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问闫小青医生:心功手功处处见功



前言:听说闫小青大夫,以儿科见长,现在市面如火如荼的小儿推拿是自然离不开的话题了,伙伴们对采访她充满期待,果不其然,尽管她说自己读书时候不擅长交流,属于比较闷声认真读书的乖乖女,但是她的工作经验或者是要求所具备的耐心,认真,细致,陈恳,在我们的采访中淋漓精致得以体现,令人印象深刻。



“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估计儿科能干长”


闫小青1999年考进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后来合并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是国家中医研究院(现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的直属学校。“当时的老师们做学问的还比较多,记得当时给我们上生物课的陈红老师,她是陈独秀的孙女,治学特别严谨,我们画那个细胞,那个小点点必须是铅笔点出来的,可能是从那时候起就给自己培养了一种治学的习惯,非常受益,后来又赶上学校跟北京中医药中药大学合并,因此说是遇到好机缘了,毕业后面对医院招考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明确,自己学儿科的,准备做儿科大夫,我们几个同学就都去面试,后来我知道医院录取我的原因,院领导说这个小姑娘,文文静静的肯定能在儿科踏踏实实干下去。


就这样,我进了北京按摩医院,那是一家市残联系统下属单位,医院最主要的业务就是针灸和按摩,我在医院里确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一方面是患者非常多,一方面医院里有很多专家级别的老先生,当时医院比较重视我们这一批大学生,把我们交给专家带教。这些老前辈们从介绍自己怎么练功的,医学原理和经验,比如说要先保护好自己,然后才能给病人做手法的操作,还有发力的要点,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他们手把手带我们,因为门诊量特别大,天长日久我们就锻炼出来了。”


问:你认为自己是比较顺利和幸运的儿科大夫吗?


答:十多年前北京儿科,人们慢慢有按摩和保健意识了,当时不像现在这么有市场,当时我们所接的病患中有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因此推拿一直在临床上应用,大概五六年前,外地小儿推拿火起来了,北京逐渐也受人关注,因为之前,我们这些儿科大夫都在使用,自然而然就在医院门诊开始接诊相关病人,效果非常好,比如在治疗儿童内科疾病的方面,推拿真的是事半功倍。归纳起来,包括对孩子的了解,推拿治疗的经验,大量的小朋友都做过推拿,所以儿童内科比较容易就办起来了。2010年前后小儿推拿就比较火了,患者也越来越多,然后一直至今。


“像我现在这种状态,我觉得挺好的”


2014年闫小青离开了工作十年的医院,原因是她大病了一场。——“公立医院的门诊强度真是非常之大,我一周要上5天正常班,周末还要值班,直到工作好几年之后我才改成三周值一次班,每天7:45开始工作起,一直忙到中午12点,一点都不停,那时候不仅要做按摩,还要做针灸,而且治疗室还不挨着,毫不夸张地说,人在走廊里不是走的,全都是跑,中午休息一个多小时,下午工作从1点半开始,一直到4点半,坐班车的同事下班后,我们不坐班车的,要接着工作到5点多,干着干着自己身体实在受不了了,然后到各大医院也去查了,虽然没有查出什么明确的问题,但是就是整个人不行,我在床上躺了足有一个月,慢慢感觉缓过来后,我就从医院辞职了。离开后,我先后去了一家国际医疗中心,一家中医儿童医院,在去年的七八月份,跟正安开始接触,十一之后就正式到正安出诊至今。”


问:为什么比较喜欢跟正安合作呢?


答:在公立医院里,医生想做点什么,受限制地方很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比如说我想给儿童视力治疗增加一个项目,那我要怎么办呢?首先是打报告,逐层上报,等终于院长批完了,还要再往下再批,然后再购设备,等这一套流程下来,很可能一年都过去了,我的想法已经没有了,但是我在正安就很方便,有什么需求,立刻就能沟通,然后很快就可以落实,办事效率很高。再举一种情况,比如说小朋友需要做理疗,可是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上理疗科跟我不是同一个科室,作为医生不能跨科,但是作为小朋友的主治医生,我希望了解理疗用在小朋友的什么部位,或者是用什么治疗办法。


这就是一个管理机制上的问题,因此对疗效的把握和控制就很难,但是现在我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因为我相当于是一个团队来合作,我会知道理疗用在哪,我也知道具体的治疗剂量有多少,下次治疗应该怎么调整,我都可以把控,就像一个开方的医生,从药剂师怎么配药,患者怎么熬药,病人怎么服药,全程都了解的话,治疗有效性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再说一点,我现在这种生活状态,我觉得是比较满意的,自己工作时就安心工作,然后也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像我以前在公立医院,确实是没时间看书,每天晚上脑袋一沾枕头立刻就睡着了,人根本就没时间,现在不一样了,结束上午出诊后我会有一个很完整的下午,我想看哪方面的资料就可以静心去查找去阅读,或者是我需要遇到什么问题,我就可以去中医科学院找人请教。



“好疗效,离不开妈妈们的配合”


不出我所料,多年的儿科临床经验,闫小青对孩子们的心理情况非常重视,对妈妈们的心态和习惯也很清楚——“今天门诊有一个妈   妈跟我说他的孩子老说肚子疼,然后旁边还有一个家长也说,孩子如果不想吃饭了,就说自己肚子疼,走路不想走了,就说自己腿疼。我认为,孩子作为一种借口也好,过去跟父母的关系也好,其实这是小朋友的一个心理。


我跟这个妈妈说还是她没跟孩子讲明白,说你想让我抱你,我就会去抱,但现在很多妈妈可能是,就是小朋友表达了,但母亲不理解。不是说这种对儿童心理的理解,对治疗如虎添翼,不过确实能帮助我,临床上,不是说医生开个药方或者做个推拿小朋友立刻就能好的,有些时候是家庭的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儿童疾病问题,所以我在治疗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会跟家长说明白,我的治疗是一方面,然后需要你在家里要怎么配合我来做,所以好多时候,如果只是开药的话,很可能起不了好的效果,因为小孩子就是吃药而已,但是他的生活习惯没改变,那很可能疾病的症结还是在。这也就是所谓中医治本。我的工作习惯是每次看病除了给小朋友治疗外,要有相当长的时间跟孩子妈妈们谈治疗,谈教育,甚至怎么做饭,怎么跟孩子对话,等等。


问:根据您的经验,如何做一个比较好的能和医生配合起来的家属?


答:有一个家长,他们家孩子不好好吃饭,从我们的专业的角度讲,就应该养脾胃了,健脾和胃给他,就得吃一点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粥烂面条之类的,然后肉要少吃,因为要先把脾胃功能,就是把胃气养起来。


因此,我跟孩子妈妈说什么什么不能吃,然后她说做不到,如果孩子吃的少,就会营养不均衡,她每次都拿西医的营养学来跟我说,比如她每次给孩子做饭,一定要放多少克的肉酥,一定要放4个虾仁,一定要保证达到她所谓的营养标准,她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她得让孩子吃进去,进了嘴巴她心里就踏实了,但是问题是,虽然食物进了小孩嘴巴但没有吸收,排走了,那跟没吃一样,甚至还不如没吃,这就是能见到的令医生很头疼的一些人。后来我跟她说,希望她给我们一个月时间,她没同意,她告诉我,顶多半个月,我说也行,就是让她同意试一下的角度,后来她就知道了,原来她可以给孩子吃的少一点,然后孩子也会长胖,就是说我们跟她做适当的妥协,至少能让我们去碰她的孩子,向我们的正确的治疗方向走。因此说,医生治疗是一方面,家长的配合护理是一方面。这两方面都很重要。


“儿科医生,是一份很精细的工作”


儿科上小朋友往往不会表达,有的妈妈也不太会表述,她可能只是看到一些孩子的表面现象,因此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不断的像侦探一样,通过时间建立大量的积累,还得有经验,然后还要非常全心全意地去解答,所以的确是件很精细的工作。——“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在门诊碰到一个小朋友,我确诊他是髋关节半脱位,如果懂医的话会知道髋关节半脱位跟股骨头半脱位不一样,前者不疼后者疼。当时他往床上一躺,我就觉得他的骨盆高低情况不太对。


我让他翻过身,给他查了一下,的确有髋关节半脱位,我就问他妈妈,发现问题有多长时间了,她说我不知道啊,没发现孩子有何异常,而且孩子因为不疼自己也不关心。后来我就仔细询问,孩子母亲说他3天之前摔倒过,不过当时他没哭,看着也没什么异常就没有认真对待,只是走路姿势不太对,就以为是摔疼了,直到后来才发现可能不对劲才来找医生,就是这种问题,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甚至母亲也不知道,如果医生再不细心的话,那肯定就错过了治疗的好时机了。 ”


其实小朋友,别看才三四岁,也上心火,所以说我们的辩证小孩的时候,四诊合参其实更加重要,作为医生你得仔细观察,因为他自己不会说,然后你再一问是不是平时很烦躁,容易起急发脾气,那他就开始跟你说了,虽然说小朋友自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必须要发泄出来,然后过一阵就没事了,这个时候你给他推一推啊,去去火呀,妈妈就会说孩子脾气变好多了,后来妈妈就说,脾气竟然也能调理,确实是可以做到的。


问:如果孩子家长想学习小儿推拿自己给孩子操作,您有何建议?


答:如果说有个孩子咳嗽很厉害,那么我推完我会告诉孩子妈妈,我说你看我怎么推的,你回家之后,隔两三个小时,你在家就怎么给他推,这样配合起来的话,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如果说孩子妈妈没系统练过小儿推拿,肯定效果上会差一点,但是还是比不做要强,所以小儿推拿的好处之一是,只要推了,就比不推要好,然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推拿,不能乱推,不能说清的时候去做成补的时候,这肯定不行。


同时,我强调一点,我不喜欢对中医,小儿推拿一知半解的人,看点书就要开药,买本推拿书就想给孩子做。不是说妈妈买一本书回家照着书推就可以了,我所希望的小儿推拿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妈妈们可以参加一些培训班的学习,目标是要学会怎么认穴位,在穴位上用什么手法推,然后真正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辩证准确。就像我前面说的风寒风热,它是不一样的治疗手法,这也是最能体现医生价值的地方,医生对孩子疾病有一个整体把握,会开一些处方,妈妈回家后根据医嘱做推拿是可以的。同时,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疾病是会变的,尤其像小朋友头一天还是风寒,第二天可能就变风热了。所以应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孩子妈妈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嫌麻烦,因为结果很可能是弄巧成拙。



“学习中医是一层一层的”


“脾胃为后天之本,对小朋友来讲,就两种病,外感或内伤,饮食不节容易伤脾胃。脾胃,又是这个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调好了气机就好了,脾胃调好了营养也吸收好了,脾胃调好了,大便也通畅了,所以说重视脾胃是对的,但还应注意一个问题,脾胃里还有区分,脾和胃还不一样,我最近确实碰到好几个家长跟我说小朋友的积食导致了不好好吃饭,然后家长就自己在家,用运八卦或者其他手法推,然后说,真的很管用,这两天特别能吃,说幼儿园的小糖三角,一顿能吃三个,我一听就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孩子妈妈并没有去消积,而是给孩子开胃了。就是说胃口好了,并不等于把身体里的积食给排出去,孩子妈妈这的做法,结果会是什么呢?目前来看,孩子是很能吃了,妈妈改善了他不吃饭的这个症状,但是过不了太长时间,孩子积食肯定会加重。所以说,对疾病的把握来说,所谓调理脾胃是可以的,但是具体怎么调是要慎重对待的。这个例子就是说,学习是一层一层的。还比如,虽然说经常脾胃肝胆放在一起说,但是有时候也是要单独拎出来看待的,学医确实需要十几年二十几年,它的价值,真的不是普通大众看本书就能调理好脾胃。学医要5年才能本科毕业生,现在回过头来看,即使五年那也是太基础了,那绝对是皮毛,然后后面临床也好,其他经历也好,真的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更进一步的学习。像我刚毕业那会儿就到不了我现在这种状态。”


问:您怎么看学医找绝招这种心态?


答:历史上中医有《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后者失传了,听说现在又发掘出来一部分。我原来有个老师,他是贵州的,他跟我说他小时候亲眼见过,有人拔牙完全不用麻药,看上去不知道在人身上哪个位置揉一揉,然后牙就掉了,但是现在再去找那些老先生已经找不到了。我觉得一些穴位,确实很管用,但他们的那种思路,可能就不适合初学者了,初学者一定不要看作很简单,但是人们往往喜欢这个,尤其是被人描述的神医,或者说,可以一下子跨过很多医生的努力阶段,你看哪个医生这么有名气的,搞了这么多年才到这儿,我现在学了就到这了,但是其实这个现象是最不可取的,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系统的中医基础,追求那个所谓绝招的话就特别容易走偏,我希望初学者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一招灵毕竟不是主流,而且像整体辩证观念和能力如果没有建立起来的话,单独看那些穴位是没有用的。


问:或者说是不是一定要手上有功夫,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一般人不行?


答:所以刚才我强调了那个时候在医院里工作中练出来的,包括我带学生,每次都要求要在我身上试一下,比如当我给小朋友们做推六腑的时候,学生们会去听声,就说闫老师那个声音做出来跟我们都不一样,这就是你说的手上的功力。我们外治法里边有一句话叫“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就是说外治跟内治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内治的医生选择了开方,我们选择了外治这个途径,但是除了这个途径之外,前面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理论啊,比如辨证论治,等等,这些所有的都是一样的。


“想治好病必须练好手功”


曾经有老专家告诉闫小青,你不要觉得现在你有多大劲你使多大劲,力气一定要练的,但是最后练出来的一定是渗透力,就是说,力量透进去了,但是又不疼。——“有时候一些孩子妈妈也会找我扎针灸,他们的体会是,我扎针不疼,这确实是练出来的。如果医生给小朋友扎针灸,你扎疼他了小孩子第二次就不会来了,所以只有他不感觉疼,又能治病才可以。时间长做治疗,手上就会慢慢积累起来感觉。平时打坐啊什么的练这些都没问题,但我说练功是我们要练手功,就是说做按摩是要练手功的,举个例子,手上所有的关节都是要伸直的,那么发力点在哪呢?


其实你看啊,我们叫做力发于腰,是要用你全身的力量去操作,并不是说我要做按摩,就是靠大拇指,那大拇指早就报废了,十多年推拿下来,大拇指肯定不是这个(良好)状态了。所以说,这些关节都是用来传导力的,关节不发力,这样,我这个力量出来的话,第一,力气大,因为它不是这种小肌肉发的力量,第二,这个渗透力就有了,第三,还保护了我自己的手,所以这种功法,基本上每天都是要练,尤其是我的学生,我都让他每天做这个,这只是其中一节。


很多学生说,我推完一天,手疼,第二天推不了了,还有一些人,手不疼,但是腱鞘炎犯了,磨损,原因很好理解,但其实这些都不应该是推拿师出现的问题,如果他出现了,肯定是这个力没做好,这些功法没练好,这些东西都是看不见的,但是是不能忽略的。


问:如何才能学好医?


答:我觉得一定要有心,所谓的有心,就是说上学的时候,要好好学,工作之后,要会做医生,要有做医生的踏实劲,或者是平常心。虽然疾病各种表现五花八门,然后病症很复杂,但是你去认真辩证之后,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阴阳,而学生往往认为,最开始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找出这个本是什么,那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做呢?一定要排除掉一些干扰因素,那怎么来选择,这可能就是要有心的人才能发现,作为一个独立的医生来讲,一定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将心比心,如果那个疼在我身上,我就知道该怎么去治疗,但是好像疼在别人身上,就体会不出来那个感觉。我想表达的是,要换个角度去寻找疾病的根源。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源头的。


后记: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中医儿科临床经验的青年医生,闫小青的学医、从医之路可以说是很顺利,甚至是幸运,她平和娴静的谈话风格,让整个采访过程进行得比较愉快和顺利,告别出来,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地想: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医生,家长们应该很放心、安心和舒心。我们期待再次拜访她。



闫小青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医十余年坚持以绿色、自然、安全的小儿推拿、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竹罐、耳穴、梅花针等外治法治疗小儿易感、易惊、脾胃不和、呼吸道疾病、近弱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儿科常见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流后咳不停,黄医生推推捏捏有妙招!
小儿推拿之退烧第一要穴——清天河水
郑军医生:孩子脾胃差,三天两头生病,儿科大夫支三招
若想小儿安 三分饥和寒
小儿感冒特别多,学会这3招,妈妈不求人
周末分享:一个儿科小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