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合禄 | 观天察地学《内经》

 前言 

大家都觉得学习《黄帝内经》比较难,其实当我们抓住内经的入门纲要,再来学习就容易了。一起来听听田合禄老师为我们解密学好内经的秘诀吧!


天地人的关系是内经学习的纲领

《黄帝内经》主要讲了三件事,那就是天、地、人

《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久。”

《灵枢·逆顺肥瘦》:“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

所以抓住天地人,这就是学习《内经》的纲领,若能围绕这三个方面,就可以把内经学习好了。

天 道

在天地人三道之中,首先要抓天道,抓住了天道就抓住了人事,这一点是学习内经的入门点。

不仅学习内经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所以孔子学说是以天道明人事,我们中医也是以天道明医道。

内经是讲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医学,天道以天文历法为内容,所以必须要把天道提到纲要上来。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黄帝坐明堂……考检五常。”这说明黄帝最重要的任务是是观天、察地。 

黄帝在春天的第一天,安静地坐在明堂里,认真观察天地的运动变化,以及地理形势、生物的生长变化,并以五行、阴阳概念来归类观察大自然规律,阐发自己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认识。

并会以此总结建立起一套掌握运用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经验运算公式,如果不会去分辨天地人的这套运行规律,就会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疾病。

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每天看到最大的天象就是日月,所以古人对太阳、对月亮和地球的关系有着详细的观察。

怎样才能掌握太阳的运动规律呢?内经就告诉我们“移光定位,立端于始,表正于中。”就是用立杆测日影去掌握太阳的运动规律。因为立杆测日影表现出来的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相互运动的轨迹。

立杆测日影得出来的是一幅太极图。因此,太极图完全展示了天地相互运动时阴阳消长的过程和规律。所以太极图是古人通过立杆测日影的科学实验得到的。

古人是直接观察温度的变化,内经说“天温日明”,人的气血在此时就容易运行;“天寒日阴”时人的气血就不易于运行。

对于月亮的观察更是详细,“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内经的观察,两个最显著的象就是日月。

观天察地的规律反映在哪里呢?这些全部反映在五运六气理论之中,所以天道的核心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反映的是天体运动的各种规律

大家对于五运六气可能还会有畏难,觉得不好懂,其实不然。五运六气就是反映日、地、月之间的规律加上五星(日月地三个加上五大行星),所以叫七政。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大自然环境之内,而五运六气就是大的生物场。在这个场内,所有生物都打上了生物场的自然烙印,我们人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掌握人的规律,就必须学五运六气。

地 道

天道讲完还要掌握地道,因为不同的地域就是不同的生物场,因此专门设立了《素问·异法方宜论》这样的篇章。

它把大地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个方位就是五个大的生物场,这五大场里的生物都是不一样的。

要想学好中医,这一点必须知道,这是与五运六气紧密相联的。比如说在同一天,北京和海南岛的生物,不可能一样,因为气候不一样。

所以说海南岛的香蕉、椰子放到北京是长不成的,北京的大枣、苹果放到海南岛也长不成,这就是生物场的差别。

不同的生物场,会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习俗爱好,对人的体质影响很大。作为一个中医,不了解人的体质,治病是盲目的,这点过去大家认识不足。

但是学习掌握了五运六气以后就要知道,地域差别产生不同的体质,不同的体质,发病用药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注意。

五运六气

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我们知道,五运和四时五气相配,当你学了五运六气,自然就会结合起来。

五脏配五运、五时,也就是春、夏、长夏、秋、冬五个时,如此就抓住了纲领,五运就和藏气法时联系起来

这样学习五脏就好学了,比如说肝脏的生理功能和春天是相应的,心脏的生理功能和夏天相应,脾脏的生理功能和长夏相应,肺脏的生理功能和秋天相应,肾脏的生理功能和冬天是相应的。

知道这些你在学习时就不会盲从了,通过四时的知识,马上就能知道它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知道了五运和藏气法时,你就能够知道五脏的升降浮沉,因为四时是讲升降浮沉的,这是《脾胃论》一再强调的。

春夏是升浮的,秋冬是降沉的,这都对应结合起来了。从五运到藏气法时,从藏气法时到升降浮沉,这样一套体系就形成了。

升降浮沉也正是五运六气里面标本中气的功能,你抓住五运六气就把这些都抓住了。

六气是相合六经的,这在《素问·天元纪大论》里说得很清楚。“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大家知道,春风,夏热,长夏是暑湿,秋天是燥,冬天是寒,知道这六气,马上就能和六经对应起来。这个六经也正是《伤寒论》的六经,六气和六经对应之后,马上就可以从内经转入临床《伤寒论》了。

《六元正纪大论》就全盘托出了六经的发病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所以有太阳司政,少阳司政,阳明司政,太阴司政,少阴司政,厥阴司政。所谓司政就是主事,这时候他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元正纪大论》通括了外感六淫,而外感六淫统于六经,六经涵于《伤寒论》,所以学了《伤寒论》就把内经里的病症都概括起来了

从初之气到终之气,什么气候得什么病,都说得一清二楚。所以大家抓住五运六气作为一个纲领,以纲代目,其他就统统容易掌握了。

《内经》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讲神是来自于四时的。

《素问》第二篇就是《四气调神大论》,这样和《上古天真论》的形结合,就是形神合一,就是最健康的人。内经里健康的标准就是形神合一

所以说五运六气非常重要,这就是学习《黄帝内经》的纲领。抓住五运六气,抓住六十甲子,《黄帝内经》的东西全部包含在这里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内经入门
《六微旨大论》及微观医学 1
Will的共享空间 的日志 — Windows Live
【访谈精华】“五运六气专家”田合禄先生: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
苏礼 |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五运六气与生物生命的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