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体会并且选择 | 儿童健康与精神、环境以及生活方式(2)




1
  学习体会并且选择


信息、情绪方面的干扰是什么呢?你本来是心平气和的,如果去玩一个疯狂的游戏,就会被这个游戏的气息所感染。或者你本来很平静,但是突然有一个碰到事情正在纠结的朋友来拜访你,在那个当下,你就像一块磁铁进入了朋友的磁场之中。


我们的思想、感受、欲望、情绪不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其实都在虚空中,等待我们和它相应,那是一个互联网。当你莫名其妙生气的时候,不一定是你在生气,是你周围的环境、人传递过来的,我们只是把它抓住了,以为是自己的,然后启动自己的模式程序开始应对。


我们觉察不到,因为我们的意识在表面处理问题,它认定这就是我的不高兴,然后开始搜索独立的原因,比如说是因为这个人、这件事……我们的认知很大部分是这么来发生作用的。表面意识无法觉察到外界传来的那部分信息,它只是把它接收下,然后认定是自己的。


我们先得让自己的内心能够觉察到,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变得简单一点。然后你能分辨出这个愤怒不是我自己的,这个欲望也不是我自己的,这个强烈的情感不是我的,我只是被卷进去了。这些需要我们让自己慢慢地闲下来、静下来,才能体会到的东西。




刚才的例子是给大家一个提醒。我们的生活每一个片段、每一件事情对我们的身心,对我们的思想、情感、情绪、欲望、反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让我们更平静清晰一些,还是让我们更看不清,更听不见,更没感觉。


所以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选择!选择很重要。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东西,也要去选择,尤其是无形的东西。培养我们的小朋友从小就有选择的能力,考虑到时间、空间和各种条件,鼓励他发展自己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你和孩子的交流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作业做没做,琴弹没弹,经读没读。而是深入到这个事情,和孩子交流你是什么感觉,当时我对你发火,我是什么感觉,要这样交流。这样,每件事情的发生就都会因为有交流而产生益处。


希望大家在这个部分,也能像读经、学中医一样,平时就有练习。经书不是读完之后就高高供在那里的,经书中的一万个字,我们对其中的几个字有所领悟,并且在生活中用起来,那么读经就很有价值了。


2
   觉察自己的心与神



道家对“目”非常重视,在《黄帝内经》灵枢的大惑论中也讲到同样的观点。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

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揣。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


黄帝问他的老师,我曾经到一座很高的山,山上有个平台,因为山很高很高,我在那里走得非常小心,走一步看一步,伏着身子爬上去,觉得头晕眼花,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输注于人的眼睛,才能有精明视物的作用。眼睛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所聚的地方,而且也是我们的营气和卫气、魂魄通行和蕴藏的地方。


所以当人的精神很疲劳时,他的魂魄就散了,志意就乱了。什么叫志意呢?志就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意就是你当下的心思。当一个人精神太疲劳的时候,他的志意已散乱掉了,本来要做的事情,可能马上换成另一个想法,过会儿又换个想法,不能聚焦,这样呢会引起我们精神和能量更加分散,什么都成不了。


眼睛是内心的窗户,心是我们精神的住所。当我们的精神散乱,神气就不能相互协调,就不能正常思考,自量自知,那么进退就会有误。在这种状态下,到了跟平常很不一样的地方,精神魂魄就会更加混乱,更加分散,心神不安、魂飞魄散,这个时候就会迷惑、头晕。




这些摘录的段落大家可以读一下。岐伯是当时很伟大的巫师、医生、国师,是能跟天地万物交流的人。我们现代人都是以我们的五官,以我们有限的大脑和思想与世界交流,版本是比较低端的,信息不够全面。


这些大巫师不需要设备和软件,不需要麦克风和摄像头,也不需翻译,就能读懂万物的语言。我们的接受力如果能达到他们的百分之一,学什么东西都会很快的。


 “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有一种情况是你的心想要一样东西,但是你更本质的部分——神,不需要这样东西,这两部分如果有冲突,也会引起散乱迷惑。我们现在人也是很多这样的。就像大象前面吊着一根香蕉,很想吃香蕉又吃不着,就往前走,明知吃不到又不想走,但心里还想着香蕉。这就是“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如果一直在这个状态里,就是视误,就会看错、迷惑。


但如果能让自己离开这个不适当的环境,安静一段时间,让自己散掉的精神魂魄慢慢地收回来,回到原来那个稳定的状态,它就会恢复。像现在大人的神经衰弱,小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感觉统合综合症、交流障碍等等,都跟这部分有关。但是现在的治疗却往往忽视了这个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希望家长注意,也希望小朋友也能大胆地说出心里的感觉。




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最后都是内在的心理模式在发生作用,这个模式与我们的能量层次是紧密相关的,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一般的外感、内伤、饮食、作息,都属于外因,但是我们内在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传统文化里把人的神分为元神和识神。识神就是我们的自我,社会心和自我心,元神是我们的本心。我们做自己想做的那个人或者是社会希望你成为的那个人,但是你真正是谁?真正需要去做什么?却不太容易体会到。这样也是一种分离,心和神的分离,也会惑。


如何能觉察到心和神的分离呢?需要观察和体会自己的生活,当你发现自己有很多纠结,有很多不能控制的、突然就爆发的愤怒的时候,比如那头大象很想吃那根逗引它的香蕉又吃不着的时候,比如你本来是一只快乐的小毛驴,但是你的妈妈告诉你成为老虎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然后你就从小顶着老虎的壳,不吃草吃肉,学着做老虎该做的事,这样就是一种分离,不如去做一只快乐的小毛驴。




  连载,未完待续




李辛


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

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专长方药、针灸、静坐和心理分析。

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中医门诊部、北京东源文际医疗顾问,平源堂整合医学中心顾问,瑞士自然疗法工作者协会(ASCA SWISS)继续教育培训老师。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李辛、Claudine.merer,2013,瑞士)《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2015)



《儿童健康讲记》在自道精舍微店已有销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隐藏的黄帝的秘密
中医里有关于魂魄的概念
谈“魂”说“魄”一--五(潘毅)
中医精气神学说
《黄帝内经》解读(四十三)
《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