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至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



【歌诀】

 

冬至夜长晨接阳,

防寒保暖添衣裳,

脚暖曝背勤搓手,

节欲护肤畅血流,

户外锻炼太极扬,

忌辣燥热坚果尝。

 

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一天阳气始生。养生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晒背、暖双足;饮食方面宜多食坚果,少食辛辣燥热食物;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

 

【节气特点】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时逢每年公历的12月21?23日,从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恪遵宪度抄本》曰:“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冬至之前,经过了夏秋两季,地面储存的热量仍有存余,直到冬至,地上还有积蓄的热量向空中散发,因此近地面气温还没有降到最低。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逐渐北移,但因为地面得到的热量少,而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多,所以气温会继续下降。冬至时我国北京平均气温已降至0°C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8°C。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常搓手对健康大有裨益。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劳宫、鱼际、合谷等。通过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于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逐渐兴奋起来;经常刺激位于双手拇指根部隆起处的鱼际穴,可疏通经络,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搓手时宜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两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其在转动过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时间可长可短,贵在每天坚持。

 

◎常晒背以养阳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冬至时节气候寒冷,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经常晒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除此之外,常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的吸收,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暖双足防体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载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底。脚亦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穴位有60多个,故脚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脚部一旦受寒,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时节应格外重视脚部保暖。除了要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平时还要多活动双脚,可常进行跑步、竞走、散步等运动,并应养成泡脚的习惯。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一烫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

 

★饮食养生

 

◎饮食忌辛辣燥热

 

“气始于冬至”,因此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在饮食方面宜多样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

 

◎可常食坚果

 

冬至时节可多食些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时天气较冷,多数人吃后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坚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等,并含有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E,因此对防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并且应因人而异。

 

★运动养生

 

冬至时阴气旺盛到了极点,阳气开始生起,并逐渐旺盛。由于阳是从阴里面生出来的,只有当阴足够旺盛时,阳气才能生得更好。因此,冬至后应注意运动不可过多,要在动中求静。假如一个人平时运动较多,在冬至前后就应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冬至时可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也可常练“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具体做法是:

 

每天晚上,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双拳轻轻按膝,如此做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此功法可改善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秘结、颈肿、咳嗽、腰冷等。

 

★精神养生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和平和心态,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的乐趣,消除冬季的烦闷。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4期,中医思维+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寒丨养生有章法,养藏须得宜,安暖度冬日
大寒养生 | 掌握这些养生知识,一年都有好气色
节气养生—冬至
今日冬至,冬至一阳生,补阳气最佳时机,错过等一年!
节气养生·冬至丨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节气养生】大寒养生做得好,来年春天不得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