生感应的结果。在现象没有出现之前就采取行动,有微小的征兆出现就觉察并采取措施,这样,危害就会被化解。水并非从来就是纯净的,但只要水长久保持流动的活性,就会起到净化的效果。

所以,要使身体系统的能量处在调和状态,就要始终用动态的视角观察处理,治疗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因为身体内部出现腐蚀而产生畏惧,要懂得害与利共存的道理。不要因为药物会产生有害的一面而停止用药,要懂得所有物质的性质并非是单一的。要学会在放弃和获取之间做出权衡,以病情的缓急制定先后的次序,而判断的标准在于认知的高度和内在觉察的能力。

原文:

观之化,以形类行,其径几,咸以应,以行知气,其道比。几,合而明之;比,同而察之,则应天一矣。

大意:

观察万物的运化,从外在的形状可以感知其行为方式,要做到这点,需要有极为细微的觉察力,通过物我能量的交融而达成感而遂通的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物体的行为方式而知晓其能量状态,这样,就接近了道的运作方式。

从最细微处觉察,就能够在内心对本质了了分明;用万物齐一的视角觉察,就能更加接近道的本质,能够和宇宙的规律很好地相应。

原文:

祸之大者,飘風扶摇,骤汛疾雨也,其来乎地而从于天者,间之容也,虚之用也。谓之天灾者,从之空也,物者人者,其患一也,否气相引,迸而发之耶。故志乎外,内之害而不然。存乎内,外之客而不殃。

大意:

狂风骤雨,这是在自然界可以看到的祸患,它们在大地上出现,而起源于宇宙间的能量变化。所谓天灾,看似从空中而来,实则是人、物和宇宙能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够产生危害的能量相互吸引,一起爆发。

一个人如果只是把自己的志向聚焦于外部世界,那么,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也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观念出现了问题。反之,如果一个人懂得内观自省,那么,即使外在环境产生了有害因素,也不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附:全部译文

上古所称的天,是指能量积聚的一种存在状态。乾和天的能量模型相同,都出自同一个源头;云是指能量积聚于顶部的状态。上古所称的地,是指一种粘性物质积聚的状态。坤和地的能量模型相同,也有共同的来源,地的功能是基本物质的凝聚,并以此作为万物生长的基础。

天最初的能量状态是阴阳二气的和合,人类诞生以后,头上的天只有纯阳一气,称为颠。宇宙形成之初,能量回旋运动;颠则是更为原始的极虚能量。先天能量的回旋运动,是后天能量产生的原因,不同频率的光是万物的源头,也是万物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

由宇宙能量而产生的万物,是通过光来达成显化的。所谓的一,是一个由不同能量频率组合而成的统一能量场。先天之气的纯净,犹如深广而清澈的水,按照相同的规律循环运行。人能够通过关闭自身的感觉器官,以内觉的方式体验到宇宙运行的精髓,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体察大地养育化现万物的精微运作方式。

宇宙是在精微能量层面成就万物,不通过澄静的内观是无法体察到的。大地成就万物是通过构成如汁如沫的精微物质,并且以温度和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为手段。

人如果进入虚静的状态,神魂就会脱离感官的束缚,同时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所以,对宇宙真相的发现一定要超越时间以及应当不应当这些观念的限制。

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人,一定具有排除外界纷扰的能力。举例而言,如果往水中投入一块东西,水在吸入它以后又会把它托举出水面,这是水的活力;如果往砂上压很重的石头,砂也不会塌陷,这是砂的活力。

万物的产生,是天地能量共同运作的结果。人类发展进程也与天地能量运行的规律相吻合。天的功能是维持万物周而复始地运行;大地则提供万物以生化的能量。万物的运行,都有相应的法则,而所有的法则最后的目标是趋于平衡,平衡的表达就是万物周而复始的循环。

气的运行节奏是有征兆的,每个征兆对应着特定的现象,现象是变化的结果,而变化都有着相对的范畴。宇宙整个能量场的范围,通过光的不同频率来表达,万物之间的所有不同,都是对宇宙能量的反应。

畅达运行且平和的能量,能够被万物储存并且使用。充分感应天地间的能量,可以使万物获得极致的成长。万物运行尺度的产生源于物体内部对于过剩能量的损抑和不足部分的补充。如果用不足部分的能量反过来补充能量过剩的部分,就会产生强者更强,弱者生病的现象。

所谓疾,就是人体内产生了上述反常现象,过剩的能量产生聚集,而能量亏缺的部分则愈加耗散。如果产生了疾,症状的产生会非常迅疾。

所谓病,比较严重的会形成瘤,情况稍好一点的,会形成痞,共同点都是体内产生了腐蚀。

圣人用内在观照来扫除无明,把自己重新纳入宇宙的能量场中,这个做法包括:对自身进行充分觉察,以此反省过失;考虑纠正的方式,以达成身体系统的顺畅;养气来拯救身体亏损的部分。

所谓的溉,就是为身体注入和聚集能量;省就是让身体系统重新得到疏通并且恢复畅达的状态;理就是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够回归正常,各自发挥本有的功能;而所谓拯,就是帮助受到伤害或者能量亏损的部分。

内观而不深,如同日月没有光明。如果内观甚深,却没有体悟本质,那么,无论是人的本性还是身体的能量系统都无法达到清明的程度。以上两条,就像一个盲人走在路上,需要用手杖探索路径一样,怎样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地做到呢。如果做不到,天道就会逐渐衰亡。

天呈现出虚空的状态,不会因为万物的运行而动荡不定,凬能够和天完美地配合,因为它们都有着无穷的容纳度。

大地不会因为草木生根并且生长而去除它们,反而用湿润的性质来帮助它们适度生长。同样,人即使产生了疾病,也不一定就会产生祸患。病不产生危害,是因为体内的邪气被发散出去了,即使有症状也不会造成身体的实质性伤害。有时候疾不会伤害身体,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虚损都只是在体表,并未深入内在,也就是有象而无根,这种情况下,无需下猛药进行治疗,只要在生活方式上加以节制就可以了。

通过接触而觉察,进而产生反省;通过探求思索,进而获得领悟,这是自然与人的能量产生感应的结果。在现象没有出现之前就采取行动,有微小的征兆出现就觉察并采取措施,这样,危害就会被化解。水并非从来就是纯净的,但只要水长久保持流动的活性,就会起到净化的效果。

所以,要使身体系统的能量处在调和状态,就要始终用动态的视角观察处理,治疗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因为身体内部出现腐蚀而产生畏惧,要懂得害与利共存的道理。不要因为药物会产生有害的一面而停止用药,要懂得所有物质的性质并非是单一的。要学会在放弃和获取之间做出权衡,以病情的缓急制定先后的次序,而判断的标准在于认知的高度和内在觉察的能力。

观察万物的运化,从外在的形状可以感知其行为方式,要做到这点,需要有极为细微的觉察力,通过物我能量的交融而达成感而遂通的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物体的行为方式而知晓其能量状态,这样,就接近了道的运作方式。

从最细微处觉察,就能够在内心对本质了了分明;用万物齐一的视角觉察,就能更加接近道的本质,能够和宇宙的规律很好地相应。

狂风骤雨,这是在自然界可以看到的祸患,它们在大地上出现,而起源于宇宙间的能量变化。所谓天灾,看似从空中而来,实则是人、物和宇宙能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够产生危害的能量相互吸引,一起爆发。

一个人如果只是把自己的志向聚焦于外部世界,那么,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也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观念出现了问题。反之,如果一个人懂得内观自省,那么,即使外在环境产生了有害因素,也不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本节完)

说明

在原文部分,如果出现为两个字加括号的,如(来见),这是一个字,在黏贴入公众号的时候无法呈现文档上的格式,特此说明。

结束语

以上文字是笔者尝试性的翻译,由于学养和悟性有限,在翻译中难免出现问题,敬请谅解。如果我的问题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真知灼见,那也不失为幸事。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恕不参于讨论。

人划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玄隐遗密》试译:治忌法要4
《玄隐遗密》试译(化要精微一2)
《玄女经》之“怨”篇
太极拳玄机62:以气运身
《玄隐遗密》试译(化要精微5)
《玄隐遗密》试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