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强直性脊柱炎的辩证施治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肾痹痿痹骨痹督脉病的范畴。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


       “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 根据古书对骨痹的记载和现代临床综合分析,骨痹的病变位置在足少 阴、足太阳、督脉等经络循行。分上至项背,下达髋膝。病症特点为隐秘发病,病程长,腰、尻、臀、髋僵硬,仰卧不便,酸疼、 钝痛、刺痛。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可谓腰痛如折,经热敷或者运动后缓解等症状。我院经过多年的中医中药治疗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510月~20098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 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其中,男 11例,女21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47岁,平均28.5岁;治疗组给予雷公藤酒加服自制的益肾滋骨散,对照组给予非甾 体类抗感染药治疗,两组均治疗2年。两组年龄经方差分析, 性别分布经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       ①脊柱受累,包括骶骼关节及股骨头病变;肌腱端病;非对称性周围关节炎;家族集聚发病;类风湿因子阴性;⑥hla-b27阳性。活动期血沉增快,发生肾脏改变,可出现蛋白尿,生化检查:大部分患者cpk增高,也可有α2γ-球蛋白升高.


   1.3  西医诊断标准 

     1.3.1修订的纽约标准(1984腰背痛、晨僵至少3个月,休息不减轻,活动后改善;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1.3.2放射学标准x线骶髂关节炎,双侧≥ⅱ级或单侧


     1.3.3诊断肯定强直性脊拄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者。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 床放射学标准而不伴任何临床标准者.


   1.4  中医辨证     《东医宝鉴》论背伛偻时说:中湿背伛偻,足挛成废。

腰脊间骨节突出,亦是中湿。老人伛偻乃精髓不足而督脉虚 也。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督脉阻滞、气血不通、因正虚而生邪、痰浊阻络、淤血停滞、使正气无法运行,病邪横 生,以致关节失其滑利、经脉失养、脏腑无法疏散,造成脊柱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无法正常活动。所以应针对病 因、辨证求治。


 督脉为人身阳气之海,督一身之阳;腰为肾府又与足太 阳相表里,所以肾督两虚,寒邪最易入侵,寒邪入侵肾督,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可见肾督阳虚是本病的内因,寒邪入侵是其外因,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而致脊柱伛偻,乃形成大偻。


   从与腰、脊、胯、尻有关的经络来看,肾脉与督脉密切相 关,并在腰、臀、胯、尻处又与肝脉、任脉、冲脉相互联系,有的同起,有的同行,有的贯脊,有的入肾。肾督正气不足,风 寒湿三邪(尤其是寒湿偏重者)深侵肾督,督脉督一身之阳,受邪,则阳气不得开阖失于布化;肾受邪,则骨失淖泽,并且 不能养肝,肝失养则血海不足,冲任失调,筋骨失养;肾督两虚,脊背腰胯之阳失布化、失营荣,寒则凝涩而致腰胯疼 痛,精血不荣渐致于筋脉僵急,督阳失布,气血不化而致脊柱僵曲,形成大偻之疾。笔者认为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


   中医根据强直性脊椎炎的病症,将其分为风湿寒邪外袭、湿热浸淫和痰瘀痹阻等类型,病因、症候归结如下: 


     1.4.1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证(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 段)  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症见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分型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特效秘方
微头条
由内经窥病因,中医谈强直性脊柱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