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搞清楚文字,再说恢复传统文化

先搞清楚文字,再说恢复传统文化

原创 2017-02-20 鲁阳散人 厚朴中医

在一周前的厚朴五期开学典礼中,徐老师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厚朴五期开学典礼祭祀文》。这篇古体祭文既大气磅礴,又饱含真情。回顾中医启蒙教育之路,宣扬中医学习修行之道,刻古铭今,胸怀天下。



厚朴五期开学典礼祭祀文正文——

厚朴五期開學典禮祭祀文


黃帝在上

并告歷代宗師

後生不敏  唯餘勤恳

自戊子歲末宣講黃帝內經以來

已歷八載

廣播真至聖賢之道

啓蒙開智

恢弘學習修行之路

傳薪徙火

幸見中毉學術惠及大眾

澤被萬萬家

受業學員已畢三期

今於百萬聽眾中

擇其心誠意堅者九十六人

延攬門下  予以深造

相約三年  名曰五期

二周一會  身體力行

參天道  明地理  

達人情  守灋度

精六藝  善假於物

去謬見  增廣識

融會知  復正覺

通靈感  醒悟自然

今日開學

厚朴師生立約盟誓

焚香獻祭祀

盼先師在天之靈

護佑督促

助我師生達成心願

立字為記


黃帝紀年四千七百一十四年

歲次丁酉年壬寅月己巳日己巳時


文虽简短,信息含量却非常丰富。凡学中医者,都能够从中看到传统文化之内涵,中医学习之门径,及古汉语之精确与华美。故将此文逐句详细解读,以激励广大中医人及爱好者在这条道路上正知正念,砥砺前行。


厚朴五期開學典禮祭祀文


我们经常提到的祭祀这个词中,祭与祀的意思全然不同。


文字解读:「祭」与「祀」


祭指的是跟祭品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宰杀动物,准备供果等。三国时诸葛亮曾对徐庶说过「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就是这个意思。


祀则指真正的仪式,比如祀天、祀祖。《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祀礼和战争并列为国之大事。


此外,祭字很多时候代表祭祀一词,是从简的用法。比如我们今天常说祭天地祭祖先,这里的祭,就是祭祀的简称。


这次开学典礼中,黄帝像和历代祖师牌位前,供有肉食和点心,此为祭;徐老师带领大家拜黄帝像和历代祖师牌位,此为祀。


有祭品,有祀礼,此时宣读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祭祀文。


黃帝在上 并告歷代宗師


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黄即指黄帝。黄帝不仅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在中医中也居于鼻祖之位。众所周知,中医的最高经典是《黄帝内经》。所谓「经」,指古代具有奠基性的最权威最有价值的著作,这部经书以黄帝为名,足见黄帝在中医体系中的地位。


厚朴有师古敬祖之风,并供有黄帝像及历代祖师牌位,每逢有重要活动,均要举行祭拜仪式。


文字解读:「曆」与「歷」


繁体字的「曆」和「歷」,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字,但是到了简体字合并成了一个「历」字,反而使这两个繁体字容易被混淆。「曆」指历法、日历;「歷」指历史、阅历。所以这里的「歷代宗師」及后面的「已歷八載」,用的都是「歷」字。


後生不敏唯餘勤恳


文字解读:「敏」


「敏」这个字,是老百姓起名字时特别喜欢用的字,但是即便是给孩子取这个字为名的人,也未必真的了解这个字。「敏」就是人在「离中虚」、「坎中满」时感觉特别敏锐的状态。


如果说前半句「后生不敏」是自谦的说法,那么后半句「唯余勤恳」则是徐老师这些年的真实写照。


文字解读:「勤」与「恳」


勤为劳力,恳为耕耘于心。自创办厚朴中医学堂以来,徐老师一方面「上疗君亲疾,下为含灵医」,为广大患者治愈病痛,一方面忙于教学,在不同场所、各大媒体上解读中医,惠及万千大众,可谓勤恳。


自戊子歲末宣講黃帝內經以來 已歷八載


大家能很快推算出戊子岁末是哪一年吗?相信熟悉干支纪年的人都能够做到。


干支纪年法是传统中国历法一直沿用的纪年方式。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符号称为天干,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称为地支。顺序配对周而复始,称为干支纪年法。


现在是2017丁酉年之初,丁酉这对干支,各往前数九年,即2008戊子年,戊子年讲课时为岁末,掐头去尾,已历八年。


为什么这里要用干支纪年法呢?首先,恢复传统文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要落实在细节的点点滴滴上,用干支纪年就是一个典型体现;其次,干支纪年是太阳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历对于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哪怕现代化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太阳历仍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其三,农耕以外,干支纪年在很多领域同样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比如《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的推算,就是以干支纪年为基础的。


文字解读:「年」与「岁」


戊子岁末,这句话用到了「岁」这个字。唐代刘希夷有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么,年和岁有什么不同呢?简单说,还是和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中国人自古都是阴历阳历并用的,年是阴历单位,代表着月亮的运动周期;而岁则是阳历单位,代表着太阳的运动周期。


2008年年底,徐老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解《黄帝内经》,这是徐老师迄今影响最为深远的节目,在广大中医爱好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八年多以来,经过网友自发整理编辑的各种版本,通过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对很多人的思想、生活和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廣播真至聖賢之道 啓蒙開智


此处广播二字用了巧妙的双关,既指广播这种媒体,也有广泛传播之意。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四种至高境界之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相信很多听众都记得徐老师在讲述这段时,曾经说过的那句非常通俗的话: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我们现代人的层次,跟古代圣贤相比,粗鄙幼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听完节目所讲的古代中医之道后,三观为之而变,有启蒙开智醍醐灌顶之感的原因所在。


恢弘學習修行之路 傳薪徙火


文字解读:「学」、「习」、「修」、「行」


学、习、修、行,看似差不多,意义实则大有不同。


学,是获取知识;习,是实践所学;修,是在实践中去除不良观念及习性;行,指状态的长时间延续。这里面,学、习、修都是方式,唯独最难的,是行——没有长时间的延续,学、习、修都很难得到真正的结果。


因此在厚朴,所有的课程分为这样几类:学课、习课、修课,修课又分为修身、修心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处处透出对中医这门学科内在规律的尊重。


中医这门学科太特殊了,它几乎不同于我们学过的任何学科。要学好中医,就要遵循中医的内在规律——上面这几种学习方法,对每个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幸見中毉學術惠及大眾

澤被萬萬家

受業學員已畢三期


在徐老师的中医教育中,有一部分是电台、电视台的公开课和讲座,受众之多,以百万计。


此外,厚朴中医学堂还有各种短期班和三年制的课程,其中三年制课程是徐老师中医教育中最为重视的,也倾注了最多的心血,学员中已经有不少开始在厚朴中医诊所坐诊。目前三年制课程已经毕业三期,四期也即将毕业。


今於百萬聽眾中

擇其心誠意堅者九十六人

延攬門下  予以深造

相約三年  名曰五期

二周一會  身體力行


中医不是短期内强化就可以突飞猛进的学科,需要多少年如一日精修方可有成。厚朴三年制的课程,每隔一周的周末两天上课,持续三年。这对于业余时间参加学习的学生来说,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非心诚意坚者难以为继。


文字解读:「心」、「意」


「心」属先天,「意」属后天。当人的后天意识经过正确引导,处于和先天本能一致的时候,才是所谓「称心如意」,否则就会经常处于称心而不如意、或如意而不称心的扭曲状态。


此处提到「心诚意坚」,既是对门下学生遴选标准,亦是对大众沟通「心」、「意」的期望。


文字解读:「身」、「体」


「身体力行」这句话,包含了中医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身体」二字都做名词时,身指躯干,体指四肢。这里的「体」做动词,指「体会」,「行」指实践。前面提到的「敏」,就是用「身」去「体」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去实践,才是正确的学医方法。


參天道  明地理  達人情  守灋度 精六藝  善假於物


厚朴的校训是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认识知觉感悟」,下联是「道理德法术器」,横批是「厚生抱朴」。在这幅对联中,包含着我们认识世界、学习中医的方式和方法。


这段话分别对应着下联「道理德法术器」六个字,自形而上至形而下说明中医法从的六个层次。


文字解读:「道」、「理」「德」「法」「术」「器」


徐老师曾经提到,学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生于天地之间,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顺应天地之道,此为「道、理」。


德者,既是人为,亦指为人。知人知己,达于人情,此为「德」。


《黄帝内经》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按照天时行事,此为「法」。


中医六艺指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六种治疗方式,在厚朴中医学堂的学习体系中都有相关课程。术亦是人为,符合自然之巧,此为「术」。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易经》曰: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居于最末,此为「器」。


去謬見  增廣識  融會知  復正覺 通靈感  醒悟自然


这段话分别对应着厚朴校训的上联「认识知觉感悟」六个字,由外而内说明学习修行的六个层次。


文字解读:「认」、「识」「知」「觉」「感」「悟」


认,即通过事物外在表现达到辨别的目的,故在这个层面上,通过「认」而「去谬见」。


识,即知道真正的含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应该「增广识」。


知,通智,比认识更进一步,但仍是后天意识范围,多则为负担,故需融会。


觉,是后天所知的条件反射,当今「有知无觉」者甚众,故需恢复正觉。


感,关乎心,感应天地为通灵。


悟,通过恢复觉、感,返本溯源,方可醒悟自然。


今日開學 厚朴師生立約盟誓

焚香獻祭祀

盼先師在天之靈 護佑督促

助我師生達成心願

立字為記


古人立约结盟,是非同小可的事,小到兄弟结义,大到国家结盟,需要歃血明誓,焚香祭祀。徐老师这里用到立约盟誓这个词,足见把厚朴的中医教育看得至重。


中医兴衰,非比寻常学术之存亡。自民国一群数典忘祖之辈叫嚣取缔中医为开始,至今仍然时有聒噪。中医在历经低谷之后,这些年终于迎来新生,然而中医复兴之路艰辛,唯先师护佑师生齐力,方可有成。


黃帝紀年四千七百一十四年

歲次丁酉年壬寅月己巳日己巳時


黄帝纪年是以黄帝即位及创制历法的时间为元年的纪年方式,我们所熟知的干支纪年,也是在黄帝期间开始使用的。历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使用黄帝纪年,不止是弘扬,更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豪。


此外,岁次这个词也经常被误用。次,用作补充,在黄帝纪年之后,进一步说明时间。如果没有黄帝纪年在前面,就应该说“岁在”。


读罢这篇《厚朴五期开学典礼祭祀文》,感触颇多。


感触汉语的衰落。一则繁体变简体,很多字含义丢失,甚至于意义南辕北辙;二则古汉字背后的精准含义,在快餐化的文化浪潮中几乎消失殆尽。


感触主流中医学习仍需尊重中医的内在规律。古代名医,无不是口传心授而学,临床辩症而习,修行多年而成。相比当今主流的中医教育理念,厚朴的教学思路,更接近中医的内在规律。


感触复兴传统文化之难。回首百年近代史,不但我们的民族遭到前所未有的磨难与耻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遭到史无前例的质疑与抛弃。所幸多难兴邦,近年传统文化也重新被国人接纳、热爱、学习和传承。但断层形成已久,弘扬之路仍然充满坎坷。古有一字之师,这个典故对今天尤为可贵。


典礼当日闻听我师宣读这篇祭祀文,振聋发聩,便欲为此文做解读,以彰显我师复兴传统之志。然而师敏我愚,一定会有很多不到、不妥、不周之处,这里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留言指正,在下先行谢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的由来
五气六运入门讲之五运六气概述和干支的起源
黄帝内经: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律历有密切关系
许仙言医妙解《黄帝内经》之三:千古之谜,“昔”字内含中华文明起源天机,《内经》为天启神授之书
天干地支每个字的读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