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而这样一个传奇人物,资质其实并不出色。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功绩,是因为他做好了三件事,守住了一颗心。
小时候的曾国藩,绝非天资聪颖,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
有个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流传甚广,说是曾国藩夜里背书,有一个小偷跑到曾国藩家偷东西,结果发现曾国藩背了又背,一篇课文背了一晚上,还是结结巴巴背不出来。
小偷生气地从梁上跳下来,非常流利地把书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但曾国藩的厉害之处是,虽然天资不足,却肯下死功夫,有着极强的韧劲。书背不下来就一遍遍地背,直到背下来为止,正是这种韧劲的体现。而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每天做好三件事”的故事。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面曾经说:“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而这些,只是曾国藩修身、为学、做人的态度的一个缩影。
就在这样每天做好三件事的过程中,人的学识在不断积累,人的心性在不断磨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笨人”曾国藩,正是这个定律的绝佳例证。
曾国藩每天做好三件事的背后,所关系的一定是“心”。曾国藩的这颗心,正是恒心。正因为抱定一颗恒心,资质平庸的曾国藩才最终成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半个圣人”。
对此曾国藩自己也有很多相关的话语。比如他曾经说,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并在解释有恒的时候,断言“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总而言之,每天做好三件事,做到保持恒心,这三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少有人能够有始有终,坚定不移。
所谓大道至简,要出类拔萃、成乎卓越,就要持续、坚持做好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平凡的事情。如此,日久自见高度。
这就是曾国藩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值得我们一再品读,体会,学习。
(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给好朋友,请在页尾点
哦~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