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药经验|附子应用之妙,难以备述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珍珠囊》:“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火旺者及孕妇均忌用。反贝母、白蔹、白芨、半夏、瓜蒌。

一、温阳止泻

附子温补命门之火,温里回阳,对脾肾阳虚,久泻不止,服理中汤疗效不显时,将汤中干姜炮用,加熟附片温肾命以燠中土,则内寒寒湿消除,虚寒泄泻易止。我用此方,用量上有所考究,功用就大不相同。

考《阎氏小儿方论》附子理中丸,附子30g,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0,蜜水为丸。

《证治准绳》附子理中汤,附子6g,干姜、白术、人参、炙甘草各7.5g,清水煎服。

此二方理中量重,附子量轻,理中者,温补脾胃以疗虚寒,治在中焦

我的处方用量(成人):熟附片10~12g先煎,党参、焦白术各9g,炮干姜、炙甘草各7g,独重附子用量,治在下焦,此所谓“补脾不如补肾也”。

二、回阳救脱

附子暖五脏,回阳气,引火归元,制伏虚热,然用于回阳救脱,一定要用得其时。

任何疾病濒临汗脱险境,是亡阳、抑或亡阴,往往难以卒断,若阴液随汗而亡,误用附子,无异“解经救足”。

我的分辨是:亡阳者身凉,汗出稠粘如膏,汗冷,尝之味淡,身恶寒,气息微,手足厥逆而舌润,脉微,或浮数而空。

亡阴者身热,汗出不稠粘而味咸,身畏热,气息粗,手足温和而舌干,脉洪。

其属亡阳者,即时用附子。但临证偶见阴、阳难辨之例。尤其要注意其阴、阳相互转化。

盖亡阴不止,阳从汗出,元气散脱,即是亡阳,反之亦然。

徐大椿曰:“然当亡阴之时,阳气方炽,不可即用阳药(热药),宜收敛其阳气。”

亡阴之药宜凉,用龙骨、牡蛎、生地、党参、五昧子之类;亡阳之药宜热,用附子、山萸肉(一般均用10~15g)、小红参、炒干姜、炙甘草之类。

亡阳兼有亡阴动象者,可用六味回阳饮(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熟地、当归《景岳全书》),刚柔相济以救脱。

三、配伍运用

雷诺氏症,类似“血痹”、“四逆”证,双手苍白可转青或紫暗,手指麻木疼痛,四末冰冷,严冬指端乌紫或呈腊黄色,疼痛加剧。我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有效,偶有不效者,加熟附片(先煎)、广木香二味,疗效即著

表阳虚,经常患感冒者,用玉屏风散多效,如初效后不效,加熟附片(散剂2/10用量)稍温里阳,即较少外感。

参附汤治阳气欲脱,手足逆冷,汗出脉微;芪附汤治虚汗不止,我均加煅龙骨、煅牡蛎于二方中,则功用益强。

仲景用附子于苓、芍、甘草、地黄中,为以温补虚法;佐以姜、桂之温,麻、辛之烈,为以热救阳法。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则是取辛燥以祛风寒湿法。

误药大汗不止为亡阳,用四逆汤、真武汤;吐利厥冷亦亡阳,用通脉四逆汤、姜附汤,等等。

运用之妙,难以备述,俱为吾辈用药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49:防己黄芪汤|水肿、肾炎肾病、变形膝关节炎、虚胖减肥
《伤寒论》甘草汤桔梗汤之三 张仲景主以甘草命方名九首浅析
张仲景主以甘草命方名九首浅析
姜附汤 医学百科
孩子感冒发烧怎么办?7
神奇的中药配伍系列——防己黄芪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