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脉学辅导》赵绍琴著

《中医脉学辅导》赵绍琴著

2017-05-16 赵绍琴 王老師講座節選

                   中医脉学辅导

                                        赵绍琴

                 第一讲  中医脉学概述

 一  为什么要学习中医脉诊

 诊脉,又称切脉,俗称搭脉,号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诊病要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判断,脉诊就是切诊的主要内容。中医有句老话‘切而知之谓之巧,意思是说通过诊脉就能诊断疾病的医生是很高明的。实践证明,通过诊脉确实可以了解疾病的重要情况,如在表在里属寒属热,以及正气的强弱和邪气的盛衰,甚至可以‘决死生,定可治。

“诊脉为什么能诊断疾病”?按照中医理论“有诸内,必形诸余外”,就是说身体内部有了变化,就一定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出来,中医用、问、问、切,四诊分别诊察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形态色泽方面的表现通过望诊可以查得;音声,气味的改变可以通过闻诊获得;患者的自觉症状和有关病史情况可以通过问诊获得;而切诊则主要是通过诊脉来了解整个机体的功能状态。为什么诊脉能够了解全身的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个脏腑经脉的气血都要汇聚到肺来,而诊脉的部位‘寸口‘正事肺的经脉手太阴所循行的地方,所以人体五脏六腑经脉气血的情况,都能从寸口这个地方的动脉搏动中反应出来。

诊脉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常常有人写信问病求方,症状叙述得很详细,各种检查也很完整,就是因为缺少来‘脉‘和‘舌‘的情况,因此就不能按照中医的标准进行正确的辩证施治。一般来说,脉象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总是相符合的,有了诊脉做依据,才能进行准确的辩证分析,当然也会遇到脉症不符的情况,这就需要仔细分析,决定取舍,常常是症状表现为假象,脉象反映出实质,例如“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这时都需要‘舍证从脉‘古人也有舍脉从证的例子,也需要引起注意。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建立在诊脉准确捂捂的基础上,才能辩证准确,治疗无误。

总之,中医脉诊是中医诊病的一个法宝,任何轻视或忽视的态度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认真的学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诊脉技术,从而提高临床水平。

二  怎样学习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全靠医生用手指触及脉搏搏动的感觉德来,没有定量甚至定性的客观指标,加上病情千变万化,病人体质各异,所以脉诊是一件非常细微的工作。这里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端正学习态度;首先对中医脉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点人对脉诊就不相信,把脉诊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这就绝无学好的可能。一定要把脉诊当作一门学问来学习和研究,才能有所张杰和成功。

2,熟读和背诵脉诀书;这是学习脉诊的基础,读书是学习和接收前人的经验。学习脉诊必须从熟读和背诵开始,把脉诊歌诀记于心中,才便于临床应用。入门书友李时珍的‘频湖脉学‘,李中梓的‘四言脉诀‘以及‘医宗金鉴 四诊心法要诀‘的脉诊部分等。

3,向有经验的老中医拜师学习;老一辈中医经验丰富,大都精于脉诊,要不耻下问,虚心学习,把他们宝贵的脉诊技术继承下来。

4,为同学 朋友 亲属诊脉,力求掌握正常人的脉象,以便以常知变。

5,从临床中学习,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王叔和着有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他说过诊脉是‘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解决‘‘指下难明‘‘的办法就是多临证。凡诊病人必须一丝不苟,认真体验辨脉象。遇到特殊的脉象,不妨先记录下来,以备研究请教之用。坚持下去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诊脉技术,为继承和发扬中医的这一精华作出贡献。

 三  脉象的分类和纲领

脉象的种类很多,临床常见的有28种。为了便于学习掌握,通过把28脉又分成几大类。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应当以主病病机为主结合脉的形态,可分为表、里、寒、热、虚、实、气、血八类。可称为诊脉八钢,具体 分类如下: ①表脉,浮;②里脉,沉、伏、牢;③寒脉,迟、缓、结、紧;④热脉,数、动、疾、促;⑤虚脉,洪、濡、虚、弱、微、散、短、代;⑥实脉,实、常、滑;⑦气脉,虚、弱、微、散、弦; ⑧血脉,细、弦、涩、芤;

以上分类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和病机结合比较紧密,同时又体现了各类脉象的主要区别点。例如,表脉主病在表,里脉主病在里,同时又在部位上有明显区别;寒脉多主寒证,热脉多主热证,两者又多从至数上加以区分;虚脉多主正气虚,实脉 则主邪气实,两者的形态差别也很显著;至于气脉多主气病为多,血脉多主血病常见,也属临床常见病机的两大类。

对于出初学者来说,掌握纲领脉尤为重要。所谓纲领脉是指几种最常见而又有代表性的脉象,一般指浮、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脉,以应表、里、寒、热、虚、实的病机。这几种脉既常见而又容易辨认,确实应当首先掌握。此外滑主痰食,濡脉主湿邪,弦脉多肝郁,洪脉多热病,各主一大病机,临床十分常见,也应当加以注意。  

四  诊脉方法与注意事项

      1,浮、中、按、沉四部诊脉法。古人测脉大多取浮、中、沉三部,笔者体会,以分浮、中、按、沉四部更为准确和切合临床实际 。一般浮取主表或卫分,中取主半表半里或气分,按部主偏于里或营分,沉部完全主里或血分,对于初学者来说浮、中、按、沉四部分法很难掌握,可以分作两部,即浮、中作为一部;按、沉作为一部。浮中不部所得的脉象主功能方面的疾病,为标证。按沉部所德的脉象主实质,为本病。这样就不至于为假象所迷惑。诊脉法和一般略同,轻手即得者为浮,稍用力就是中部,再加力以至于至筋骨间者为按沉部。   

   2,寸口分部主病法。历来对寸、关、尺所主脏腑的认识大同小异,一般认为,左寸主心与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右寸候肺与大肠,右尺候肾门。所以诊脉时应当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诊查寸、关、尺,以便获得准确的各部脉象。

  3,‘‘内经‘‘中说‘‘诊法常以平旦‘‘,说明诊脉时病人应当处于平静的状态,饭后和活动后均不宜立即就诊。凡来就诊者,应当稍事休息,俟其平静后再为其诊脉。体位应当坐位或平卧位为宜,前臂平展,与心脏基本同高,松开手表等物,腕部垫一软垫,医生平心静气,调息以诊,以左诊右,以右诊左,不得喧哗戏谑。每诊一脉,必至五十动,不清者续诊五十动,必清而后已。

      从临床上来看,大多数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脉象,常常是几种脉象同时出现。例如,弦滑或濡数都是两种脉象同见的复合脉;沉细滑数则是四中脉象同时出现的复合脉象。这反映了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必须细致诊察。还有浮中部与沉部脉象不同,例如浮中濡软 ,沉取弦数有力,则前者主气虚湿郁,后者主肝郁内热,临诊尤当重要。为了帮助初学者打好基础,将陆续着重介绍的23脉的脉象形态,近似脉鉴别,主病及常见兼脉。     

 

 

                      第二讲  脉诊各论

  学习脉诊首先要掌握各种脉象的特征。一般说来,脉象的特征主要通过它的位(出现的部位)、形(脉的形态)、数(至数的多少)、力(力量的大小)、势(脉搏动的起伏之势)等五方面来辨别。有些脉象只从一个方面便可确定,浮沉以位辨,迟数以数定,有的则是几方面的综合,如洪脉以形和势而言,濡脉以形与力定,等等。下面将按照脉诊八钢分别介绍。

 一,表脉→_→浮

表脉主表证,在二十八脉中,只有浮脉主表证,其他脉象大多数可以和浮脉相兼出现。

浮脉:浮脉以位定,在浮部出现,轻手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即有向上鼓的感觉,古人形容为“为水中漂木”

相似脉鉴别:

芤脉:浮大而中空,即浮部出现,脉形较大,按之有空豁感,古人形容“如捻慈葱”。

革脉:芤脉与弦脉同见为革脉。

洪脉:浮大而盛,按之来事不衰减,有越按越盛的感觉又有急起直落得感觉,即“来盛去衰”。

浮脉主病:浮脉主表,主要反映了外感邪气侵袭人体机表,正气抗邪,正邪交争于表的病机。一般表现为浮而有力。此外若久病体虚者见浮脉,不可一概而论,若有外感症状者,可作正虚感邪,以扶正驱邪治之;若无外感症状,而脉突现浮大无力者,多系阳气失于潜藏,恐生脱变,需要小心诊视。

常见相兼脉象:

浮兼数:即浮脉一息五至以上,称为浮数脉,为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的常见脉象。以发热恶风寒并见为主要表现。临证必视咽、舌,若咽红或肿,舌边尖红,口微渴者,即是温热证初起,治宜辛凉清解,忌用辛温发表之剂。

浮兼紧:浮脉与紧脉同见者,称为浮紧脉,是外感风寒重证的主脉。寒主收引则脉必紧急,邪重正强,相搏于表 ,脉必浮紧,证见发热,恶寒较明显,头身痛无汗,咽不红不肿。舌苔白润舌质不红,口不渴者,必是感寒,虽有发热,但慎勿用凉药,当辛温解表,得汗而而愈。

浮兼缓:浮脉一息四次或略迟些,即为浮缓脉,来去怠缓,多属感冒风邪轻证,寒热都不明显,头昏鼻塞,身似有汗,治宜调和营卫,疏散风邪,如葱豉汤之属小剂轻投即愈。

浮兼滑:浮脉与滑脉相兼,称为浮滑脉。多为平素痰饮为患,复感外邪,表证尚在,喉搜痰多,或喘满不舒,当于疏解外邪方中加入祛痰之品,可仿参苏饮法为方。若脉虽浮滑而按之濡软无力者,属既有风痰,又属湿盛,必关其舌,若苔白滑腻着必参以化湿之品,如舌胖嫩滑腻者,阳气亦属不足,方中可佐以助阳之品。若浮滑而沉取弦实有力者,内有痰火郁热,治当清化痰火为主;若沉取弦实有力, 苔黄糙老,大便秘结者,为痰热挟滞内阻,治宜泄化通腑方法。

浮兼散:浮脉与散脉相兼,是为浮散。浮散主劳极,元气衰微,欲脱之象,急当益气固脱。

二,里脉→_→沉、牢、伏

里脉包括沉、牢、伏脉三种脉象,从病机上来将讲,多主里证;从切脉部位来讲,都出现在沉部,这是里脉的共同特点。

1,沉脉:沉脉,浮中部皆无,只能在沉部出现,沉取始得之,古人形容‘‘如石投水,必沉于底‘‘。正常较胖的人,其尺脉多为沉脉。

近似脉鉴别;

伏脉:伏脉出现的部位必沉脉比沉脉更深,必须‘‘推筋着鼓‘‘才能诊得。沉脉的诊法是以比中取稍大的力量 按切之,所得的脉象为沉脉,伏脉必须深按至骨,才能诊查出来。所以沉伏虽同居沉部,但仍有浅深的区别。

牢脉:牢脉位居沉部,以脉形长实大为其特征,与其在沉部出现的浅深程度没有关系,无论在沉脉部还是伏脉部位,只要脉形是长实大的,都应视为牢脉。

沉脉主病:沉脉主里,当以有力无力定虚实,沉而有力主里实,为邪结于里而正不虚;沉而无力主里虚证,多为脏腑内损,气血虚弱之候。其具体辩证必须视其舌、色、证候,参以脉之兼并,才能确定,这里仅述其常见相兼脉象。

常见相兼脉象与病机

沉兼迟:沉则主里,迟则主寒,沉迟相兼,多主里寒,沉迟有力者多主痼冷积聚,治当温通逐邪;沉迟无力者为阳虚里寒,宜温阳益气,若沉迟而微,尺部尤甚,责之命火衰微,治当补命火培下元。又沉迟有力固以冷积为多,然须详视舌、症,若舌苔黄厚糙老,证见阳明腑实者,当以承气下之;若属热郁于内,闭伏不去,可用宣郁、开泄,疏调方法,切不可挶于里寒一说。   

沉兼数:沉数并见,当主里热,有力者为里实热证,多为热郁于里,治宜宣郁泄热;沉数无力者属虚,虽有热像亦为虚热,非泄热折热所能疗,当视其虚在何部,脉沉细数多属血虚阴虚,脉形大而无力者属气虚阳虚,当合参舌、色、症候辨之。[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

沉兼滑:沉滑之脉多为痰饮久留不去之征,为喘嗽、痰核,流注、诸痺、偏瘫等皆当参以治痰之法。正虚者须当扶正,邪实者当祛邪,又皆以脉之有力无力为辨,若妇人经闭而无他证者,多为孕子之象。

沉兼濡:沉脉而兼濡软,是气分不足且有湿郁。舌苔白腻滑润者,化湿为先;舌体胖嫩齿痕者,益气助阳为要。   

沉兼弦:沉弦主肝郁气滞,其人多胁痛胀闷,喜叹息。面色苍白者,常须防其火化。若脉沉弦数急者,必心烦急燥,夜寐梦多,多是肝郁化火之象,治当开郁泄热为先。

沉兼涩:沉涩之脉,初则气滞,久则血淤,气病及血,日久而沉,治宜疏调气机,养血活血之法,必嘱其宽心怡态,增加活动,候其气血流通为盼。

沉兼细:沉细为阴伤血少,若按之微弱无力,则说明阳也不足,益气养血为要。

沉兼紧:沉紧多为阴寒直中于里,证见腹暴急痛,写利或寒疝发作,苔白滑润,宜温中散寒为治,若再见舌体胖嫩且有齿痕,是阳气已虚,参以温阳益气之品。若沉紧而两关独滑者,必有积滞阻于中焦,治宜温寒拈痛,稍佐消导之法。

沉兼微:脉沉而微弱欲绝是为沉脉,主里虚已极。若久病暴见此脉形,须防之阳脱之变,急备独参汤,参附汤以防不虞。

沉兼实:脉来沉实,多主邪实在里而正气不虚,当合参舌、色、证候。若舌苔黄厚糙老,深热面赤,腹满便结者,急当攻泄里实热结。若年事已高,并无里实见证而见沉实之脉[每兼弦滑之象]则多属动脉硬化所致,不可攻实,宜养血育阴柔肝为治。

2,牢脉:牢脉以位,形定,在沉部出现,脉形弦长实大者是牢脉。

近似脉鉴别:见沉脉。

牢脉主病:牢脉主邪实痼疾,多为症瘕积聚、穨疝之类 ,治当扶正祛邪,缓以图之,不可图快急攻,反致正伤邪不去。一般牢兼数者须兼泄其郁热;牢而兼迟者须兼温其沉寒;两关牢甚,积在中焦肠胃,攻泄可治。若久病正虚,形体羸疲,大肉脱陷反见牢脉者,乃真脏脉见,预后不良。

3,伏脉:浮、中、沉三部均无脉可寻,必重按推至筋骨始得之为伏脉。

近似脉鉴别;见沉脉。

伏脉主病;伏脉主厥证与痛极,为邪闭气机所致。外感证中邪正交争欲作战汗,亦可见伏脉。伏脉为一时性脉象,症减脉当出,若久伏不出者险。

 

 

                        第三讲  脉诊各论

三→_→寒、缓、结、紧

        所谓寒脉,是指这类脉象所主疾病的病机多数为寒。寒脉主要包括迟、缓、结、紧脉四种,临床上主要从脉动至数的多少来分辨,若在结合脉动的部位、形态、力量和动势,就能辨识不同的兼脉。

       1、迟脉

       脉象一息三至,即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动三次,其中脉搏跳动的频率大约在每分钟50次左右。

       近似脉鉴别;

       缓脉:缓脉比迟脉略快,舒缓而调匀,有从容和缓之象。

       结脉:迟而时止为结,即脉动缓慢,时有停歇。

      迟脉主病:寒则涩而不流 ,气血运行不畅,故脉搏来迟。李时珍说‘‘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这是就一般而论。其实,凡属邪气阻滞气机,以致气血运行不畅,都可出现迟脉,如气郁、阳郁、热郁,甚至阳明实证,也可出现迟脉,切不可一概而论认定为寒,必须细察其兼脉与证候,庶不致误。

      常见兼脉;

迟兼滑实有力;迟兼滑,按之弱而无力;迟兼弦滑,沉取有神;迟兼弦细沉小弱;迟兼弱,按之甚微;迟兼弱,沉取弦细;迟兼细而按之滑濡有力。

       2 ,缓脉

       脉象:缓脉比迟脉略快,大约一呼一吸,脉来四至即为缓脉,有和缓从容之象。

近似脉鉴别;见迟脉。

缓脉主病:一般认为,缓脉多主偏于不足一类疾病。李时珍说;‘‘缓为营衰卫有余,非风即湿或脾虚。伤寒中风,营弱卫强,其脉浮缓。湿甚阻滞气机,脾土受困,其脉亦缓,至于正常人见之见缓脉,则必和缓均匀,从容有神,非病脉可比。

常见兼脉

缓兼滑按之弦急;缓兼滑按之弦细;缓兼濡而滑弱;缓兼濡按之弦细有力;缓兼涩,按之濡弱;缓兼浮而两关独滑,沉取滑而有力。

3,结脉

脉象:脉来缓慢,一息,3、4至,时或停跳而无规律。

近似脉鉴别:见迟脉。

结脉主病:结脉主气阻,痰淤,湿困及心气不足。所谓;‘‘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浮结则外有痛积 ,伏结则内有积聚。‘‘

常见兼脉:结兼浮而弦细滑,按之急躁;结兼沉而按之弦实有力;结兼沉按之虚濡力弱。

4,紧脉

紧脉往来搏动有力,象绷紧了的绳子上下左右弹动,具有一种紧迫、颤抖而不平稳的特点。

近似脉鉴别

弦脉:端直以长,似弓弦挺立于指下。

按:数脉纵至数上分,弦脉以脉形而定,紧脉则从力度和动势两个方面审知。

紧脉主病:紧脉主寒主痛,一般说;风寒外束,脉多浮紧。里寒作痛则见沉紧,关脉紧滑而实者,多主素食。迟脉紧者多为寒疝少腹痛也。

常见兼脉:紧兼浮按之有力;紧兼浮,沉取虚濡无力,紧兼沉按之滑实有力;紧兼弦沉取濡弱无力;紧兼滑按之数实。   

 

 

 

               第四讲     脉诊各论

四→_→热脉;数、动、疾、促

热脉所主多热,包括数、动、疾、促四种,临床兼别以脉动至数为辨,亦当细审兼脉及舌、证。

1,数脉;

脉数一息六至,小儿脉一息六至为常脉,一息七、八至者为数。

近似脉鉴别;

疾脉:一呼一吸脉来七、八至者为疾脉。

促脉:数而中止,即数脉兼歇止者为促脉。

数脉主病:数脉主热,沉数者里热,寸数主膈上热,关数为中焦热,迟数主下焦热,再视兼脉兼证,以详辨之。

常见兼脉:浮数而兼弦紧;浮数而滑实;浮数而兼弦细;浮数而兼濡滑;浮数而兼虚弱;沉数而兼濡滑,沉数而滑实有力;沉数而按之虚弱无根;数兼洪而按之滑实;数兼濡按之虚弱无力;数兼濡沉取滑实;数兼虚而按之弱微无力;数兼细按之虚弱无力;数兼弦细按之搏指有力;数兼滑按之弱濡弱;数兼实弦滑。

2,动脉

脉象:脉数而兼紧、兼滑、兼短者,无头无尾,转转动摇,其形如豆,其动不稳。

近似脉鉴别

短脉:脉来上下不满部为短。

动脉主病:阴阳相搏,其脉则动,男子多亡精,女子多崩中。少阴脉动甚,多为女子妊娠也。

 常见兼脉:动兼滑按之细数,动兼滑沉取无力;动兼数按之弦滑有神;动兼弦滑有力,动兼细弦滑数。

3,疾脉

脉象;一息七八至以上者为疾。

近似脉鉴别;

数脉:一息六至。

疾脉主病;疾而无力无神者为虚极,阳极阴竭,元气将脱。疾而有力者为郁热内伏。

常见兼脉;疾兼虚 按之微弱无力;疾兼虚沉取弦细力弱;疾兼细按之弦滑略有力;疾兼弦细而滑,按之略有力;疾兼滑两关独旺;

4,促脉

脉象:脉来数,时一止,为促脉。

近似脉鉴别;

数脉:一息六至,无歇止。

结脉:迟而时一止为结。

代脉:止有代数为定。

促脉主病:凡内有实邪阻滞,郁热内伏,阻滞气机。使气血流行受阻,可见促脉。

常见兼脉:促兼滑按之弦细较有力;促兼滑,沉取濡软;促兼弦,沉取滑实有力;促兼细按之力弱;促兼虚,按之弦滑。   

 

 

 

 

               第五讲 脉诊各论

虚脉→_→虚、弱、微、散、革、代、短

虚脉脉象所主疾病多属气血阴阳诸不足,包括虚、弱、微、散、革、代、短七种脉象。其虚在气在血,在阴在阳,或虚中夹实,或实而兼虚,必细察兼脉,合参舌、色、证候方可断之无误。

1,虚脉:脉形阔大,软弱无力稍加重按,即有空阔无力感觉。虚脉,以形、力而定。其脉形大,故浮部可见,其软而无力,故脉动又似缓慢。

近似脉鉴别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慈葱状;

革脉:芤弦相合,浮而弦急,如按鼓皮状。

濡脉:形阔而边缘模糊不清

散脉:涣散不收,脉动无序。

虚脉主病;虚脉多主阳气虚弱,中阳不足;若虚脉见于两寸,多为心肺气虚,证见怔忡,惊悸动。若阴虚劳损之症,脉本细小而弦,忽变虚脉,多属阴伤已极,阳气将脱,须防脱变。

2,弱脉

脉象,沉细无力即为弱脉,脉形较为细小 ,脉动软而无力,又轻取不见,重按至深部始得,此乃弱脉之象也。

近似脉鉴别

细脉:指下有脉细如丝,明显而清晰,三部皆可出现。

微脉:似有似无,细弱欲绝状。

濡脉:形阔而软,边缘不清。

弱脉主病:弱脉主气虚阳虚,寸弱阳虚,迟弱阴虚,关部弱主脾胃虚。

3,微脉

脉象:微脉浮细欲绝,似有似无,指下似无却有;虽有又似无,轻手尚可见,稍重即逝。

近似脉鉴别

散脉:脉形浮大无伦,搏动不齐,似花瓣飘散而无根。细脉脉形细小却明显于指下。

革脉:浮而弦急为革。

微脉主病:微脉多主气血双亏,阴阳两虚之候。李时珍说;‘‘气血微来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4,散脉

脉象:散脉涣散不散,脉来浮大无伦,且搏动极不整齐,若花瓣之飘散而无根。

近似脉鉴别:见微脉。

散脉主病:凡人病危重,可见散脉,气血极虚,阴阳欲脱,必须积极抢救,不容稍缓。

5,革脉

脉象:浮而弦急,浮取即有弦急之象,加力按之反而逝而不见。李时珍云‘‘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芤言其中空,弦言其外急,芤弦相合,其名曰‘‘革‘‘。

近似脉鉴别

芤脉:浮而中空,如撵慈葱状。

散脉:涣散不收,浮大无伦,搏动不整。

革脉主病:李时珍认为革脉主‘‘女子半产崩漏,男子营虚梦遗。‘‘凡久病营虚,精血大伤,可见革脉。初病者无此脉象 。

6,代脉

脉象:脉来动而中止,止有定数,即脉搏有规律的停跳为代脉。

近似脉鉴别

促脉: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散脉:涣散不收,浮大无伦,搏动极不齐。

代脉主病;或为脏真亏损,气血阴阳之不足,或为实邪阻滞,气、血、痰、食、湿等诸滞在内,阻碍气血流畅,因而出现代脉,必须详察舌,色、证候,结合兼脉全面考虑。

7,短脉

脉象:短脉上不即寸,下不急尺。脉不满部,两头缩缩,故名曰‘‘短‘‘。又有一 法;指脉来搏指短暂,应指而回。

近似脉鉴别

动脉:其形如豆,厥厥动摇。

短脉主病:凡其血不足之证可见短脉。李时珍认为;浮短多为血涩,沉短多主胸中痞满;寸短多是阳虚,尺短多为阴虚,但短而滑数有力者亦主邪实有余之证。

         第六讲  脉诊各论

                     实脉

脉实证亦实,多主邪实有余之证,包括实脉、长脉、滑脉等三种。要详察兼脉,合参脉证,庶无可误。

1,实脉

脉象:实脉大而且长,略带弦象,浮、中、按、沉四部皆有,应指坚实有力。

近似脉鉴别

牢脉:牢脉实大弦长,位在沉部。

长脉:脉过本位,上越寸,下越尺,均匀调达,是谓长脉。

滑脉:往来流力,如滚珠状。

实脉主病:实脉主邪实,凡痰火酝结,实火郁热所致的发狂、阳毒、伤实等,都可出现实脉。老年动脉硬化的脉形弦直而动,不能作实脉而论。

2。长脉

脉象:长脉过于本位,上越寸部,下逾迟部,如循长竿,如引绳状,

近似脉鉴别

弦脉:端直以长,如张弓弦。

长脉主病:长脉主有余之痰,特别是阳热炽盛。当细察兼脉,结合舌、色、证候进行具体分析。

3。滑脉

脉象:脉动好像滚动流利的珠子,应指圆滑流利。李时珍说‘‘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滑利却还前。‘‘

近似脉鉴别

洪脉:来盛去衰,应指即去。

长脉:过于本位,均匀调和。

滑脉主病:滑脉为阴中之阳,主痰、实、积滞等有形之邪,又主妇女胎孕。

   

         第七讲  脉诊各论

                   气脉

气脉在八钢中属于气氛阶段,本文论述气脉中的洪脉与濡脉。

1,洪脉

脉象:在指下感觉粗大,来盛充盛,去时缓弱濡软,是一种来盛去衰的脉象。

近似脉鉴别

实脉:是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

濡脉:是一种极濡软而轻浮的脉象,似丝棉漂浮于水上一样,但不一定只在浮位。

虚脉:是在大软的基础上,流动很慢,呈迟缓的脉象。若加力按之全然无力。

洪脉主病:是阳热亢盛,阴液受伤,虚火上炎的一种脉象,由于热盛消耗正气及津液,粗看貌似火热而实为正虚,所以脉形来盛去衰,指下极大。

2。濡脉

脉象:是极柔软而轻浮的脉象,如水中漂浮棉絮之状。轻软圆滑,边缘不清楚。

近似脉鉴别

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

虚脉:指下不明显,隐隐豁豁然空洞,迟大而软,按之无力。

微脉:指下按之微弱欲绝  ,如羹上肥。

濡脉主病:是气血不足,阳气又虚,如暑热伤气较重,又挟湿阻气机,常出现如脉。

 

 

              第八讲   脉诊各论

                        血脉

血脉是指疾病深入到营血的脉象,见了这类脉象标志着病在血分,脉象必然出现下列的脉形,如细、弦、涩、芤。运用八钢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来判断病位,推断病机,确定治疗,均要根据脉象为依据进行辩证及治疗。

1。细脉

脉象:细脉在指下感觉像一根丝线那样细小,但是指下清楚,始终能明显地摸出。

近似脉鉴别

弦脉:是端直且长,如张开的弓弦一样,按之不移,又像琴弦一样,挺然似有力而在指下。

虚脉:是指脉象虚软无力,是在虚软的基础上并脉象流动较慢,呈迟缓的现象。

弱脉:是在脉来沉软的基础上,比较沉细一些。

微脉:微脉的形象是极细,并极为软弱,指下按之细弱如欲绝一样。

细脉主病:是以血虚为主的一类疾病,李时珍说;细为血少气衰。有是证则顺,否则逆。意思是说;细脉一定是血虚为主而气氛也弱的疾病。如不是血虚证,反见了细脉,那就应当很细致的进行地方面的分析。先父说过‘‘单纯的细脉,一定是血少不足‘‘。有时候因血不足之外,还有一些气分虚,那就要产生细且弱的脉象。

2。弦脉

脉象:弦脉是端直且长,如张开的弓弦一样,按之不移,又像琴弦一般,挺然有力于指下。

近似脉鉴别

细脉:是指下感觉到只象一根丝线之状,非常清楚,但比较弱者为佳象。

长脉:脉形搏动是上越过寸部,下越过迟部,柔和均匀调达。

紧脉:脉形来往有力,宛如绳索转动,弹人手指。

动脉: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或在关上,或在寸部。

牢脉:牢脉是在极沉的部位出现,实大弦长。

弦脉主病:多见于感气郁结,肝阳亢盛,由于肝木失于涵养,肝阳易亢,最易出现弦脉,临床多表现为胸胁痛,或是水饮停留等疾患。

3。涩脉

脉象:涩脉往来迟滞不畅,涩艰极不滑利。古人称它是轻刀刮竹,也是形容涩滞不畅之意,这种病多发于暴怒及血少精伤的情况。

近似脉鉴别

缓慢:去来小驶于迟,有从容和缓之意。

迟脉:在一呼一吸之中,脉来三至。

结脉:是脉搏往来缓慢,一息四至,并有停跳。

涩脉主病;多是气血流行不畅而出现的脉形,新病多属气分郁结,而有疼痛的感觉;久病即为血少寒凝,甚或闭而不行。

4,芤脉

脉象:芤脉是一种失血的脉象,属于暴然失血过多的脉象。芤脉的形态是浮大而软,中间空虚;虚脉是浮而迟,两边虚软无力;革脉是浮大而弦,虚晃不稳,按之无力。芤脉是浮大而软,按之中空,两边实,状如慈葱。

近似脉鉴别

浮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如水漂木。

虚脉:浮大而濡,又有缓软之力。

濡脉:来似较盛,去略衰,近似浮大而软缓。

革脉:浮位而弦,并虚晃不稳,加力压之则无。

芤脉主病:多见于暴然失血之后,因为虚火上炎,所以脉形多见浮大,脉管空虚,故见中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诊歌诀大全——帮你轻松搞定脉诊
中医的诊脉
中医脉诊银一针中医针灸美容健身俱乐部
脉诊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
中医脉诊 中集 每日一课脉象,是指...
初学把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