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若有素问|九華月色記


蔷薇,居于魔都,金庸迷兼中医粉一枚,热爱传统文化和一切有趣的东西,经常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然后付诸纸笔,个人公众号此间(cijiansun)。




九華月色記


文字/蔷薇    图片/来自网络


許久未外出行走,整日無所事事於故紙堆中,覺得心靈都枯寂起來,深覺慚愧。遂背起行囊,覓青崖隨白鹿,訪九華山去也。


九華山號稱蓮花佛國,有九座山峰如蓮花狀。雖其山水較于諸名山,並無過人之處,但青綠滿眼,仙霧氤氳,亦見風致。這裡的寺廟很多是民間普通人所建造,外表樸素,勝在其多。三步一寺,五步一庵,佛國聖地,名下無虛。作為地藏菩薩道場,天地靈氣所鐘,多位高僧大德于此涅槃後成為肉身菩薩。


在半山的九華街上漫步,但見僧尼處處,香霧繚繞,佛國氣象,自是莊嚴。九華街為一處山間平地,也是寺廟最集中的區域,街的兩旁都是依山而建的各種寺廟,有的修行者窮其一生,化緣于此修廟,普度眾生,令人敬佩。


走過好幾座樸素的小廟宇之後,眼前驀然出現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式廟宇,飛龍繞柱,玉象迎階,雕樑畫棟,廣廈華屋。好奇心油然而起,此處何以如此精美?



如同天賜的一般,耳邊清音傳來:“此處名叫華嚴殿,若讀過華嚴經即可知道此殿。不讀華嚴經,不知佛門之富貴也。”回頭一看,一位白髮女居士微微而笑,氣質高華,衣履鮮潔。“我剛於此做完佛事,見你們在此,也算有緣。我就住在前面的某庵堂,那裡有位老師太,你們若有任何對九華山的問題,都可去聽她開示。”因緣殊勝,我們欣然從命。


月上中天,冰蟾雪魄,清涼世界,暗香出廣寒。


我們跟隨女居士步入老師太的庵堂,夜已極濃,薄霧茫茫,階生白露,青絲微濕。


明河影下,稀星數點,老師太正在院裡的石桌邊,與幾位香客閒談。慈眉善目,語聲輕柔,言言勸善,絲絲佛心。


我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她講,清風陣陣拂面,心湖漸漸無波。間或也問些問題,老師太一一開示,每句話都充滿慈悲。平素纏繞牽絆的心心念念,都驀然遠去,只珍惜這眼前歲月靜好。



我請教老師太對趙朴初先生題詞“花開花落,水流不斷”的看法。


她笑著問我:“你怎麼看?”


我道:“千江有水千江月。”


老師太露出笑容,指著天上的月亮:“對於月亮來講,今天和明天都是一樣的,日月經天,江河行地,這些都是亙古不變的。”又指著花壇中的一朵花兒說道,“你看這朵花,她今日于枝頭芬芳,明日化作春泥,你們看來她是寂滅了,其實是進入了下一場生命的輪回。人也是一樣,看著是生命結束了,其實心還是繼續存在的。”


我默然沉思:”五行裡面心是屬火,薪盡可以火傳,生死輪回,其實也是這樣,道德經中亦有講出生入死。生如寄,死如歸,如同太極生兩儀,陰陽同時存在,生死也是同時存在,就是一張紙的兩面。”


友人問老師太,遇到不好的人和事,怎麼才能讓自己不生氣?


老師太道:“若你處於亂軍從中,身周全是刀劍,唯有至柔如棉,方可逃出生天。所以,一定先要把自己的心修煉得柔軟。”


我問道:“道德經中也有講,‘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又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應該也是這個意思吧。”


老師太點頭,繼續道:“心應該像湖面一樣,縱經過狂風暴雨,事後一樣平靜不留痕。”


我在一旁胡思亂想,這個是不是就是“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或者,“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老師太知道我等俗人難做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故有此說。實際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一切有為法,俱為雪泥鴻爪,雪化無痕。唯有心無掛礙,方能無有恐懼。


老師太又道:“平時在庵堂之中,吃十方供養,當時時思其來之不易,如吃個紅棗,要想到有多少人種樹澆水,多少人發心供養,身上衣服也是多少人種棉花,多少人收割採摘,多少人織布裁衣。有這樣心思,推而廣之,你才會對天下人產生謝意,十方眾生,盡是施主。一點一滴,要念物力維艱。故要珍惜,不可浪費。”


這與道德經中的“治人事天,莫若嗇”,真是如出一轍。我信最高智慧系出同源,只是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又請教老師太,幾位肉身菩薩都是近年涅槃的,之前是否見過或有交談,他們在世時是什麼樣的人,是不是都是重要人物等。


老師太凝眉道:“好幾位我之前都認識,他們都是很普通的人,有一位是香火僧,就是在佛前給菩薩添香火的,臨去的後來幾年就不與人交談了,閉關於一間小屋內,飯食由人從窗口遞入,常常入定數日,粒米不進;還有一位是八十多歲的老僧,就住在山上的鐘亭之中,晝夜不停撞鐘,簞食瓢飲,歲末天寒,山風如刀,清涕凝袖成冰,仍不停止。”手指著高山上的一處燈火,“那便是鐘亭,他數年前便是在那裡撞鐘,數年如一日。”


我看向鐘亭,群山肅穆,一燈悄然。鐘亭四面漏風,山中歷來潮濕,夜晚更不知該如何寒冷,縱壯年男子亦難抵禦,那位老僧以八十高齡,晝夜不停撞鐘,經年如此,實屬難得。他們是真正修行的人,其境界我等凡人永難企及。


老師太又道,那位仁義師太,也就是山中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在世間的時候,如此羸弱,衣衫破舊的一位老師太,俗世中人看到會覺得她很可憐,實際上真正修行的人就是這樣的,俗人眼中的事物他們並不在乎。


我們點頭稱是。



說來也奇怪,起初坐進院子裡面的時候,沒有燈火,雖不致伸手不見五指,但也著實昏暗,談談說說之間,逐漸的月光普照,感覺四周越發明亮,不知是月光還是佛光。


老師太笑道:“在這裡坐著,慢慢聊天,智慧是不是就慢慢的生出來了?”我們報以微笑,因緣際會,善莫大焉。


夜深露重,寒意沾衣,我們告別老師太,她合十為我們祈福,我們深揖為謝。路上經過放生池,放生了兩條紅鯉。


第二天見到了那位老僧涅槃後形成的肉身菩薩金身,兩耳垂肩,雙手合掌,面目慈祥,面部肌肉飽滿之極,毫無衰老之相,栩栩如生,望之而生恭敬心。仁義師太的肉身面目清秀,端然凝坐,由於她一生行醫,雙手自然作撚針狀,不可謂不神奇。


花謝花開,水流不斷。流年暗中偷換,生如夢幻泡影。佛祖在拈花微笑。紅塵今時今日,上下五千年,王謝鄰里,尋常巷陌,滾滾長江東逝水,俱在一夢之間。任曾經千帆過盡,覺來無處追尋。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焉知世間眾生熙熙攘攘,是否就是同一明月映於千江水中的不同倒影。自道彼此陌路,不知人我為一。


是為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山五佛顶,“登不上五佛,看不尽千景”
赵州禅师公案28则(论义)
10433期青云||夜风从窗吹过
一曲《荷塘月色》,欢快清新,如微风拂过
浪川詹家西慈庵
虚幻世界有个太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