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不信!不克服这4大难题,《易经》你就学不懂!(此文专业性极强,建议收藏)
曾仕强频道 曾仕强 昨天 

能用易经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易经的人。

「曾仕强每日箴言」



《易经》是本天书。
 
但凡是看过的人,几乎都会说出三个字“看不懂”,即使买个几十本书,看上个三五年,最后却发现连入门都算不上
 
就拿你学高数来说,开始很难,慢慢钻研个三五年,就会越学越明白,以前不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但《易经》不一样,你越啃越深奥,甚至越啃越害怕,尤其老一辈的都说在晚上不要读《易经》。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洁净精微,易教也”。
 
《易经》看似很简单,却是内容很广博,你发现一个问题解决掉了,马上就跳出来另一个问题。

每解开一个问题,脑子里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结,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样的感受,会不断的刺激你继续研究下去。

夜晚读《易经》,越研究越没完,一不小心就天亮了,劳神费心,所以老一辈的人才有如此感慨。
古往今来,真正读懂《易经》运用自如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命理学的祖师爷唐代的李虚中;
辅佐农民出身当过和尚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成就一代伟业的易学大师刘伯温;
 
这些易学界的泰斗们,哪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阅人无数、经天纬地的智者。

那么,普通人为什么难以读懂《易经》呢?


 1 

难懂原因之一:太高深


首先是因为《易经》太高深了,它的高瞻远瞩程度已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就连孔子这样流芳万世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如此大学问者,读了《易经》之后也忍不住赞叹:“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如果让我年轻几岁,五十岁开始深入学《易》,那么过去很多大的过错就可以避免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纵观孔子一生的命运,孔子自己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 《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 
他主张认真研究 《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道”。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 《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
汉帛书《要》篇中也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学《易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家里放在席间,外出时装在口袋里。
 
足以可见《易经》的高深与神奇!
 
几千年来,学《易》后乱解一通的人有很多,但是像孔子一样真正能够说出所以然来的人很少。

这也是为什么《易经》到现在为止的文献解释那么少的原因,因为实在是太高深了。
 

 2 

难懂原因之二:成书早



《易经》之所以难懂,另外一个原因不得不从《易经》的成书时间开始说起。
《易经》的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从伏羲、周文王到孔子,从上古、中古到下古,《易经》本身的形成便体现出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甲骨文、汉字没有出现以前,上古的伏羲氏始创先天八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易经》的雏型。
后来,周文王被商纣王所迫害囚于羑里城,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作了卦辞。
再后来,孔子读了《周易》后,又编写了《易传》。
 
可以说,原始的《易经》就是伏羲氏所创作的先天八卦图,它是一种比文字更早的符号表达。
卦辞、爻辞、《易传》无非是周文王和孔子发展易学说后的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看一个上古前的文字符号,我们的思想跟它完全无法对接,这就导致《易经》文化变得极难理解。
 
相比于文字而言,先天八卦所承载的信息量太少太少。

使得我们不得不通过八卦符号背后的意境去研究,由此造成《易经》变为天书,变成今人看来格外深奥而无法探究的一个底层原因。
 

 3 

难懂原因之三:文字晦涩



由于成书时间早,带来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文字晦涩难懂。

先看《易经》的卦辞,《易经》的卦辞是经由周文王姬昌所作,本身就具有着强烈的历史文化背景烙印。

再经千年历史演变,各方面自然风貌、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伦理价值观等等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所以你既不知道那段“卜辞”的字面意义,更不明白其内在含义。
 
说到这个问题,先普及一下卦辞和爻辞方面相关的知识: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组成:
 
卦画:实际上就是《易经》的内容与本体,它是伏羲以三画卦形式展现给世界的《易经》精髓,所以“卦画”本身就包含着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基本信息。
 
卦辞:为了充分发挥《易经》造福人类的作用,后来的周文王将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并给每一卦都撰写了卦辞。
 
爻辞:周文王之子周公旦,在文王六十四卦的基础上,给每一卦的每一爻所做的文辞解释。
 
爻题:有“九”“六”两种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如:

 
每一卦的卦辞、爻辞文字都极少,高度概括,简练再简练。
比如经常出现的“元、亨、利、贞”四字,有的元、亨、贞,有的元、贞,有的利、贞,有的元亨利牝马之贞……

初看上去略微不同,但缺一字、多一字卦义就大相径庭了。
 
如果你没有很深的文言文造诣,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

况且古文中一个字可能有很多意思,也有很多象征意义和引申义。

再加上还要理解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把64卦字面意思看懂就已经很艰难了。
所以,这也是自古以来读《易经》的人很多,但能说得上自己读懂的少之又少,读懂的哪一个不是大师级的呢?
 

 4 

难懂原因之四:解卦超难



再一个,学《易经》绕不开的难题,就是解卦,不少人多年学易,依然一头雾水。

要理解《易经》解卦,想要解《易经》的卦,不是去看这一卦就可以了的。

《易经》的每一卦里都是卦中有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易经》的六十四卦并不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每一卦都有对应的错卦、综卦、变卦,等等。
 
错卦:指两个卦中,阴爻和阳爻相反的两个卦,如乾卦和坤卦。阴阳互换,所见景象迥异,表达的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

看问题的角度相同,但是对实际形式的判断正好相反。如屯卦的错卦是鼎卦:

综卦:就是把原卦象倒着看,称为综,综出来一个新卦叫综卦。综卦表示立场有了改变,卦象也随之改变,如需卦的综卦是讼卦:

另外,卦由爻组成,六十四卦为六爻卦,由阴爻和阳爻两个符号组成六爻卦,每一卦有对应的爻辞,用以说明事物在每一具体发展阶段的具体过程。

爻有爻所处的位置,叫爻位。
爻和爻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有内在联系的。爻和爻之间有乘、承、比、应的关系。

并且卦中的爻还会变动,叫变爻,爻发生变化,卦也随之变化,叫变卦
 
我们用《易经》第59卦涣卦来做代表,当它每一个爻由阴变阳或由阳变阴的时候,它马上就变成另外几个卦:

初六变初九,涣卦马上变成中孚卦,中孚卦是《易经》第61卦;
九二变六二,涣卦变观卦——《易经》第20卦;
六三变九三,涣卦变巽卦——《易经》第57卦;
六四变九四,涣卦变讼卦——《易经》第6卦;
九五变六五,涣卦变蒙卦——《易经》第4卦;
上九变上六,涣卦变坎卦——《易经》第29卦。



一个爻变,全卦都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易经》就是讲究变化规律的辩证法,变化是王道。
学《易经》我们就是要学习它的不拘泥死守、顽固不变的变通思维,要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学习《易经》就是要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卦象、卦辞中寻找规律,这也是学习《易经》的难点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与“易经”
《易经》六十四卦,孔子最看重的是哪一卦?
《周易》探源(一)
孔子作《十翼》解读易经,阻断了人与天沟通的桥梁
易经初学内容易经的构成
什么是《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