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各地都在降温,冬天的寒意愈发明显。
这时候出现点发烧、咳嗽,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感冒了,大部分时候,多喝点水、吃点药也就对付过去了。
但如果感冒后你总觉得心慌、气短、胸闷、胸痛……
那可千万要当心了,在某些时候,这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11岁男孩,发烧后心脏停跳52小时,经过37天的全力救治......
每一个字眼都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万幸的是孩子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成功挽救了生命。
看似只是一场感冒发烧,怎么就变成心肌炎,徘徊在生死边缘了呢?
心肌炎是指因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发心肌的炎症损伤。
像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等,以及多种肠道病毒,都可能诱发心肌炎。
感染病毒后,身体的抵抗力下降,病毒就会趁虚而入,随着血液入侵心脏,诱发心肌组织炎症,造成心脏受损。
最开始出现的症状往往跟感冒和肠胃病类似,会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所以很容易被误诊、漏诊。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一个11岁女童,因为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被医生诊断为肠胃炎,结果第二天因暴发性心肌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这个暴发性心肌炎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类型。
起病急,病情进展极其迅猛,有的患者从普通症状发展成“急性重症心肌炎”只要1-2天,甚至短时间内造成死亡。
重症的抢救费用非常昂贵,更重要的是万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去年,一名8岁男孩患甲流后,染上暴发性心肌炎,一度心脏停跳,在一路心脏按压中来到医院。
后经过近1个月抢救和ECMO治疗,病情才有所缓解,但每天仍需要注射大量抗生素治疗、强心剂等。
短短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就已经累计花费50余万元,而后续治疗还需要至少40万......
所以“治未病”真的很重要!
在中医看来,无论是什么病毒,都被归为病邪。
病邪进入体内,对人的五脏六腑都是有所伤害的,尤其是那些脾胃虚弱的人群。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虚弱,也无法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输布全身。
怎么能抵御病邪呢?
《灵枢·经脉》中提到:“足太阴脾经...,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如果脾胃不合就容易造成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气血运行,从而诱发心肌炎。
《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唯有体内正气充足,才能抵御邪气。
试想为什么有些人感染病毒后症状很轻,而有些人则是咳嗽不止、难断尾,还有失眠、气短、疲倦等等,其实跟每个人正气、抵抗力有关。
想要抵御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强大自身正气,从源头上不让病邪侵入。
该如何预防可怕又狡猾的心肌炎呢?
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防护,积极预防病毒、减少感染;另一方面要养护脾胃,提高自身正气。
1、做好防护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都要好好洗手。尤其要告诉孩子,不能用没洗过的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等部位。
室内多开窗通风,上下午各 30 分钟;
尽量不要前往人多拥挤的地方,必要时戴口罩,减少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2、艾灸
①足三里穴
民间俗语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作为胃经的合穴,就是胃经经气汇聚壮大的地方,是气血最旺盛的地方。
艾灸足三里,能够让胃经的经气逐渐壮大,相当于间接给脾胃“施肥”,让脾胃更加强壮。
②中脘穴
中脘穴是脾胃保健的大穴,位于肚脐之上四寸处。
《循经》评价为“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艾灸中脘穴可以帮助温胃健脾。
3、附子理中汤
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加入了附子。
理中丸原方: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经方的使用须经医生辨证)
附子理中汤是恢复脾胃的良方。
附子破寒,能够帮助沉衰的身体振奋机能,破除脾胃寒凉之气。
人参、干姜帮助恢复胃气,能起到温煦的作用,和附子共同作用来振奋脾胃机能。
白术来祛除脾胃中的湿气,帮助运化,炙甘草保水保津液。
即使感染了病毒,在感冒后及恢复期间,也不要过于劳累,也不要剧烈运动,给身体一点恢复时间。
如果有感冒或肠胃炎的症状,又出现明显乏力、心慌、胸闷气短、剧烈腹痛、腿痛、头昏等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