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清热药——竹叶

  【出处】《别录》

  【拼音名】Zhú Yè

  【别名】淡竹叶(《别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随时采鲜者入药。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性状】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甘淡,寒。

  ①《别录》:味辛平,大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履巉岩本草》:苦,甘,微寒,无毒。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平微凉。

  【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胃三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阳经。

  ④《药品化义》:入心、肺、肌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①《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②《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

  ③《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

  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⑤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

  ⑥《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

  ⑧《重庆堂随笔》: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⑨《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摘录】《*辞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古今研究:淡竹叶
竹 叶(《名医别录》)
中药材:竹叶
淡竹叶
《药性赋》
每日一药——侧柏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