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学经历:中医成名之术?

正当处在天人交战之际,一个中医突然给我电话,让我去他那帮忙,顺带跟他学习,这是我第二个中医老师。


到云南后,开启了长达半年的学习。我还记得第一天的情形,那天就上了一堂很短的课,不到五分钟,就一段话:


我当初在医院的时候,很年轻,没人找我看病吃中药,找的是医院的名老中医。有一年过年,这位名老中医回家省亲,来医院看病的人找不到他看,实在没办法就找我看病。我就辨证施治认真看了。后来,等那位名老中医回来后,就没有病人找他看病了,病人都跑到我这来了。所以我不会带徒弟,也不知道怎么教徒弟,你要是有本事,这里的病人随便你看,出了事我帮你顶着。


就这样,唯一的一堂课就上完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中医的传承的,有几个是真正会教会徒弟的?又有几个敢放养的?大多都是把徒弟当做模板,把自己的东西灌输给徒弟,难道徒弟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么?


这背后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医成名术。即作为一个中医药如何才能成名。


先聊聊陈修园吧!


陈修园作为一代中医名家,他学中医毕业后,年纪比较轻,水平又比较高。但就是人微言轻,年纪又不大,没人找他看病。在古代那种环境下,没人找他看病是很难生存的,怎么办?难道要等着饿死?


于是陈修园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就是开中医培训班,把当时的中医粉什么的圈起来,然后写了一本普及读物,叫《医学三字经》。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销量不好,那怎么办?就得找个名人挂靠一下,于是他就把《医学三字经》的作者给改了,改成一位非常牛逼的中医人物。


后来他成名后,又把《医学三字经》的作者给改回来了。


所以,作为年轻中医,有技术了还要会吹,没事收几个徒弟,拉一群粉丝什么的,现代不都是这么做的么?再说了别人来跟你学中医,难道真是想把中医传承下去么,不见得吧!


再看看天医星叶天士吧。


一个人为什么要想着去拜师?不外乎自己的技术需要提升,资历需要镀金。所以叶天士拜师拜了17个老师,到底技术如何不做评论,看后来的寒温之争就清楚。


可能是他技艺有成后,也要准备行医,可人年轻没人找他看病。有天他遇到一个风水先生,那位风水先生是神仙中人,陪他演戏一场,从此名声大振。


当时的风水先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许跟人的信仰程度有关。你想富贵么?没问题,你家祖坟搬到这来埋下就好。你想让你的后代当官么?没问题,你挂了以后就埋在这里。


于是有天这位风水先生坐船游玩,半路遇到河岸上的叶天士。那风水先生立马恭敬行礼到:“天医星在此,请您先过桥,我再从桥下划过。”


就这样,一下成名。


由此可见《伤寒论》的序很有意思,即: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所以,你说跟师能学到啥?还不如放养,但是放养,带你的老师有几个敢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师父的疑惑
安徽古相法秘笈资料
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简单易懂
今日头条:中医入门必背医学三字经
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
『中医古籍』医学三字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