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题解】

节,指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一个甲子之数六十日为一节,一年三百六十日为六节。脏,藏也。古人认为五脏在内,是人体生命活动赖 以进行的精气的储藏之所;象,为体内五脏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本篇首先讨论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属于运气学说;其次又讨论脏象,阐述脏腑功能与四时的关系。由于内容有这两个重点,故以《六节脏象 论》名篇。本篇名言:“形脏四,神脏五。”“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 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 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 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 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注释】

六六:六十日为一甲子,是为一节。“六六”就是六个甲子。

九九制会:以九九之法,与天道会通。

节:指腧穴,是人体气血交会出入的地方。以为天地:即人与天 地相应。

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数: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

行有分纪:日月是按照天体中所划分的区域和度数运行的。

周有道理:日月环周运行有一定的轨道。

“日行”两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用(360度)要365天,平均每天 运行近似一度。古人认为地不动而日行,故曰“日行一度”。月 亮绕地球运转一周,要27.32天,平均每日运行十三度有余(360 度+ 27. 32 = 13. 18度),故曰“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 奇(ji),余数。

积气余而盈闰矣:节气以日行十五度来计,一年二十四节气,正 合周天365.25度,一年十二个月共得354日,因此,月份常不足, 节气常有余,余气积满二十九日左右,即置一闰月。故三年必有 一闰月,约十九年间须置七个闰月,才能使节气与月份归于一致。气,节气。闰,谓置闰,古历月份以朔望计算,每月平均得 29.5日。

立端于始:即冬至节。古历确定冬至节为一年节气的开始。立, 确立。瑜,岁首。

⑪表正于中:以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形,计算日月的运度,来校 正时令节气。表,即圭表,古代天文仪器之一。正,校正。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一年,地气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而人也有三百六十五节,与天地之数相合,这种说法已经很长期间了。但不知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问得真高明啊!我就说说吧。六六之节和九九之法, 是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用来确定日月行程、迟速的标准;气数,是用来标明万物化生的循环濁期的。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 曰月运行有一定部位,万物化生的循环也有一定的规律。每昼夜曰行 周天一度,而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有大月小月,合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而余气积累,则产生了闰月。那么怎样计算呢?首先确定一年节气 的开始,用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校正一年里的时令节气,然后再 推算余闽,这样,天度就可全部计算出来了。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 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 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 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 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注释】

天有十日:“天”指天千,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古以天干纪日,故曰“天有十日”。

曰六竟而周甲:即十个天干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相合,凡六十日为甲子一周,故称为“周甲”。

   九野:九州之野。

形脏四,神脏五:人身形脏指胃、大肠、小肠、膀胱。神脏指心、 肝、脾、肺、肾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译文】

黄帝道:我已听到关于天度的道理了,希望再听听气数是怎样与天度相配合的?

岐伯说:天是以六六之数为节度,地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 天有十个曰干,代表十天,六个十干,叫做一个周甲,六个周曱成为一年,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从古以来,懂得天道的,都认为天是 生命的本源,生命是本于阴阳的。无论地之九州还是人之九窍,都与天 气相通。因为它们的生长禀受了自然界的五行和三阴三阳之气。天有三气,地有三气,人有三气.,三三合而为九,在地分为九野,在人分为九 脏,即四个形脏五个神脏,合为九脏,以与天的六六之数相应。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 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 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注释】

    发蒙解惑:启发蒙昧,解释疑惑。

    五日谓之候:五日称为“一候”。候,指气候。

    三候谓之气:三候称为“一个节气”。气,指节气。

    各从其主治:治病就应顺从其当旺之气。主治,主管,当令。四 时'各有当令之主气,如木旺春、火旺夏等。

    五运相袭:五行运行之气,相互承袭。

    期(ji):周年。

    时立气布:一年之中分立四时,四时之中分布节气。

    年之所加:指各年主客气加临情况。

【译文】

黄帝说:我已知道了六六与九九相会通的道理,但夫子说积累余气成为闰月,那什么叫做气呢?请夫子启发我的愚昧,解除我的疑惑! 岐伯说:这是上帝所隐秘,而由先师传给我的。

黄帝道:希望讲给我听听。

岐伯说:五天叫一候,三候成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叫一时,四时叫 一年。治病就应顺从其当旺之气。五行气运相互承袭,都有主治之时;到了年终之曰,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如圆 环一样没有开端,五日一候的推移,也是如此。所以说:不知道一年中 当王之气的加临,节气的盛衰,虚实产生的原因,就不能当医生。

帝曰:五运终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

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

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

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

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其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

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 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 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注释】

    五气更立: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更替主时。

    无过:没有太过不及。

    经:指古医经。

未至而至:前一“至”指时令,后一“至”指气候。“未至而至”,就 是未到其时令而有其气候。

    薄:侵犯,伤害。

    乘:欺凌,凌侮。

    气淫:气太过。

    邪僻:不正之气。

【译文】

黄帝道:五运终而复始,循环往复,像圆环一样没有开端,那么它的 太过和不及如何呢?

岐伯说:五行运气,更迭主时,各有其所胜,所以实虚的变化,这是 正常的事情。

黄帝问:平气是怎样的?

岐伯说: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

黄帝道: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经书里有记载。

黄帝问:什么叫做所胜?

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是五行 之气以时相胜的情况,而人的五脏就是根据这五行之气来命名的。

黄帝说:怎样可以知道它们的所胜呢?

岐伯说:推求脏气到来的时间,都以立春前为标准。如果时令未到 而相应的胜气先到,就称为太过。太过就侵犯原来自己所不胜的气,而凌侮它所能胜的气,这叫“气淫”。如果时令已到而相应的脏气不到,就 称为不及。不及则己所胜之气因无制约就要妄行,所生之气也因无所 养而要受病,所不胜之气也来相迫,这叫“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在脏气来到的时候,谨慎地观察与其相应的时令,看脏气是否与时令相 合。假如脏气与时令不合,并且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无从分辨,那就 表明内里邪僻之气已经生成,这样,就连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帝曰:有不袭乎?

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 非常则变矣。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

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 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译文】

黄帝问道:五行气运有不相承袭的情况吗?

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气运不能没有规律。气运失其承袭,就是反常,反常就要变而为害。

黄帝道:反常变而为害又怎样呢?

岐伯说:这会使人发生疾病。如属所胜,患病就轻;如属所不胜,患病就重。假若这个时候再感受了邪气,就会死亡。也就是说,五行气运 的反常,在不当克我的时候,病比较轻,而在正值克我的时候,病就 重了。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 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 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 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人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 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注释】

   变:变化,变异。正:确定,定正。

大神灵问:所提问题是涉及天地阴阳、变化莫测、微妙难穷的大 问题。大神灵,道理广泛深奥。

天食(si)人以五气:天供给人们五气。食,供给。五气,指五脏之气。

   气和:五脏之气协调正常。生:生化机能。

【译文】

黄帝道:说得好!我听说天地之气化合而成形体,又根据不同的形态变化来确定万物的名称,那么天地的气运和阴阳的交化,对于万物所 起的作用,哪个大哪个小,可以听听吗?

岐伯说:你问得很详细啊!天很广阔,不容易测度,地很博大,也难 以测量,不过既然你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我就说说其中的道理吧。草有五种不同的颜色,这五色的变化,是看不尽的;草有五种不同的气 味,这五味的美妙也是不能穷尽的。人的嗜欲不同,对于色味,是各有 其不同嗜好的。天供给人们五气,地供给人们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在心肺,能使面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由口进入,藏在肠胃里,所藏的五味,来供养五脏之气。五气和化,就有生机,再加上津液的作用,神 气就会旺盛起来。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 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 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 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 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名曰器,能 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注释】

    脏象: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脏,泛指体内的脏 器。象,指内脏活动显现于外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征象。

    魄:人体的精神活动之一,表现为感觉和动作。

    蛰:虫类伏藏于土中。这里有闭藏的意思。

    罢(pD极:即'四极、四肢。肝华在爪,充在筋,以生血气,所以为四肢(罢极)之本。罢,疲劳,衰弱。这里指四肢过劳则疲软无力。

【译文】

黄帝问道:人体内脏与其外在表现的关系如何?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实血脉,是阳中之太阳,与夏气相应。肺是气的根本,是藏魄的所 在;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功用是充实肌表,是阳中之太阴,与秋气相应。肾是真阴真阳蛰藏的地方,是封藏的根本,精气储藏的所在;其荣华表现于头发,其功用是充实骨髓,是阴中之太阴,与冬气相应。肝是 四肢的根本,藏魂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功用是充实筋力,可以 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是阴中之少阳,与春气相应。脾是水谷所藏的根本,是营气所生的地方;其荣华表现在口唇四周,其功用是充实 肌肉,属于至阴一类,与长夏土气相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叫 做器,能排泄水谷的糟粕,转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 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 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 死矣。

【注释】

一盛:盛,指脉大,一盛是大一倍,二盛是大两倍。按:本节内容 与《灵枢·终始》的一节相类,可参读。

    已:通“以”。格阳:气血盛溢于三阳,与三阴格拒不相交通。

    关阴:气血盛溢于三阴,与三阳隔绝,不相交通。

    关格:阴阳之脉俱盛,阴关于内,阳格于外。

    赢:音义同“盈”,有余、太过之意。

    极:通“汲”。

【译文】

人迎脉搏大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为格阳于外。寸口脉搏大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称为关阴。若人迎脉与寸口脉都比常人大四倍,便为关格,关格之脉为阴阳亢极而不和,病人不再能汲取 天之清气和地之水谷气了,必定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帝内经》素问 卷三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六节脏象论:气候也能致病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六节藏象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