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暑湿是苦夏的「罪魁祸首」?5种方法别错过

   本  期  导  读    

困倦、食欲不振、头脑昏沉...苦夏的苦,如何度过?

头昏乏力,不思饮食,这个夏天太累人了

进入三伏天以来,由于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气候闷热,不少朋友都出现了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头晕昏沉等不适,体质敏感的甚至会出现低热、胸闷气短、烦躁失眠、脘腹胀闷、大便黏腻或溏泻,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这种情况往往到医院检查,却又未能发现异常,这种不舒爽的表现就是人们俗称的「苦夏」。

苦夏顾名思义,「痛苦的夏天」,是一种似病非病的表现,是夏季在各种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见到的普遍现象,但体弱多病和中年脑力劳动者多见,也有一些中青年女性。

苦夏的「罪魁祸首是暑湿?

苦夏又名疰夏,中医认为苦夏的发生往往与暑湿相关。

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人必须与天地自然相应(中医称为天人相应),与天地自然之气同步,方能无病。

同理,当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时,人体也会感应到天地的暑湿之气——如人体五脏安和,则只是感到体表闷热,无其他特殊不适。

但是,平素脾胃虚弱、湿气重的人,消化吸收本来就较差,再加上夏天阳气浮越在体表,脾胃阳气更为虚弱,受湿气影响更为明显。

这类人群,脾胃虚弱了,人体内的津液代谢能力就削弱,自然阳气护卫皮毛的能力也下降了(皮毛是津液输泄的重要通道之一),所以,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被外界湿气侵袭:

暑湿困表,则见倦怠乏力、头晕昏沉、胸闷气短;

暑湿困扰脾胃,则见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大便黏腻或溏泻;

「暑易入心」,暑性炎热,易扰动心神,故又容易见烦躁失眠。

既往脾胃虚弱、湿气重的朋友,当遇上暑热天时,往往容易出现苦夏症状。当然,苦夏作为一种现象,在天气转凉后可自行缓解。但是距离炎热天气结束至少还有2个多月,那么这段时间,怎样才能安然度过呢?

如何优雅地度过苦夏?

(1)安神节欲

俗语有云「心静自然凉」,「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炎热的天气,更要善于自我心理调适,养成心平气和的良好性格,以保持情绪稳定,才有益于健康、生活与工作。

古代夏季养生学就倡导「调息净心,常如兆雪在心」。苏轼更写诗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坐为室空。」

室空、心静,由表及里,安神节欲,便能渐入清凉的佳境,缓解苦夏的不适。

(2)适当出汗

夏季虽然高温闷热,但切勿因为怕汗出而长期躲在空调房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就提到,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应该要顺应天时,适当汗出,「使气得泄」。

在一年中最容易出汗排毒的时节,适当让身体的腠理打开,微微汗出,散热之余,加强新陈代谢。

对于平时有运动的朋友,这时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稍微进行一些有对抗性的运动,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就可以了。

而对于平素较少活动的宅男宅女们,在早晚到公园、江滨、湖边、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慢跑、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或者适当做一些拉伸、瑜伽,都能让身体自然得到汗出,同时也能疏通人体经络,都是不错的选择。 

(3)清淡饮食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食治》提到「夏至以后,迄至秋分,必须慎肥腻、饼臛(注:「臛」指肉羹)、酥油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理极相仿。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

夏令之时,阳气浮越于表而虚弱于内,脾胃阳气不足,如再过量进食生冷、寒凉、难消化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

如果觉得酷热难耐,不妨选择煮一些陈皮绿豆沙、百合银耳羹等甜品滋润降火,或者在进食凉拌菜时,适当加一点醋、蒜泥、姜末等调味品,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4)充足睡眠

充足睡眠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夏季昼长夜短,城市中往往更是夜生活丰富,往往是「夜卧而不起」,早上都是唯有靠意志勉强支撑到达办公室,办公则全靠咖啡提神,越是这样,越容易出现烦躁不宁的情况。

保证夜间睡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减少睡前看手机等过度娱乐的活动外,如果平时容易难入睡的朋友,不妨在平时进食一些如补肾填精的食物如芝麻、黄精、枸杞等食物。

另外,夏至一阴生,午睡养心神。适当午睡,也有助缓解苦夏症状。时间30分钟为宜,同时还要注意睡姿的舒适,不能坐着或伏案而睡,以利于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

(5)艾叶祛湿

上述措施饮食、睡眠、运动的方法,贵在坚持。

如果你比较懒散,一不小心喝了冷饮、冷食,熬了夜,又难以坚持这么「艰苦」的方法。

那么在睡前不妨用艾叶局部贴敷足底,把身体的湿揪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懒人养生法。

中医认为,「湿性下趋」,湿气最容易聚集在足底;而艾叶性温、味辛、苦,能通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故古人把艾称为「地之阳」。

把艾叶足贴贴敷于足底,足底的穴位直接接受艾叶作用,能收到更为直接的祛湿效果。

当然,对于平素容易出现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头晕昏沉、胸闷气短、烦躁失眠、脘腹胀闷、大便黏腻或溏泻等症状,或者是体质寒湿、脾胃虚弱的人群,平时也可以用艾叶足贴,让湿气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去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芒种养生 芒种养生要注意清热解暑
夏至 | 最实用的「祛暑湿」方法,不学会黄梅天就难过了
中医方法,教你如何在夏季祛湿养生
脾胃不好,警惕身体5个症状,赶紧自查,早知道早救命
三伏天太热没食欲?来点小改变,胃口立刻能翻倍!
体内湿气太重,怎样祛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