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那以后,我不敢再吃西红柿鸡蛋面

经络医学团队 中医书友会

原来时间一刻都不曾停息。

转眼王居易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有三年了。

每每察经时,心里那根最柔软的心弦总会被触碰一下,泛起阵阵涟漪。
 


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七年的师生情谊有太多回忆。而让我怀念至深的还是那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那年冬天,我病房负责的一位病人突然病重,等处理好病人再赶去跟师,已快中午十一点了,足足迟到了三个小时。老师知道情况后,只是简单问了句:“吃过午饭了么?”我答:“早饭都没吃,一直抢救病人。”老师听罢也不作声,径直走了出去。

不到半个小时,老师就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从厨房出来,说到:“小孟,来吃碗面,许久没下厨了,手艺一般哈。”这时一旁的师兄师姐都围了过来,羡慕的说道,老师从来没给我们做过饭,你这是最高待遇了!”老师又说:“你是个棒小伙儿,饭量大所以给你炒了四个鸡蛋。”在老师慈祥的目光下,这一大碗面不到十分钟就被我消灭了。

从老师离开以后,我很少吃西红柿鸡蛋面,因为我再也看不到热气腾腾的面条背后,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笑脸。(孟笑男)
 

睡梦里沉沉的感觉

前些天又梦见师父,梦里还是伤感,沉沉的感觉。

这一年遇到严重的事、剧烈的事、难以言说的事。我曾想,如果师父在的话,我会不会跟师父讲呢?答案就很矛盾,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说。

师父对我一向非常宽厚,我从没有担心被教训的顾虑。记得在7号楼,师父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小梁你要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今年清明节因为疫情没能扫墓,在这里我献上一首小诗给师父王居易先生。
 
仿佛生命当如匹练
洁白光滑,完整始终
而岁月尖锐
如刀刺,把生命撕裂
幸而你我,从中得到些微收获
便是学习了,怎样做碎片的缝合
有些为笑声所缝补
有些为泪水所粘合
有些为思念所串接
一片片地缝合,才有了
我们各自的纹理
痛苦、艰辛、沮丧,是上天的材料
笑声、泪水、思念,是你的手段
我盛赞你
你是织锦的高手
你巧夺天工
将无色的生命,织出最美的纹理
(梁亚奇)
 

想念金银花的幽香

每年,在7号楼诊所的小院里,都有盛开的金银花,幽香宁静。

屋里,王老师对待每个病人都很用心。认真地察经、揣穴,细心地用针。在察经时,老师非常专注,似乎把周围的人与事都屏蔽掉了,侧着头只专注于手下,师兄说:“好像老师在听,认真地听经络。”

在做《经络医学概论》时,我曾向老师请教,“经络诊察”到底该用“察”“查”哪一个字?老师思索了半天,最后跟我说,用“察”,因为经络诊察不仅仅是物理检查,还有观察、思考在其中。

在老师生命的最后三年,一直坚持教学、写书、看病。他耗尽心血,用五十年的临证思考,写就了《经络医学概论》,但老师认为这只是“经络医学”的开始。可以告慰老师的是:现在已经有几万人在通过这本书学习经络医学了。

此时,《经络医学概论》就静静地躺在书桌上,老师一直在那里凝神思索。老师我真想您,想7号楼的金银花香。(张伏震)
 

激励我探索未知

老师上课,必定会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把他对自然界观察的现象画出来,然后与我们一起讨论。

一条河流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流域、流速?河床、码头的形成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还有水质以及河流内的生物种群的不同,在汛期和干旱时间有何变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话题。跟随老师学习期间,我才真正理解了,拥有这种“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才能使古老的中医体系被现代人理解、研究和完善。

有一次老师讲原穴的结构和功效,对于有着20多年教龄的笔者来说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但是老师却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原穴会分布在腕踝关节?这样的问题,在经典中没有出处,也找不到任何解析其中道理的文章。

老师说,穴性是腧穴治病的关键,对于穴性的把握,不能依赖古人云,也不能完全凭借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仔细的临床观察和独立的思考。

上肢部的原穴为什么分布在腕关节呢?老师让侨文找出腕部的解剖图,让弟子们看腕部的解剖结构有什么特殊性。我们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地方的血管分支极其丰富,说明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量非常大,当然此处的功能代谢也会很活跃。

老师进一步启发大家的思维,为什么在这个部位血液循环比别的地方更为丰富呢?大家七嘴八舌,已经把穴性研究提升到腧穴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重大课题层面上了,这正是研究腧穴穴性的重要方法。

以腕部原穴为例,在血运如此丰富的部位针灸,一定能够激发更大量的经络气化活动,所以才能对脏腑起到温阳益气的作用,但能否获得满意的疗效,还要对腧穴的结构有精准的把握,进针的位置、角度、层次都要控制好,争取获得更好的针感和疗效,一个小小腧穴位置问题竟然引发出这样前所未有的学术思考。

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教育最大的功用,是能让人有一种超越未见的远见,激励我们去探索已知之外的未知。恩师王居易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中医教育家。(王红民)
 

我不只有一个梦

几天前,我和女儿骑车去护城河边。回家时,季鸟(蝉)在耳边叫着,夕阳西下。路过王老师工作过的宽街医院针灸科老楼(宣仁庙)时,往东看,所有的楼、整个马路和树都铺着一层金色的光。跟我梦中面对老师的感觉一样,很温暖、很舒服。 

虽然老师已经不在了,但我一直认为他没有离开。察经时,还感觉老师在身边指导我。老师离开的这三年我还有一个正在进行的梦,就是继续传承经络医学,希望更多人通过学习,发现经络医学的重要性,提高疗效。我经常会反问我自己,该怎样学习经络医学,怎么传承它?

记得,王老师2014年给北京市名老中医“薪火传承3+3工程”新的学生演讲,他说:

“在你整个从事中医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的学习和理解中医的经典理论。其实经典随着你的临床实践延长,在不同时间阅读经典你会有不同的体会。你今天读一次《内经》,一年以后你再读你的体会就不一样了,你对经典的认识可能有所突破。 

第二,就是要坚持临床。因为没有临床的大夫我可以说他读不懂中医经典,因为中医的许多理论,你只能在实践中才能认识,才能接受,才能理解,所以要重视实践。在随师的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写随师笔记。临床笔记督促你上进,督促你思考和总结,是你非常重要的治疗思想火花的一个记载。将来也许很多你的理论,你的非常遥远的论文都会出自这里。

第三,在你们随师的后期,要将老师的学术思想、学术特点归纳到经典里边。什么意思?就把他的东西提高到经典水平,或者说把经典的理论,与他的学术特点结合起来。经典就具备这个能力,具备一种宽容性,容纳性。一旦把他的学术特点,归纳到经典里以后他的学术特点一下升起来了。 

所以我主张,凡随师的,你们一定要建立一个信心,要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不要说我特别像我的老师,做的克隆一样,那不行,你要超过你的老师。这丝毫不是对老师不尊重,恰恰是对老师尊重。 

所以我希望大家跟师的过程,真正能够对中医学术有深入的理解,超过你自己的老师,超过我们现在。”  

现在的我还没有爬到老师的肩膀上。我是一个经络迷,也一直在认真学习经络医学,我可能一辈子也追不上老师的水平……但我还有一个梦:

我希望经络医学团队的传承教学能够培训一万名学生。而这一万名学生里能有一位学生脱颖而出,达到王居易老师的水平,甚至于超过老师的水平,成为万里挑一的下一代“王居易”!(张侨文)

(图为王居易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老师的中医经络腧穴学之奇经八脉(二)
春天的风,让我想说说少阳头痛
中医推拿(按摩)学主治医师考试-经络与腧穴三|山河医学网
《学经络定穴位》 课程介绍
春节寒假闹书荒?点我!史上最有诚意中医粉阅读清单
3天时间,我觉得自己真的进步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