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长松: 验案举隅,避虚火


王长松教授根据扶阳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运用附子、桂枝、半夏等温热药物温扶阳气,治疗各种失眠、脾胃病、心脑血管病属阳虚寒盛者,同时能灵活配伍避免热药引起的“虚火”症状,现将其体会介绍如下。


验案举隅

病案1


患者某,男,22岁。


因失眠3个月于2012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陆续因熬夜上网1周后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2h,多梦,早醒6:00,白天无精力复习,怕冷较多,易出汗,头痛,面部痤疮,大便2日一次,小便正常,饮食可,太息,舌红,苔薄白,脉弦有力。


辨证:阳虚肝郁。


治法:温阳疏肝,益精安神。方药:桂枝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30g,当归30g,柴胡15g,川芎15g,夏枯草15g,生薏苡仁30g,远志15g,共7剂。随访,睡眠大为改善,无痤疮加重。


按:患者怕冷,本为阴寒体质,并且冬季气温较低,加之其劳累上网,阴寒加重而虚阳浮越,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阳潜阳,达到安神而不碍痤疮的功效。





病案2


患者某,男,16岁。


因咳嗽8年于2012年12月21日初诊。8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肺炎住院治疗,出院后干咳一直持续,曾服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止嗽散、参苓白术散等无效,晨起加重,无痰,怕冷,无汗,耳鸣,乏力,饮食不佳,不能吃辣,食则痤疮,太息,叹气,不欲饮水,大便日行,小便正常,偶有鼻塞。舌质胖,后齿痕,苔白厚略黄,脉弦细。


辨病:咳嗽。辨证:风寒入肺,大气不转。


治法:温肺散寒,调运中气。方药:麻黄6g,细辛6g,附子6g,茯苓25g,吴茱萸6g,共7剂。


二诊(2012年12月29日):咳嗽只有晨起两三声,鼻塞显著减轻,其他症状、舌脉如前。


方药:上方改麻黄、附子均为10g,减吴茱萸3g,太子参10g,共7剂,随访咳嗽已愈。


按:患者阳虚证明显,咳嗽日久,曾服诸药无效,或因驱寒温补之力不足,或因未从阳气的周身运行考虑,患者有乏力、太息、叹气等症状,表明阳气运行不畅,故以麻黄、细辛、附子、茯苓温运中焦,耳鸣为阳气升发不足,故加吴茱萸3g助乙木生发,上焦药物易轻清,故用量较小。需要强调的是附子的补阳作用是其他药物无法取代的,纵使用量很小,但效果显著,患者不能吃辣,但用温热药物后并无痤疮增多的症状,与方药中茯苓及吴茱萸运转周身大气,细辛宣通阳气有关。





病案3


患者某,女,25岁。


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3年于2013年5月4日初诊。3年前确诊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血小板显著增多,服羟基脲控制,2013年4月20日查血常规,WBC31.4×10

9/L、Hb77g/L、PLT1300×109/L。口腔多发溃疡2年,现有7处溃疡,疼痛难忍,牙龈出血,恶风怕冷,虚汗,头晕,耳鸣,易出鼻血,胸闷,心悸,大便日两行,小便正常,无食欲,口渴不欲饮,月经周期35d左右,量极少为血丝,经期1d,白带量多而腥。舌尖红,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弱。


辨证:三阳不升,相火不潜。


治法:温升三阳,伏火养气。方药:拟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制附子(先煎1h)45g,当归40g,吴茱萸15g,炒艾叶10g,淫羊藿20g,续断30g,杜仲20g,炙远志10g,黄柏9g,砂仁10g,杏仁10g,厚朴10g,乌梅4枚,炒小茴香10g,菟丝子20g,益智仁15g,苍术15g,共7剂。


二诊(2013年5月12日):恶风怕冷及虚汗显减,其他症状、舌脉如前。


方药:上方改苍术20g,加藿香20g。以上方药经调治1月后,2013年6月14日五诊,查血常规,WBC14.3×109/L、Hb80g/L、PLT190×109/L。1处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减少,恶风怕冷及虚汗不明显,月经量显著增多,持续3d,白带减少,其他症状、舌脉如前。以上方药继续调治3月后,查血常规,WBC10.1×109/L、Hb131g/L、PLT140×109/L,查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口腔溃疡消失,偶尔牙龈出血,精力好转,已工作,月经期4d,经量增多,无白带异常,方药改为:初诊方药去附子后制丸药服用,按原量继续服用西药羟基脉。


按:患者虚火外溢,导致口腔溃疡,变相丛生,前期伏火工作一定要做好,避免引起口腔溃疡加重,故本案以“肾八味”慢温命门之火,以大量附子急温肾阳而收虚火,同时以“潜阳封髓丹”意加杏仁10g,厚朴10g,以伏离经之火,同时本方中运用大量当归养血以载气,避免离经药性化而为火,为后期调补提供时间

和机会。





总结


扶阳之法在于“重阳气,调阳气”,而并非大量温热药物的堆砌,其中的“调阳气”即包含伏火之法。伏火配伍应遵循“先温后凉,小量起步,火消即去”的原则,寒凉药物易败中土,不易久用,能选择温法顺势引之,就不选用苦寒直折,若患者服用温热药物而出现上火症状,在确定为阳虚的情况下,可增加温热药的用量,患者实为阳虚而越为寒极,用温热药物的不良反应越微。以上方法不仅可以于服用热药后的虚火上炎症状,还可以治疗虚寒患者原本存在的虚火浮越症状,请广大同仁试之以法。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证治法】活用扶阳与伏火法
麻烦高人看下我的身体状况是湿寒还是湿热,阳虚还是阴虚?
治疗一例失眠案
怕冷但又爱上火,这就要补阳补气了!
元气神机法 — 观复汤治疗化疗后毒副作用
反复口腔溃疡,阳虚!一张补阳方,降虚火,治溃疡,不禁掩卷深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