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草药中的取类比象



为什么易经给人的感觉总很神奇很玄妙?八八六十四卦,似乎能把天地万事万物都概括并且预测出来。这叫取类比象,是一种形象思维;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总结天地万物的轨迹,抽象出一套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古代就有效法自然界天地之间的事物规律来治病的普遍意识,不运用的话就会引来灾祸。


那么,传统中医从哪些方面取类比象来用药和治病呢?


比如藤本植物,弯弯绕绕的形状,就像人体的经络,进而联想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如青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


比如管茎中空则有通利孔窍的功能,如芦根、蒲公英。



又如,形似关节因“枝者通达四肢”的桑枝、藕节、松节有治疗痹症的功效;核桃似脑而能补肾益脑;地龙形似血管而软治疗血管硬化之属与风证。



如干姜色偏白,偏于入肺,温肺化饮;生姜色偏黄,偏于入胃,有暖胃的功能。



檀香也因色泽分为两种,李时珍在《纲目》有云: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比如生长在水湿沼泽之地的药物,如莲(荷叶、荷梗、莲房、莲子、莲藕、藕节)、菖蒲、泽泻等,具有利湿化湿的功效;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所以性温。



药物的不同生长季节会影响药物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要“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意对应四气之升降浮沉,又如桑叶、泡桐叶常要经霜打之后采收,即取其秋寒肃杀之气。


比如鸡内金,古人们最初发现鸡赖啄食沙石瓦砾以助消化,故认为鸡内金有消食及化石等功能。


经方大黄虫丸中使用了四种虫类药物,这四味虫药之习性各不相同,其中䗪虫(即土鳖虫)身体断开后尚可自连一体,故有续筋接骨之功;虻虫善飞,狠咬猛吸,苦泄辛开;水蛭善潜,迟缓善入,咸软苦破;蛴螬善钻,虽具为虫蚁搜剔之品,却因习性而功效各有偏胜。


中药天麻,其苗又称定风草,为独苗,不随风动摇,由此也是其作为息风药的依据。 


古今之中医药学家利用取类比象的思想,仔细钻研,开拓思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取”和“比”的过程当中,是以人的尺度来进行的。因此,在没有标准和原则的情况下,怎样取类、如何比象则尤为重要。


类比的前提是认真地观察,格物致知,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某种共性。 如果能够按照中医学规律,运用中医思维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不同的功效。


(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


正安文化北京学院即将召开的古典中医私塾第三期中将会和同学们溯本求源,学习《辅行诀》中的二十五味药的五行五味的变化之用。


《辅行决》,原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陶弘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原藏敦煌藏经洞,是一部罕见的、非常珍秘的中医宝典。



它承袭《内经》、《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学术内容,发挥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五行五味学说中,引进当时思想界的体用思辨方法,同时又增入“化”的概念,达到了与阴阳学说有机的融合,使基础理论的脏象、经络、诊断与处方学完全统一,完成了经方组织制度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


伤寒论中的很多汤方,均脱胎于《辅行决》的汤方结构。《辅行决》中的阳旦、阴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大小诸汤,蕴含着清晰朴素的五脏五味补泄原理,且在比较严格的味数、份量、煎煮法、服法等规定下完成组方。



书中所附之《汤液经法图》寓阴阳五行于医药,图简而意深,乃揭示伊尹《汤液经法》组方规律之千古秘图。研究之,破解之,对于理解仲景方剂可以达到以简驭繁、执要说详、条分缕析、纲举目张的目的,就是临证须对仲景方剂加减化裁,亦可以做到立法有据,心有准的。


调身、调神,不可不学《辅行决》



还原与回归中国人最本质与智慧的生活本来状态——药食同源、药食同用,中药和食物有着水乳交融的难解之缘。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里面把五味做了完整的归类。五味对应五行,入哪个经?归哪个脏?有什么作用?是补还是泻?如何配伍组方?自成严密的生克制化体系,清楚分明。


让我们通过酸甘苦辛咸的神奇搭配,气味合化而服之,补精益气,以气调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一):中药学概论
中药性味配伍探讨
《伤寒论》中四气五味及特殊药对探析
临床中医处方药物配伍规律探析
[转] 糖尿病中草药配方
服用中草药能中毒吗?药走经气走络!掌握好了保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