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的霸道、王道与帝道

从中医的角度看,气是疾病发生的关键所在。而在针灸、中药和西医三种不同的治疗模式下,对气的应对方式迥然有别。西医理论中,气的概念基本不存在。医生考虑的头等要事,是形的变化。多余的形出现,如肿瘤、病菌,最好直接去掉;形有不足,如贫血、脱水,最好能马上补足。某些时候确实有力挽狂澜的卓效,但思路上仍不免简单粗暴,称霸道比较贴切。

 

中医理论对气层面的问题把握精当,治疗思路在于凭外界自然之物,对人体之气的异常给予纠偏性的调和。操作层面,往往逆其性而为之,以为长治久安。寒者热之,热则寒之,虚者实之,实则虚之。这些中医治疗的重要法则,属于典型的有为法。所谓有为,往往可以直接解释为:我认为,我想要。这个我,是站在患者、病情对面的医生的角度。因为有我,手段温和,故称王道

 

针灸治疗的思路,与两者均有别。针刺可以治疗有形实体的异常(比如腱鞘囊肿),但治疗对象并不是有形实体本身,而是前文所述的“气”。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囊肿周边无形的气的激发,将局部淤滞的津液、血气通散,令气行则血行、水行。打个比方,某洼地下雨积水,西医的策略是派一辆抽水车过去,直接将有形的积水抽走。针灸的思路则是,召唤洼地周边的城管和民众,群策群力,疏通下水管道,让积水顺利排出。毕竟家门口有个水坑,大家出行都不方便,所以积极性其实很高的针灸顺其心意,促其向好而不露痕迹,是为帝道

 

对无形的气的调治,针灸思路同样与中药有别。举例来看,中药疗法治寒以热,治温以凉,旨在纠偏。在针灸疗法中,治疗方法则是“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细细品味,这里并不存在“纠偏”之义。所谓疾与留,主要反映留针时间的长短。推究其理寒性收敛凝滞,气行缓慢,非久留针其气难行;热性躁扰鼓动,气行迅捷,即调即行,久则耗气。换从体验的角度来认识:譬如某人内心一片冰冷,想要的不会是短暂的热情,而是恒久的暖意;如果心中充满怒火,想要的通常不是持久的冷静,而是瞬间畅快的爆发。

 

再看补虚泻实。从形式上看,中药疗法与针灸疗法对虚实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不过,具体到治疗方法,会发现两者思路仍然明显不同。中药补虚,如人参、黄芪、阿胶、熟地,基本思路是用自然界中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来弥补人体某种气的不足。中药泻实,以大黄、黄连、银花、胆草,则是用清泻作用的药物去削弱火热等邪气的亢盛究其本质,仍在纠偏。而针灸所谓的补法,并非真正补进去某种有形之物,而是指和缓轻柔的手法。同理,泻法是较为刚猛有力的手法。再次体验:一个人身体羸弱,有气无力,需要的一定是轻声细语,关怀备至;相反的,一个盛怒之下火冒三丈的人,需要的往往是一次痛快的宣泄。可见,针灸治疗的基本思路,并非逆其性而治其病,而是顺其性以调其气。如此因势利导,大化无形,堪称帝道。


以上全文摘自无疾新著《零起点学针灸》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无疾学社,走进中医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疗肿瘤新思路:以王道感化取代霸道攻伐
中医治癌守中道
漫谈肿瘤症防治中的“王道”与“霸道”
[转载]《有病不要乱求医》(连载)
至简辩势问诊单格式
中医药治癌的真谛(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