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语故事之旅 | 急功近利

成语故事之旅 | 急功近利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急功近利
 典故 
以此观之,越本无一仁,而安得三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他也因此深受汉武帝器重。然而不久后,董仲舒就被其他官员排挤,他的“灾乱说”甚至被人解读出有颠覆国家的意图,他也因此获罪,差点被处死。好在汉武帝亲自出面赦免了他,把他派往胶西,做胶西王的国相。
实际上,这是董仲舒的政敌公孙弘的阴谋。因为胶西王仗着自己是汉武帝的兄长,一向专横跋扈,已经用各种罪名杀过好几个汉武帝派来的国相。不过,公孙弘没想到,胶西王非常敬重董仲舒,并没有杀他,还打算和他商量大事。
有一次,胶西王问董仲舒:“孔子曾说,殷商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依我看,越国的国君勾践贤明,手下的范蠡、文种很有才干,他们协力攻灭吴国,成为一方霸主,所以寡人认为越国也有‘三仁’。您怎么看?齐桓公有疑问就要问管仲,寡人的疑问就要请您决断了。”
董仲舒趴在地上拜了两拜说:“臣才疏学浅,不能为您决断。虽然如此,大王问臣,臣不能不答,这是礼。臣听说,昔日鲁国的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回答:‘不可。’等他退出去后,面有忧色,自言自语道:‘我听说想要讨伐他国的人,不会跟仁人商量,为什么要问我呢?’可见,只是被问及对讨伐的意见,都使仁人感到羞耻,何况是出谋划策攻灭吴国?由此看来,越国一个仁人都没有,哪来的‘三仁’?所谓仁人,遵循正道,不谋私利;恪守理性,不求功绩。”
 释义 
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故事」:急功近利
此人40岁还在放猪,70岁入京竟然一直当上大汉丞相,毁誉参半
董仲舒为相
王立群读史记讲稿(二十)汉武帝19-借刀杀人
董仲舒(汉武大帝)
资治通鉴:保护自己,打败对手的两个策略,一定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