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濒湖脉学》之濡脉

“濡”有两个读音,一个念“rú”,一个念“ruǎn”,意思也不太一样如果念“ruǎn”说明这个脉摸着指下比较软“rú”就是专门的一个脉象。我们必须要认得濡脉,因为它是临床很常见的一个脉

濡脉和弱脉正好是一对,今天我们作为对比研究。濡脉叫“浮细而柔”,而弱脉是沉细无力濡脉一定是浮起来的,而弱脉一定是沉下去的这两个有点像,都不太有劲,而且比较细,但是弱脉不使劲摁你找不着。

怎么去理解濡脉这个脉象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

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及之象。

“而《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李时珍先生说濡脉就像很细软的一片丝质帛浮在水面上,你轻轻地摁,你能摸着你手稍微一重按没了,就沉到水去了所以濡脉跟一般的浮脉不一样是如木浮水,就像水面上浮着块木头一样你用手一摸能摸到,使劲一摁就摁到水去了。濡脉不光是浮在上面,而且很薄、很弱,没什么劲,像帛丝绸类的,大家去体会一下。

1.【体状诗】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浮细而柔是濡脉的定义,怎么理解?赵绍琴先生经常讲片脉。濡脉到底是很细的脉还是有一定宽度的脉呢?这好像有点矛盾。个人临床体会叫摸不清楚,就是说指下不是很清晰的。你觉得好像是细,也好象是成片的,感觉不是很明显,说它有宽度,但是也不是很清晰,又好像很细,是这一种感觉,这就是濡脉。

按照濒湖脉学》的理解就是偏细的但是水面浮着一层帛这种丝绸的东西来理解,可不是浮着一根线。注意,《濒湖脉学》讲的是浮帛,所以可以看是一片,所以赵绍琴说片脉是有道理的。从《濒湖脉学》看,不是我们理解的一根线似的。

病后产中犹有药如果这个人病后或者产后时候出现濡脉说明气血已经虚耗了,所以正气不足出现濡脉是可以理解的经过医药的调治是可以恢复

平人若见是无根:看着样子像正常人,如果你摸到的是濡脉,这就不太好,说明她比较弱。

2.【相类诗】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

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濡脉弱脉是有着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浮起来,一个是沉下去的,都是细与柔,所以你轻手乃得这种柔细的脉叫濡脉,而重按方能摸到的是弱脉

“微浮微如欲绝微脉也是浮细而软的,比一般的濡脉更细,更摸不着,更不清晰,而且按之如欲绝,这点跟濡脉不太一样,摸着好要断好像要似的。濡脉没有这种感觉,微脉才有这种感觉。

“细来沉细近于微”濡脉和弱脉都是细脉,他的特点都是脉体细,所以浮中沉都可以摸到细脉。

3.【主病诗】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

濡为亡血阴虚病”:濡脉本身为阴脉,是比较虚的脉阴阳气血衰都可以见到。为什么血虚亡血就特别容易见到濡脉因为血虚血少之后脉道就不能充盈,脉就显细。大家注意中医说的血跟西医说的血是不一样的,中医说的血,其中是有气的,血中有气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气和血就是阳跟阴的关系所以血虚以后,气无所守,没依靠就容易气浮起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女子每次来月经的时候她就容易发脾气,因为血往下走,血一少就容易往上浮。所以大家应该有经验,女性在经期之前就开始发脾气同样道理,她既血少,脉也会浮起来,就成了濡脉浮细无力。

阳虚气虚也可以见到濡脉,因为阳虚不能鼓动血脉,所以细而无力。阳虚之后,阳气还容易浮越,所以也能出现浮脉,就会出现浮细而柔。当然阴虚也可以出现濡脉,跟血虚同样道理。

髓海丹田暗已亏”:精血亏髓海空真气衰丹田亏人的下丹田在下部,主要是藏精的,精包括血,因为精比血珍贵,所以这些地方亏了,说明人的阴份亏的很厉害。

汗雨夜来蒸入骨”:这是诗的语言,这里形容的是盗汗阴虚阳旺容易盗汗,骨蒸潮热,就是从骨头里往外发热,当然这比较少见了。

血山崩倒湿”:女性脉濡容易出现崩漏血崩月经大量出血,阴虚阳迫血妄行,气血不固,阳气不摄。如果是湿邪侵犯脾,湿性就出现这种濡滞,就是这种比较粘滞的感觉,就会阻碍气机,也能出现濡脉。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要提醒一下大家,濡脉更多的是见于湿邪所致刚才讲到虚的很厉害阴阳气血虚都可以出现濡脉。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最常见的濡脉是见于湿邪,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因为湿邪阻碍了气机,所以出现了这种很像虚,但是不见得是真的虚了,是因为气过不来,并不是本身没有气,是气过不来。现在湿邪盛的人很多,这完全是这个时代特点这跟明朝不一样,明朝是虚症的特别多,尤其阳虚的人特别多,所以明朝以张景岳为代表的温阳就盛行。

那么当今这时代,阳虚的不多,但是湿盛的特别多,湿盛往往有脾虚。爲什麽湿盛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所以就生湿。我现在经常和学生讲,内伤杂症也好,外感疾病也好,要问有没有湿。老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讲“夹湿者十之七八”,在他的时代,也就是民国时代就已经是这样了,在当今这个时代更加严重了。我们看一个病人,要问一下他湿,这是从实际出发,也是时代特点。濡脉主脾虚、主湿

4.【分部诗】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肾,温补真阴可起屙

寸濡阳微自汗多”:寸脉见濡脉,是因为上焦气虚不顾,容易自汗也可以是阴虚阳浮的出汗。

关中其奈气虚”:中焦脉濡,是中气虚,就是刚才说的湿心脾脾虚,或者肝气虚。

尺伤精血虚寒肾,温补真阴可起屙”:尺脉濡是下焦精血亏或阳气亏,到底是补真阴还是温补阳气都得看情况。

濡脉两个读音,经常看到有的医家写到“脉沉濡”,好多人就不理解,说濡脉都是浮的,你怎么来个沉濡实际上,不能念沉濡(rú),应该念脉沉濡(ruǎn),也就是这个脉摸着很沉很软,“濡”字通“软”,写成“软”也可以,大家要分清楚濡脉就是濡脉,软脉就是软脉,但软脉不是单独一个脉,是对脉一种描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濒湖脉诀
医门推敲(二)脉学篇:濡牢
二十八脉[脉诀]
濒湖脉学28种脉象主病歌诀
中医速成诊断三
脉解  3(肖相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