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75期)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575期)

2018-02-13 大象中医 大象医友会

索某,男性,57岁,1965年7月16日初诊。

胃脘痛,心下痞满,腹痛腹泻2年余,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诸症更加重。

近1周来每曰大便2-3次,质溏,伴见肠鸣、头痛、口苦、咽干、思饮、四肢逆冷,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王某,男性,34岁,1964年5月8日初诊。

患慢性肝炎多年,近突发黄疸,经中西医治疗,黄疸指数逐渐升高,人亦面目俱黄如橘色,发热,口舌干,胸胁苦满,恶心,不欲食,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生姜10g,半夏12g,大枣4枚,茵陈24g,大黄10g,山栀子10g。

上药服2剂,大便得通,恶心已,胸胁苦满减,精神好转。坚持服药28剂,黄疸退,查肝功能完全正常,旧有肝病亦随之而愈,约1个月出院。

解说:发热,口舌干,胸胁苦满,恶心,不欲食,半表半里阳热。脉滑数,舌苔黄腻,大便秘结,阳明里实热。此阳黄,属少阳阳明合病,为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方证。

原文复习

大柴胡汤——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论》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茵陈蒿汤——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论》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各家论述

大柴胡汤——

《伤寒明理论》: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冰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以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

《伤寒附翼》:此方是治三焦无形之热邪,非治胃府有形之实邪也。因往来寒热,故倍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热结在里,故去参、甘,加枳、芍以破结。条中并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证,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后人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以伤胃气,非大谬乎?

《医宗金鉴》: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茵陈蒿汤——

《普济方》: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茵陈、栀子之苦寒,以逐胃燥;大黄之苦寒,以下瘀热。

《医方考》: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故用茵陈;苦入心而寒胜热,故用栀子;推除邪热,必借将军,故用大黄。又曰,茵陈、栀子能导湿热,由小便而出。

《医方集解》:茵陈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之湿热,故为治黄之主药;茵陈、栀子,能导湿热由小便出,大黄能导湿热由大便出。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类方条文精编之栀子汤类方(建议收藏)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八章〈栀子豉汤类方〉】
50、栀子豉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0)——阳明病湿热致黄之茵陈蒿汤等方证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栀子图片
叶橘泉用经方经验系列(一)胆病|各家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