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海拾遗]中医并非“慢郎中”:针灸治急症(内附贺普仁治心绞痛验案)

[针海拾遗]中医并非“慢郎中”:针灸治急症(内附贺普仁治心绞痛验案)

2016-04-09 天医堂



导读:此篇为针灸专栏“针海拾遗”第七篇。(对于专栏大家想看哪些内容呢?可与底下回复哟!)

中医于的“慢效”经常受到人们的攻伐,然非是中医不能救急,而是中医人缺乏对救急之法的了解,今谈谈针灸救急:剧痛治疗之法,望指正。


点击阅读前期推送:【针海拾遗】针灸救急之高热篇!


一、概述

(1)剧痛证:又称急痛,是指人体不同部位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的病症。可出现在各种疾病的变化发展中。

 

(2)古今临床实践早已证明针灸对减轻急性发作剧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疼痛救病家于危难之中,是针灸镇痛效应中较有特点的应用之一。

 

二、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感受寒邪,忧思恼怒,痰瘀内阻,结石、外伤

 

(1)感受寒邪→客于经脉,内传脏腑→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2)忧思恼怒→肝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于经脉;

 

(3)饮食失调→痰湿内阻→痰湿郁热     阻滞脏腑、经脉。

 

(4)结石所阻,或外伤瘀血,发为突然疼痛。

 

三、针灸辨证治疗

 

1、心绞痛

【辨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左胸刺痛,固定不移,或向左肩、颈、上臂内侧放射,胸闷气短,心悸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四肢厥冷,脉沉细等。

 

【治则】:行气通阳,活血止痛。

 

【治法】取任脉、膀胱经、手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膻中、心俞、内关

 

【配穴】:厥阴俞、郄门、足三里

 

【方义】:★本证主因气滞血瘀或胸阳痹阻所致, 膻中(气会):调气行瘀;内关(手厥阴与阴维会,心包络): ——心胸肺胃效皆好, 理气活血;心俞、厥阴俞、郄门:宁心安神; 足三里:补中益气以通阳。 诸穴合用以通络止痛。

 

2、胆绞痛

【辨证】: 右胁肋,右上腹中部剧痛,局部拒按,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常放散至右肩胛部,伴有恶心,呕吐,或寒热往来,目黄身黄,口苦咽干,脉弦细或弦数等。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治法】:宜取足少阳、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阳陵泉、日月、中脘。

 

【配穴】:胆俞、太冲、足三里。

 

【方义】:★本证主因肝气郁滞,湿热蕴结所致,

日月(胆募)

阳陵泉(胆合穴)    

胆俞(背俞穴)      疏利肝胆,行气化瘀

太冲(肝原穴)  


中脘(腑会)            

足三里(合穴)      清利湿热,通导腑气。

三阴交

以上诸穴合用,共奏疏利肝胆,行气止痛之效。

 

3、蛔厥

【辩证】:右上腹和上腹中部阵发性剧烈绞痛,有钻顶样感觉,伴有呕吐,或吐出蛔虫,痛时汗出淋漓,四肢厥冷,一日数发等。

 

【治则】:利胆安蛔止痛。

 

【治法】:取手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迎香、阳陵泉

 

【配穴】:人中、胆囊穴

 

【方义】: ★本证多由脏寒胃热所致,迎香(手足阳明会穴):安蛔止痛;阳陵泉、胆囊穴:疏肝利胆之要穴;人中穴:镇静安神止痛。诸穴共凑安蛔止痛之效。

 

4、胃痉挛

【辨证】:突发胃脘胀痛,嗳腐吞酸,畏寒喜暖;或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有如针刺刀割;或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兼可见面色苍白,身出冷汗,四肢逆冷,或恶心呕吐等,苔白,脉弦或弦紧等。

 

【治则】: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治法】:取足阳明,手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中脘、足三里

 

【配穴】:内关、阳陵泉

 

【方义】:★胃剧痛多由胃气不降,或肝胃不和所致


中脘(胃募穴,又正当胃部)   |            和胃降逆

足三里(合穴:合治内腑 )      |            理气上痛之效。


内关(八脉交会穴、治胃病效穴): 可加强止痛之功。阳陵泉(胆合穴):疏肝解痉止痛。

诸穴合用,共奏和胃降逆、理气止痛之功。

 

5、腹剧痛

【辨证】:腹部剧痛如刀割,或剧痛阵作,腹胀拒按,汗出肢冷;或腹部呈持续性疼痛,拒按,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脉弦沉等。

 

【治则】:通腑导滞,行气止痛。

 

【治法】:取任脉、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天枢、中脘、足三里

 

【配穴】:气海、合谷。

 

【方义】:★本证主要是因邪滞胃肠,或阳明热盛所致。

 天枢(大肠募穴):通调胃肠;

 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                                    

诸穴合用,共奏通腑导滞,行气止痛之效。

天枢、气海:通肠导滞,理气止痛。

 

6、肾绞痛

【辨证】:腰痛剧烈(绞痛),痛连少腹,并向同侧阴部、大腿内侧放散;或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上连腰腹,伴有血尿;或小便赤浊,溺时涩痛,淋沥不畅,脉弦紧或弦数等。

 

【治则】:益肾祛邪,调气止痛。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肾俞、照海、太溪

 

【配穴】:中极、委阳、三阴交、京门。

 

【方义】:★本证主要因为邪阻于肾,气机不利;或湿热蕴结下焦所致。肾俞、照海、太溪:益肾祛邪;京门(肾募穴):加强补肾祛邪之功;委阳(三焦下合穴):疏利三焦气机;中极(膀胱募穴):以促进膀胱之气化;三阴交:清利下焦湿热。

诸穴合用,共奏益肾祛寒,调气止痛之效。

 

四、临床综述选摘

 

★★古今临床实践早已证明针灸对减轻急性发作剧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如国内已有多次报道: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针刺内关等穴有显著止痛效果。

 

①针刺内关对急性心梗、风心病有显著效果,使心肌缺血状态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急性心梗病人中,胸痛的缓解率可达100%。(《腧穴学教参》北京中医药大学);

 

②耿恩广教授经验弹拨极泉穴宽胸理气之功效颇著,对冠心病、心梗等急性发作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等每每得心应手。

 

胃痉挛属于中医胃脘痛、奔豚范畴。对急性胃痛(痉挛绞痛等),针灸效如桴鼓,更已早有验证。

 

①陈氏临床采用独取筋缩穴治疗急性胃脘痛25例,均针治一次而愈。要求刺8分深,强力捻转。

 

②胃脘痛取合穴足三里治疗为祖国医学的传统经验。近代研究针刺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胃的蠕动:当胃活动弛缓时,可使之蠕动加强,当胃紧张痉挛时,针之可使胃活动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提高胃的游离酸度以及胃蛋白酶、胃脂肪酶的活性。

 

③有人用纤维镜观察到,针刺足三里、梁丘后使贲门、胃、幽门痉挛解除。

 

又如,针灸治疗胆道蛔虫亦有立竿见影的独特疗效:

 

①张世雄曾介绍,针刺迎香穴治胆道蛔虫症之病人,针后疼痛难忍立即缓解,【注】:近代研究表明迎香穴确能擅治胆道蛔虫症。

 

②梁栋富20年来用至阳穴治疗急性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疼痛,针到痛止,疗效显著,每日针1~2次,若余痛未解者,取揿针埋至阳穴并用胶布固定,以资疗效。(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针灸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急性期可迅速缓解疼痛。

 

对尿路中、下段结石,特别是直径在1厘米以内、形状规则者,针刺后排石效果较好;而尿路上段和肾盂、肾盏部位的结石效果较差,应采取综合疗法。

 

五、名医经验选摘  

 

(一)李美琪:巨阙治胆道蛔虫症。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针灸科)

在临床上治疗中觉得此穴有行气降逆之功。偶尔用此穴使胆绞痛立即停止。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的毫针、直刺或向下斜0.6-1寸,得气后,拇指向后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留针20-40分钟、留针过程中再行针。

 

治疗一例胆道蛔虫患者,用迎香透四白,阳陵泉、大冲、期门穴均未能止疼。改用针巨阙后即刻缓解。

 

(二)陈仓子:鸠尾治胆道蛔虫症。(北京市运输公司外事运输场医务室)

 

胆道蛔虫症是指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蛔虫并发症,是儿童及青壮年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中“蛔厥”范畴,我在临床采用针刺鸠尾穴治疗本症之疼痛10余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操作:取鸠尾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使针尖顺任脉向神阙穴方向徐徐刺入时止、随即施行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经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

 

(三)曾祥龙:阳陵泉治胆囊炎。(四川都江堰市中医院)

 

近20年来,应用阳陵泉治疗急性胆囊炎,及时止痛,效果良好。每日1次,一般1~5天疼痛消失。

 

操作:用30号3寸毫针直刺1.5寸,得气后,拇指向后强捻转约1~2分钟,到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分钟。

 

(四)李绰成:中渎擅治胆绞痛。(成都市西城区中医院)      

 

笔者师承已故蜀中针灸名家任俊升老师秘传,经50余年临床应用,以中渎治疗

胆绞痛(胆囊炎或结石症)病例已历数百例,重症痛剧者,痛可立止,轻者痛止并有舒适感,无一例没有效,连续治8日为一疗程。

 

操作:取仰卧位,先寻经审穴,用中食指于膝上股外侧5寸中渎穴处,寻找敏感压痛点外刺针。用28号1.5寸毫针于压痛点垂直刺进入1.2寸许,施强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大腿有胀感传导。

 

(五)邱茂良: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石淋一般以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为主。取穴如肾俞,三焦俞、中极、阴陵泉、太冲等为主穴,并根据结石部位和证型加减出入。

 

如:肾结石加章门、天枢、委阳等,输尿管结石根据上、中、下段,分别选用腰部的气海俞、大肠俞,腹部的外陵、大巨、水道等,膀胱与尿道结石,则选用膀胱俞、中髎、曲骨、曲泉等,其久病而出现肾虚症状者,加关元、阴谷、太溪等。

 

对于绞痛发作,疼痛剧烈的患者,应首先控制疼痛,根据结石部位,按上列取穴原则,进针要深些,行大幅度提插与捻转手法,加快频率反复行针,以加强针感,或再加电针,使剧痛逐步缓解后,留针观察。

 

如绞痛再作者,可按原法再行针,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逐步缓解疼痛。

 

(六)司徒铃:拔罐治疗肾绞痛。

 

司徒老治疗肾绞痛取肾俞、膀胱俞及患侧的京门穴,均用拔火罐法,取得较好的疗效。肾俞为肾之背俞,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二穴均为气街通达之处。京门属足少阳胆经,为肾之募穴,别名气府、气俞,可治疗腰痛以及肾炎等病。

 

病取上述病位近部穴位拔火罐治疗,能疏通经络,行气解结,利尿镇痛,因而能获得显著疗效。

 

(七)谢文宗:针刺足三里、梁丘治疗胃痉挛20例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5寸长的26号或28号毫针,快速刺入,捻转提插,深度以“得气”为度。梁丘穴针感要求向下行至足部,待剧痛缓解,可根据病情留针5~10分钟。

 

【疗效观察】:本组20例均为复诊,经针刺足三里、梁丘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100%。

 

(八)王启才:急症针灸治验。

 

①急性胃痉挛

1975年,笔者在吉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今长春中医学院附院)针灸科进修学习,4月17日接治一女学生邹某,13岁,就读于长春电影制片厂子弟中学。该女清早饱食,又吹冷风,上课时突然胃脘部剧痛,由同学背到内科急诊室诊治,以“急性胃痉挛”转针灸治疗。当时患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弯腰屈背、双手紧捂胃脘部,哭号不已。首先重刺双侧粱丘,而后轻取局部中脘穴,当即疼止,破涕为笑。

 

【按语】:患者饱食后感受风寒之邪,发病急骤,病变在胃。故先取胃经郄穴粱丘和胃止疼。正所谓“郄有孔隙义,本是气血聚,止痛作用好,临证能救急”。随取腑之会穴中脘通调腑气,为远端与局部相结合之郄会配穴法。腑气一通,挛痛即止。  

 

②痛经

辛某。女23岁,农民,湖北省麻城县人。1976年6月18日,笔者带学生下乡巡回医疗时,行至一农田边,见该女满面通红,大汗淋漓,蹲在田埂上呻吟。经询问病情,方知该女正值经期,因下水田劳动而致小腹疼痛不止。查腹疼拒按、舌红、脉沉紧。

 

即令学生急刺关元、三阴交、地机三穴,略加行针,腹疼顿消。临别时在关元穴埋针1枚,以防复发。

 

【按语】:关元属任脉,位于下焦,调冲任、理胞宫,行气止痛,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之会,既可补虚,又可泻实,为调经止痛之要穴。地机为脾经郄穴,主本经急性痛证,经血为脾所统,故地机止痛经,效在顷刻。

 

(九)贺普仁:心绞痛急症针灸治验。

 

1985年冬,友人(男,54岁)来(贺老)家作客,谈话间突然左心前疼痛,憋闷,胸有紧迫感,心乱不安,四肢凉。随即倒卧于床上。患者素日嗜酒,每日必饮半斤。面色苍白,神情恍惚。脉结代不整。辨证系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治以强心通脉,活血化瘀。取内关、膻中、然谷(放血)。下针后马上疼痛减轻,胸部紧迫感消失,然谷放血后心律不齐有改善,但仍有叁伍不调。起针后半小时诸症消失,骑自行车回家。一周后家访,一直上班,未休息,再未发生类似症状。

 

【按语】:然谷(放血):然谷为足少阴肾经之荥穴。心绞痛多为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胸部又为肾经所过,心经与肾经为同名经,刺然谷放血可祛胸中之瘀血,菀陈则除之,调畅胸中之气机,振奋阳气以止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9天|针灸13 针灸学各论 五官科及急症 真题穿越
倪海厦针灸大成 治病系列+笔记
中医急症的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疼痛证的辨证施治(附各种痛症取穴方)
针灸绝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