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31)黄疸病脉并治第十六(下)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31)

黄疸病脉并治第十六(下)

王东海

【原文】黄疸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小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注释】上言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为土气,土湿则伤肾,其常也。但自然之理,不胜者若太过,则反侮其所胜,乃其变也。木本克土,若土湿太甚,则反侮所胜肝胆之木,故黄疸证皆脾湿而致肝胆为病。日晡则阳已衰而阴始,湿为阴邪,乘其旺时而发热而反恶寒者。盖湿已伤肾,肾主水,其气寒,虽发热而仍恶寒也。如此之证,或因肾阳素弱,或病中而犯房,为女劳疸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肾既受邪,则膀胱岂得安然无病而拘急,小腹之气不行而满也。其始一身尽黄,额上黑者,额者,心之外候,黑为水色,肾邪而犯心火也;足下热者,肾之湿热循经而至淫于涌泉穴也;黑疸者,湿热伤肾,黑为肾水之色,其色始虽正黄,此时则由黄而转青黑而暗也;腹胀如蓄水状者,乃肝病不能疏泄,脾病不健运,膀胱不能化气,其气壅塞而不行也;大便必黑者,因脾湿则发黄,肾湿其色外泛也。湿盛则大便时溏,此为女劳疸壅滞腹胀而非水蓄也,然亦有邪轻而腹不满者。以硝石矾石散以消解湿热深入肝肾之凝滞也。

【原文】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矾石(烧)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注释】张锡纯先生审定硝石即作炮之黑烧所用之火硝,亦名焰硝;矾石即青矾,又名皂矾,绿矾,矾石多含铁质,味酸入肝胆,金亦平木以敛胆汁之妄行。西医谓发黄乃肝胆之湿热盛,以蒸发胆汁之入于血中之故,其性寒以除骨髓之痼热,袪水燥湿;硝石性寒、味咸兼辛,色白本金水之性味。金能制木,水能生木,咸能软坚,辛能发散,于风木有扶危匡正之能,性善消解,二味和合,能消解肝肾湿热深入之凝结,为女劳疸不二之方也;大麦粥乃保胃气之用,若无大麦,张氏云:用小麦粉三味等分,和合为丸如梧子大,强人每服三钱,即今之十五克,羸人酌减,日三服。张氏又谓原方矾石下有一“烧”字,因青矾味酸太烈,制为枯矾则性缓,但生用则效速,用时视人体而定,另可送服以汤,因病人之脉证用药,若左关脉细弱,乃肝阳不能条达,以黄芪、当归、桂枝煎送;右脉濡者,乃脾胃健运,以白术、陈皮、薏仁诸药煎送。

【原文】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注释】以男子而言黄者,因妇人有经、产脱血而身泛黄,若男子黄色浅淡而小便自利,则非湿热郁蒸所致,乃中气虚寒,不能游溢饮食精而化血,乃血虚呈黄之色,亦有黄疸日久或克削太过,小便清利,心悸,脉虚,黄色浅淡亦可与建中汤。

【原文】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甘草三两(炙)、芍药六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方解】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增损,则功用之治,有表虚里虚之别。桂枝辛甘行阳,温里达表;白芍酸苦性平,滋液坚阴而走里,二药一阴一阳,得甘草、大枣以补中气行营卫以交媾阴阳;生姜之辛散,在安内攘外之中以攘外为多而治表虚之自汗,原方损生姜一两,以其过于走表,加甘草一两,以其甘缓以守中,在补中气、调营卫、和阴阳之中以安內为多,更加饴糖之甘缓,大补中气以缓里急。中气建则饮食增,则血液自生。脾胃为营卫之本源,中气建则营之气自行,阴阳不偏也。

【原文】酒黄疸者,或无热谵语,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注释】酒疸者,长期好饮,酒湿内蕴,虽无热结而亦谵语者,因酒性上行,湿热易于上蒸也;小腹满,小便不利,湿滞而气壅所致;欲吐,鼻燥者,湿热犯阳明之腑,则气不下行而上逆也,湿热循经上行而鼻燥也;脉浮者,邪在阳,上焦为阳,宜先吐之;脉沉者,邪在阴也,里为阴,宜先下之也。

【原文】夫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注释】酒湿内蕴之黄疸,湿郁则小便不利而成疸,其证候则心中热,乃酒湿郁于胃而为热也;足下热者,湿邪重浊而下盛也。

【原文】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

【注释】心中热,则心烦懊侬,邪在上也;自欲吐者,吐之。

【原文】酒黄疸,心中懊侬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注释】酒疸湿热郁滞阳明者多热,上蒸于心,烦而懊侬,湿郁化热而成热结腹满,以栀子大黄汤泄心中之懊侬,下胃中之热实之胀满也。

【原文】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方解】以栀子大黄而名方者,以栀子、香豉治懊侬,大黄、枳实治热痛之郁滞也。

【原文】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注释】酒疸若邪热在上者,当吐而不当下,若误下之,徒伤其正,耗液以助热,久久则邪转深而为黑疸,若其肾气素虚而成黑疸,目青面黑者,肝气伤而邪热盛而脾土更受刑也。面黑者,心主面,肾之湿热盛而邪热犯心也;心中如啖蒜齑者,胃气伤而邪热扰乱也;大便正黑者,肾之湿热盛而发也;皮肤爪之不仁,血液伤而络脉虚而不用也,其脉浮弱,不似女劳疸之脉,其色虽黑而微黄,故知为酒疸而误下也,此申酒疸误下之变。

【原文】诸黄家,猪膏发煎主之。

【注释】此以诸黄而言,凡黄日久或克削太过,湿热已去而化燥者,虽黄未退而色浅淡,而无湿热可征者,此方润燥滋液行瘀而利小便也。

《金匮浅注》 引骆天游黄疸腹大如鼓,百药不效,服猪膏发灰各四两一剂而愈。

【原文】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病从小便出。

【方解】猪为水畜,其膏咸润而滑,滋液润燥;乱发味咸行瘀养血利小便,若黄疸日久,湿热去而燥起,则血液涸而络中瘀滞,黄色浅淡漫延不退,以此滋燥活瘀利水,使微热从小便去也。

【原文】诸黄腹满而呕者,宜柴胡汤。

【注释】黄疸之证,因人因时之不同,变化不一,在治疗中当随证应赴,若腹满而呕,见少阳经证,以小柴胡汤;兼少阳里证者,以大柴胡汤,师故统言柴胡汤。

【原文】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邪入少阳,离汗吐下出邪之路已远,所以非汗吐下三法可治,而立小柴胡汤以条达少阳木火之抑郁,使郁者申、热者清、逆者降、负而虚者得补而为和解之法。柴胡色青味苦性平,气味俱薄,色青入肝胆,味苦而入少阳,性平,禀金气而制木,质轻味薄,能升发少阳经府之邪以透达于外,而木复其条达之常;黄芩味苦性寒质轻,苦从火化以入心胆,寒同水性以清热,质轻以清在上之热,苦者能降,同柴胡以清少阳经府之热,二药一升一降以利少阳之机枢,使为寒为热之邪因而分消,然少阳甲木则犯胃土而耗气液,故同人参半夏补气液而降逆止呕而和胃,使胃降复常; 生姜大枣之辛甘,同柴胡以升散,同黄芩和中,得甘草之甘,使升降相因、利枢和中,各得其宜。犹妙在去滓再煎,使药汁浓浊则从容和缓,而归胃土以赞升降之自然,使中气充沛,使升者自升、降者自降,养正托邪,邪去而正亦复,此仲景制方之妙。

【原文】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斛、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白芍三两、枳实四枚、大黄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方名大柴胡者,解少阳之表,攻阳明之里也。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其时已久,医二三下之,治法失宜,后四五日,邪势转变,邪在少阳,有小柴胡证者,先与小柴胡汤或已服小柴胡汤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当以大柴胡汤和少阳之表以下阳明之里,故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之守补,加枳实以破滞,大黄以泻热,白芍而和木土,合甘草大枣以保脾胃之气也。

本文因之前未设置原创,不能编入专辑,故重发一次。——编者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小柴胡”遇见“小建中”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30)黄疸病脉并治第十六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5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并治第十五篇小结
三百五十九、黄疸
论《金匮要略方论》对黄疸病的证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