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运人体之枢纽,还你一个好脾胃!

健运人体之枢纽,还你一个好脾胃!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当归中医学堂 今天


饮食与脾胃健康


食疗既可以调理脾胃,也会伤害脾胃。


那么,如何从饮食上调养脾胃?又有哪些饮食宜忌呢?




饥饱适度


饮食有节,饥饱适度。吃饭应有规律,定时三餐,且不可过饥过饱。自古以来就有“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的说法,这与外界昼夜阴阳变化是一致的。


老年人如果脾胃功能虚弱,或体弱多病者,可以少食多餐,不必拘泥于一日三餐,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调和五味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饮食宜谨和五味(酸、苦、甘、辛、咸),粗细搭配,不要有饮食偏嗜。


五味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对五脏有滋养作用,所以要调和五味,不宜过食一种。


细嚼慢咽


避免饮食不洁,应细嚼慢咽。尽量进食新鲜食物,不要吃不干净和腐败食物,避免病从口入,损伤脾胃。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进餐时不要狼吞虎咽,应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研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脾胃负担。


细嚼慢咽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食量的控制,避免由于过度进食导致肥胖。此外,为养护脾胃,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之物。


寒热适中


不要过食寒凉或过烫的食物。


过食寒凉,极易损伤脾胃,导致胃痛、腹胀、泄泻等脾胃疾病的发生;因过食寒凉损伤脾阳,水谷运化不行,停滞而成水湿,还会出现肥胖,以及四肢乏力、手脚冰凉、白天出虚汗且动则加重、月经不调等。


饮食过烫也不可取,因为食物过烫非常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消化道炎症、溃疡,日久甚至会引起食管癌和胃癌,需引起重视。


为何食后易犯困?


“食后犯困”多因脾虚所致。


进食以后,尤其是大量进食后,往往需要更多血液、能量参与胃肠的消化,供应其他脏腑的血液与能量也会减少,脑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


如果此时脾胃虚弱,运化水谷、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则其他脏腑获得的能量与营养更少,头晕犯困的症状就会更明显。


此外,对于老年人和某些特殊人群来说,饭后犯困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如脑部缺血、自身血糖控制能力差等。‍

 

吃不多也胖,是“虚胖”


“不论吃什么,甚至喝水都发胖,还是吃再多也不胖,中医认为这些都属于异常现象,是脾胃功能出了问题。”


前者是因为其人脾气亏虚,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导致水湿停滞,日久形成痰浊脂肪。


这类人一般不是真正的胖,而是所谓的“虚胖”,常常还会伴有畏寒怕冷、容易疲倦无力、手脚易水肿、痰多、便溏等症状。


在调理脾胃功能和体质后,这种“虚胖”很容易减下去。


为啥有的人咋吃都不胖?


有些人吃再多都不胖,往往是因为胃火盛、胃阴虚或胃热脾虚。


胃火炽盛或胃阴虚而化热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消谷善饥,即消化过快、容易饥饿,营养不易被吸收。


同时,因火热邪气会消灼人体气血津液,使肌肉失于濡养,也会导致消瘦,可兼见口干舌燥、口臭、大便干燥等症状。


胃热和脾虚同时存在者,虽因胃火盛导致了食欲旺盛,但脾气虚弱,不能将水谷化生气血,机体失养而致消瘦。


所有人都不宜吃寒凉的食物吗?


否。


脾为阴土,喜温、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


针对此特点,以脾虚为主的病症,禁忌寒凉十分必要。以胃热为主或胃阴虚为主者,则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凉润的食物或果蔬。


饮食应把握好“度”,根据个人体质与目前个人身体状况辨证选择。


无论寒凉还是温热的食物,无论某一食物有再多再好的功效,尤其是有补益作用者,都应当以“适度”“适宜”为标准,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再好的食物也应食而有度,不可过量。


穴位贴敷调脾胃


“对于胃肠疾病,单纯的药物贴敷,或是贴敷后做一些热熨,会有很好的疗效。”在此推荐4款贴敷药方。


肚脐正中为“神阙穴”



1

推荐:花椒30克、干姜60克、香附120克,食醋少许。


制作方法:上3味药一起打粉,研成细末,过80~100目筛(过筛是为了过滤掉大块杂质,使药物颗粒更细密)。


取混合药粉2~6克,加入少许醋,搓成面丸状(醋加过多过少都会难以成丸),用脱敏胶布贴于神阙穴。


如上腹胀症状更明显,则贴于中脘穴;下腹胀明显,伴有肠鸣音亢进、易腹泻等症状,则贴于脐两侧的天枢穴。


适宜人群:胃部胀痛,怕冷,进食时易饱,食欲差等有慢性胃肠病、肠炎和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


注意事项:小儿建议少量,用2克药粉和丸即可。一次可贴2~6小时,连贴6天。贴敷时的胶布可采用无刺激性的无纺布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便于活动。


2


推荐:葱白、生姜和干陈皮各5克。


制作方法:葱白、生姜直接捣烂成泥,用炒锅或微波炉加热到50摄氏度左右(略烫手)。陈皮研磨成粉,与葱、姜泥混合,贴于肚脐神阙穴,封保鲜膜或胶布。


适宜人群:外感风寒后的腹痛,怕冷,遇寒加重,腹部拘急疼痛的脾胃实寒证人群。


注意事项:一天一次,一次2小时,症状缓解即可。葱、姜刺激性较强,不建议时间过长。


3

推荐3: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干姜和莱菔子各20克,炼蜜少许。


制作方法:上5味药物混合均匀,研磨打粉,过80~100目筛。取6克混合药粉,炼蜜1克,揉搓成蜜丸,贴于中脘穴。


适宜人群:上腹部胀满,进食时易饱,易打嗝的人群。


注意事项:以上5味药物等比例即可,药量可作增减,家中无打粉机可在购买时询问药店的打粉服务。一次贴6小时,隔一日一次,建议白天贴。


夜间如果发生药物、胶布过敏的情况,感觉较白天迟钝,不方便处理,会导致副反应较重。


体质偏热,有消谷善饥、烦躁、胃部烧灼感的人群,去除干姜,用其他4味即可。


4

推荐4:鲜艾叶、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鲜艾叶直接捣烂成泥。少许食盐炒热至50摄氏度,加入艾叶泥,混合均匀后贴于神阙穴。


适宜人群:素体阳虚,腹痛绵绵,疼痛按之缓解的脾胃虚寒证人群。


注意事项:一天一次,一次2~6小时,刺激性较葱姜泥弱,所以可以适当贴时间长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


采访专家:

翟兴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杨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你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清淡饮食就少吃盐?你可能理解错了!

这3碗粥,让你秋天健康不发福

秋天水果那么多,怎样吃更健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吃啥都不胖,有人喝水都长肉,原来背后都是它主导!
肠胃不好,长期消瘦分4种类型
中年人如何快速补脾?
健脾胃,巧去眼袋和眼睑浮肿
补脾,容易忽略的养生要点
为了健康,切莫暴饮暴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