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若有素问|红楼医话之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栏主蔷薇,居于魔都,金庸迷兼中医粉一枚,热爱传统文化和一切有趣的东西,经常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然后付诸纸笔,个人公众号此间(cijiansun)。

 

她说:爱行很多很多的路,读各种各样的书,遇见一些有趣的人,写自己爱写的东西。性本疏懒,亦无大志,觉得若能一直如此,就很好。





红楼医话之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蔷薇



读过红楼的,无不对“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故事耳熟能详,小时候怎么想也没想明白的是怎么晴雯只是被夜风吹了下就会病如山倒,念念不忘的是那句“热身子不可受风吹”,故每次夜间从被窝里爬起来的时候,都严加防护,生怕被风吹到了。孩提时代的记忆,如今回想起来,不禁莞尔。


记忆中的问题绵延至今,我再度打开尘封已久的红楼梦,用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看这段的时候,越看越觉得,晴雯之所以病势沉重,宝玉这个不懂装懂的家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套用社长名言:“学中医,一知半解比一无所知更可怕。”不信?请随我一起读。


我们先看晴雯的病因。一个冬天的晚上,“至三更以后,宝玉睡梦之中,便叫袭人。。。晴雯已醒”时间点是三更之后,三更我们都知道是子时,即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


冬夜子时之后,屋外一定是相当寒冷的。


而屋里自然是温暖如春的,“晴雯自在熏笼上,麝月便在暖阁外边。”


宝玉夜里醒了,要吃茶,麝月起来给他倒茶的时候,穿得很暖和。“麝月忙起来,单穿着红绸小绵袄儿。宝玉道:‘披了我的皮袄再去,仔细冷着。’麝月听说,回手便把宝玉披着起夜的一件貂颏满襟暖袄披上”。麝月做得很对,避寒就温。


麝月披着厚衣服当然不冷啦,就要出去看月亮。晴雯想去恶作剧吓她,“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出了屋门。


然后晴雯具体的中招过程你们都很清楚了“忽听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悚然。心下自思道:‘怪道人说热身子不可被风吹,这一冷果然利害。’”



从麝月的话里可以看出晴雯在被寒风吹之前,就有点小恙。“麝月笑道:‘他早起就嚷不受用,一日也没吃碗正经饭。’”


熏笼之上很温暖,晴雯想必是微微汗出,皮肤毛孔大开,被寒风吹个正着。


于是,“次日起来,晴雯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睡在暖阁里,只管咳嗽”。风寒束肺,故咳嗽,懒怠动弹,当是寒气凝滞,太阳经为病在体表之故。


太医来了,把脉之后说: “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气血原弱,偶然沾染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太医辩证很对啊,晴雯生病当日一天未好好饮食,想来便是脾胃内滞,晚上被冷风吹,显然是外感。太医切脉,定也从脉象找到过佐证。


于是太医开的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首先我要说虽然这位太医不是经方派的,但这个药方大方向也没错。我们来简单看看这些药的作用。


紫苏,发汗解表,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有时候不敢用麻黄的时候,就可以用紫苏替代。



桔梗,微温,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


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风行周身,骨节痛痹,烦满。


荆芥,主寒热,行血疗风,去皮毛诸风。


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除寒热结,利五脏,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枳实酸苦迅利,破结开瘀,泻痞消满,除停痰流饮,化宿谷坚癥。涤荡郁陈,功力峻猛,一切腐败壅阻之物,非此不消。



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以药测症,晴雯目前当是恶寒,身疼痛而无汗,内有积食。


发热与否,现在看不出来,因为此时书中信息量不够。但伤寒论也写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 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发热与否,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是否发热的问题,后文会有交代。


学过《伤寒论》的朋友此时可以脱口而出了,“麻黄汤!”然后再加点枳实去胃中积食就可以了。


麻黄发汗解表,枳实去胃中积食,哪里是虎狼之药?虎在何处?狼在何处?


那么依据这位太医的用药,因为大方向正确,吃了就算打不中九环,也有七环。外有疏风解表,内有消除食积,服药两剂,清淡饮食两天,应该就会好起来。


然而,宝玉跳出来了。。。



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法,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罢。”这回的回目也竟然叫“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一看就是依宝玉的性子起的。


小时候看到这段心中默默为宝玉点赞,觉得他竟然懂中医,好厉害的感觉。现在只能一声长叹。


然后,宝玉换的大夫是怎么开药的呢?“一时焙茗果请了王大夫来,先诊了脉,后说病症,也与前头不同。方子上果然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那分两较先也减了些。”


当归当然首先是补血的,用在这里的感觉好奇怪。



有人要说了,神农本草经说当归主咳逆上气。这不就说明当归可以止咳么。


先要清楚,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当归治疗的咳嗽,叶天士早就有过论述“其主咳逆上气者,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由此可见,当归治疗的咳嗽是由于血枯引起的,和风寒没关系。


再看看陈皮,神农本草经云“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止咳平喘是可以的,但晴雯是属于风寒束肺,所以,治标不治本。


还有白芍,神农本草经云“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白芍一般来说是治疗腹痛,让紧张的平滑肌恢复舒展,不知道用在这里是为什么。


对于这样的方子,我已经不知道该叫什么,俨然一个非驴非马汤。


然而宝玉却各种褒扬:“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疏散,也不可太过。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说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我和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似的;我禁不起的药,你们那里经得起?’”


我说宝玉怎么忽然就一口咬定枳实和麻黄是虎狼药呢,原来是听这个王大夫说的!


看到了吧,躺枪的还有石膏!石膏怎么也成虎狼药了?难道是因为白虎汤这个带“虎”字的汤里面有石膏?真是欲哭无泪!


前面说了,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吃药之后,晴雯终于烧起来了。



“宝玉因惦记着晴雯等事,便先回园里来。到了屋中,药香满室,一人不见,只有晴雯独卧于炕上,脸上烧的飞红。又摸了一摸,只觉烫手,忙又向炉上将手烘暖,伸进被去摸了一摸身上,也是火热。”


然而因为药本身开得不对,所以有无效果也是一目了然。


“晴雯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了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


这次加减的汤剂我们不得而知,但头疼的持续说明风寒未去,烧也只是稍减,完全没有解决问题嘛。不求王大夫有经方家手腕,一剂知二剂已,但总得有点效果啊,像这样算什么呢,真是反误了卿卿病情。


宝玉又自说自话地出手了,命麝月取鼻烟来:“给他闻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快了。”


刺激打喷嚏来通鼻窍,肺开窍于鼻,也是通肺窍,这样还是有一定的治标的效果。


所以睛雯“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囟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嚏喷,眼泪鼻涕登时齐流。”


然后效果呢,晴雯笑道:“果然通快些。只是太阳还疼。”寒邪仍在。


宝玉又去要了凤姐的头疼膏药,当然也是没啥用。


除了宝玉的外治法之外,王大夫的汤药继续还是吃着,疗效呢,已经让晴雯气得骂人了。


“这里晴雯吃了药仍不见病退,急的乱骂大夫,说:‘只会哄人的钱,一剂好药也不给人吃。’”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宝玉的雀金裘破了个洞,晴雯不得不挑灯夜补衣!



过程我不详述了,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只摘取一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待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狠命咬牙捱着。”


任务完成之后,晴雯的状况如何呢,曹雪芹用了四个字:“力尽神危”。


怡红院又请王大夫过来看,王大夫诊了脉,疑惑说道:“昨日已好了些,今日如何反虚浮微缩起来?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外感却倒轻了,这汗后失调养,非同小可。”


哈哈,王大夫终于有台阶可下了,你本来都好了些,奈何去补了雀金裘。请问他哪只眼睛看到晴雯已经好了些。。。



然后王大夫对此的结论是:“外感倒轻了!”


怎么就是外感倒轻了呢,难道不是因为正气已衰,无力到皮肤表面作战,邪气已经不在表而入里了呢?


那么这个时候王大夫又开了什么药呢,“已将疏散驱邪诸药减去,倒添茯苓、地黄、当归等益神养血之剂。”


我们都知道,外感风寒,一般都是先太阳受邪,然后或传经或不传经,或传于少阳,或传于阳明,三阳之后就进入三阴,即太阴,少阴,厥阴,但也有不经此顺序的情况,或直中,并病等。


晴雯此病未见阳明之症,也未见少阳之症,然后王大夫摸她脉,发现“虚浮微缩”,一派内虚往里之象。


这个缩字,我看到有文章分析说可能是“数”之误,便觉得不对,因数脉多主热证,便央藏书甚厚的朋友去帮忙查了红楼庚辰本、戚序本和蒙古王府本,乃至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发现用的都是这个“缩”字。


▲庚辰本



▲戚序本



▲蒙古王府本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


邪气仍在,反用补药,看来王大夫认为晴雯是阴虚,走的是调理阴虚一路。补能恋邪啊,如此邪气更是徘徊脏腑而不去了。


那么这场病是如何告一段落的呢,小说的描述是,“晴雯此症虽重,幸亏他素昔是个使力不使心的人,再者素昔饮食清淡,饥饱无伤的。这贾宅中的秘法,无论上下,只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故于前一日病时,就饿了两三天,又谨慎服药调养。如今虽劳碌了些,又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的好了。”



从这段文字看,立了大功的也是饥饿疗法,和药没什么关系。


晴雯这次是渐渐的好了,我的理解是症状是消除了,但隐患还是没有消除,邪气仍在,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因此,抄检大观园时,晴雯就已经病得很重,“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 外加遭谗受屈被逐,失于医治调养,最终导致夭亡。



深究来龙去脉,晴雯本来就素体虚弱,如芙蓉女儿诔所写之“花原自怯”,“柳本多愁”,又心高气躁,误以为自己体健,不知避寒就温,曝露风寒,病由此萌,又未得正确医治,病根遂种。否则,即便是受屈被驱逐,也不会香消玉殒,空让宝玉长叹“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



红楼梦,本就是一曲怀金悼玉的女儿悲歌,有的悲哀是造化弄人,但还有一些悲哀,是源于无知产生的毒树之果,是基于妄见形成的蝴蝶效应。


多少横扫一切的大风,最初只起于青萍之末。


多年之后,不知道宝玉有没有吟过:“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医话:晴雯之死
盗梦空间之双城记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红楼梦》:给晴雯、尤二姐诊病的是同一个人吗,真的是庸医吗?
【连络有亲,相互印证】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_从秦氏“脉案”与“药案”看康熙大帝病死之谜【2
谁差点害死了晴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