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更隐秘的虐童,一直在被忽视


近期幼儿园虐童事件令人痛心不已,然而,对于儿童来说,来自家庭的暴力更为隐秘和普遍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是一个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相对包容的国家


现实生活中,不仅爸爸,妈妈打也很常见,不仅仅是看似文明程度不高的家庭,知识分子甚至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也是如此。我们自有一套我们自己的理论:「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此时,耳边有没有想起小时候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好爸爸,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害怕,打是亲来骂是爱,哪个不是好爸爸……」


如果走在大街上,别说打人,就是踢一条狗,甚至毁坏一棵树都会有人谴责或者制止,但是,如果我们在大街上看见一个大人对自己的孩子如此,这就成了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路人则绕路而避之。


想起一个段子:考试成绩下来后,考不好要挨揍,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混合双打」。这个段子之所以流传甚广,就是因为太普遍了。

上周面诊的来访者里面有几个姑娘,从还在念中学的中学生到已经工作已婚的成年人,年龄各不相等,来找我的主诉也各不相同。有的非常自卑消极到不想活,有的控制不住会时不时惊恐发作,有的则对他人的议论评价极其敏感,听到某些敏感词会无法控制身体的各种动作。这些看似很不一样的症状,一旦坐下来面对面地抽丝剥茧,我都看到了一个非常类似的成长过程:家庭暴力。有的从小被母亲打,有的从小被父亲打,有的从小被混合双打,有的后来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逐渐改善不再被打,有的依然如故,甚至几天前刚刚又挨了一次打。当然,这些来访者除了躯体被实施暴力,还要经历大人伴随而来的语言暴力和冷暴力(包括被忽视)。


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儿童虐待」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护和管教的人员作出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以及经济剥削。它在三个方面作出了限定:即施虐者与受虐儿童之间有密切的人际关系;指出虐待的严重程度标准;儿童虐待的类型有言语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包括强迫卖淫)等。

家长对孩子的暴力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儿童虐待形式之一,因为它们发生于家庭私生活中。恰恰是这种虐待形式,在所有社会中都普遍存在。

从医者从一名疗愈治疗者的角度来看,我更关心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家庭内成年人对孩子实施躯体,言语以及冷暴力的情况,我们会看到两个层次:


一、实施者本人就是严重的身心有问题的受害者,换句话说,实施者本人就「有病」。临床上我见过打骂完孩子无比后悔,平时爱孩子爱得不要不要的父亲,孩子就在这种恨之入骨又感动得不行的纠结中长大,一方面留恋温暖的父爱另一方面又要提防着随时可能跳出来的魔鬼;我还见过把女儿的头发像一块抹布一样拽过来扯过去的妈妈,嘴里喷出来的都是阴毒的语言,还有那恨得可以杀人的眼神……他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就是被如此对待,甚至更加厉害,他们在生活中长期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无法觉察,无力化解,或者无能表达,就只有一次次沦为这些负面情绪的打手而不知出路;他们不想成为自己的父母那样,却无力翻转超越,难免做「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的继承者。这样的成年人打骂孩子的场景,那一字一句的仇恨、嫌弃、耻辱、罪恶、阴毒,都随着一下又一下对孩子躯体的打击,深深滴被刻到了孩子的身体里。身心中正平衡健康的成年人,发自内心地就不会对孩子(或世界上任何生命)有这样的念头。这样健康的人,人群中虽然罕见却也不少。当然,更多的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想把孩子扔到窗户外的念头,都在一方面承担着上几代重压在自己身上的包袱,另一方面尽可能把这些包袱拦截在自己手中,所谓「负重前行」。很多为人父母的病人主动来到厚朴身心调理之后也能经历和感受到重新做人重新做父母的感动。


二、家暴(躯体/言语/冷暴力)对孩子身心的影响。所谓越打越皮实的孩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有的孩子天生身心根基较普通人强大,但这是人家天生的天资,难以想象或者去比较,如果这样的孩子换一种更加温暖有爱的环境成长将会怎样。这种是少数,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在长期遭受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家庭暴力之后,对其身心都是有着非常久远的影响的


1

压抑了孩子的生命力绽放

孩子容易体弱多病,从脾胃虚弱到各个方面,整个生命状态呈现一种缺乏活力蔫蔫的样子;逐渐形成自卑人格,自我认知很低,觉得自己很糟糕,容易自残形秽,尤其是遇到挫折和逆境的时候容易逃避甚至放弃,其基本心理逻辑就是「我肯定不行」;

2

自我耻辱感负罪感很强

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耻辱,是别人的负担累赘。遇到他人欺负自己的时候,不是站出来反抗,或者立刻寻求帮助,报告老师报告家长甚至报警,ta的第一个念头反而会是:我不如死了算了;

3

容易心神外越

出现一些情志心神的异常情况。孩子很小的时候,身体对魂魄的固摄力量还不稳定,容易因为受到惊吓而瞬间心神外跃或者所谓灵魂出窍魂魄离体。从小就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尤其是那种毫无防备突如其来的暴力,过度惊吓孩子,让孩子长期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心神外跃,对负面信息异常敏感,时间长+很容易体弱多病,更加自己收不回来,敏感多疑,坐立不安,精神散乱,注意力不集中;

4

一生重复暴力受害者模式

习惯在暴力环境中生长的孩子,成年人在ta心目中的保护者和破坏者身份非常混乱和纠结,会逐渐发展出从属性人格,甚至斯德哥尔摩症候,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上ta将难以分辨其他人对ta到底是会造成伤害甚至破坏需要远离的高危人员,还是值得在一起生活的好伴侣,使得ta更加容易重复遇到强人,工作环境甚至婚姻也更加容易陷入类似的暴力模式,不断成为不同社会层面的受害者;

5

自己继承成为施暴者

从小没有足够的榜样教会他其他暴力以外的解决问题方式和表达自己的方式。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没有人教给ta示范给ta,矛盾问题和不良情绪都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唱歌,舞蹈,绘画,微笑,甚至逛逛逛买买买等等无数种方式来解决。从小到大,太多大人的负面情绪,愤怒,仇恨,耻辱……都曾经是一个拳头一个拳头砸进ta心里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发誓重新做人」就可以做到的,那些烙印在身体和心里的伤害,都日积月累为血瘀气滞,痰结水饮,气血两虚,形神俱疲……


每每看到各个家庭的各种虐心剧目,我们也是痛心不已,唯有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协助病人化解前愁旧恨从而刷新自己的人生。


古人爱子就有七不责,今天重新拿出来与众多父母一起共勉:


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饮食不责: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欢庆不责: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悲忧不责: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有暴力倾向或者言行的父母,请尽早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通过自我的努力辅以医生大夫的协助,身心改善甚至脱胎换骨完全可能,厚朴不乏实例。


(作者是厚朴心理门诊的心理咨询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最大的失误,是不理解孩子的青春期
你到底有多爱TA
想要废掉一个人,其实不需要暴力,只靠这三种小手段就够了
看盘心得183. (冷处理&冷暴力)
六一儿童节挨揍是一种什么感受?
【2017-11-09】自由畅聊“亲子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