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离抑郁,花好月圆
原创 王蓄之 天下无疾 今天
抑郁,中医怎么看?怎么办? 音频: 00:00 / 12:58
欢迎走进中医的世界,我是无疾。今天我们继续讲病,看一下郁证。郁,肝郁的郁,基本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

抑郁,或者肝郁这件事,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不管是工作上,还是在家里,总会有些不如意,不顺心的地方,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宣泄,结果憋在心里,就成肝郁了不过,一般意义上的肝郁,睡一觉就过去了,或者吃顿好吃的就好了,这种就算不上郁证。郁证讨论的情况,要更严重得多。是那种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每天的生活都觉得索然无味,从早到晚都愁眉苦脸;总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甚至连活下去都觉得困难的情况。

这样的同学,身上往往会出现一系列表现,比如口苦,心烦胸胁胀满,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睡着了也全是梦。另外,神疲、乏力,精力、体力都不够用。女同学,还容易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如果我们梳理一下,会发现,郁证出现的各种表现,可不是只涉及到肝脏这么简单。你看,精神疲惫,心烦意乱,都是心神出了问题;食欲差、吃不下饭,肚子胀,大便不畅,是脾运受了影响;还有精力跟不上,脑子转不动,又是肾精不足的表现。也就是说,郁证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心肝脾肾,多个内脏问题的病。那这个病,我们到底该怎么认识呢?

一 神凝气滞,解郁优先

郁这件事,虽然表现为气滞,但气滞并不是病的根源。郁的根源,是心神受挫。我想要,但是得不到。”当神遇到这种求而不得的状况,要始终保持泰然处之,可没那么容易。一种常见的反应就是,神受挫之后,憋在心里,独自难受。正是这种神凝不动的状态,造成了肝郁气滞。

我们知道,在神和气的关系里,神是主导,气是随从。我们前面加餐讲《疾病来源》,讲情志的时候,说过这件事。当我心里出现一个想法,我想抬起头,这时候神聚集到头颈部,气跟着也过来了;在气的引导下,有形的筋肉开始运动,最终让头抬起来。回顾这个过程,一定是神先动,然后气动,最后才是有形的筋骨再动。如果现在,情况变了,神凝在一个地方,不动了,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离开神的调度指挥,气也会失去活力,停滞不前。问题是,负责体内气机畅通的,是肝。在一起,越积越多,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肝气疏泄的压力,越来越大。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胸胁,尤其是左胁下的胀满;表现在脉象上,就是两关部,尤其是左关部的弦象,就像是气球被充满了气一样。

更糟糕的是,气郁一旦严重起来,反过来对神的恢复也会相当不利。打个比方。假如神是皇帝,那气就是群臣。在太平盛世,皇上圣明,群臣忠诚,皇上心里有一个想法,群臣立马就去帮着落实了,这当然很理想。如果一段时间,皇上出了问题,每天躲在后宫,不理朝政,还动不动发脾气,罚这个,打那个,那文武群臣自然也就懈怠了。越来越懒散,越来越不务正业。现在,如果皇上通过反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从这团乱象里走出来,却发现群臣各自为政,已经没人再把皇上的话当回事了。那皇上再要励精图治,困难可就大多了。

如果我们身上,神清气爽,那当然再好不过。但如果像上面讲到的,神困在一个角落里出不来,接着,气也开始停滞不前。这时候,即使神想要打起精神,重整旗鼓,但是郁滞在一起的气,已经不是气了,它们不再听神的指挥。这样一来,神再想走出困境,就变得更难了。所以,当身体处于这种神凝气滞的状态,首要的任务,就是疏肝解郁。

有人说,这不对呀。既然说到底是神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调神呢?中医不是说,治病要求本吗?问题是,要把一个人心里的神给调过来,难度可是极大的。很多时候,那都意味着,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而改变观念这件事,很大程度上,不是单纯靠中医,就能完成的。甚至很可能,终其一生,都没办法完成。因为这里面的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如果说神的彻底改变,可遇不可求;那退而求其次,从气的层面入手,疏肝解郁,也就是当下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了

如果还是沿用上面的比喻,疏肝解郁的作用,相当于没有把重点放在皇帝身上,而是放在大臣身上了。宰相也好,将军也好,这时候需要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以至于,就算皇上整天闷在宫里,天下的运行,仍然可以井然有序。换到身体上,就算心里的结,始终都没解开,但一身上下的气机,还是比较通畅的;身体层面,基本没有大问题。这样等到有一天,皇帝幡然醒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翻到新的一篇了;而整个过程中,身体也不需要承担太多痛苦。

当然,中医在调神方面,也还是有不少方法的。比如重镇安神,有龙骨、牡蛎;养心安神,有枣仁、远志;开窍醒神,可以用菖蒲、郁金。另外,针刺,也是调神的重要手段。像百会、四神聪,印堂、人中,以及照海、大陵,都是可以帮助调神的大穴。还有,通过对话聊天,去发现,去化解患者心中的结,也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只不过,和调相比,中医在调方面,优势还是更明显一些。因为我们有以逍遥散为代表的,经典疏肝解郁方。

逍遥散,我们讲方剂的时候,重点讲过。治郁证,逍遥散可是排名第一的方子。里面有柴胡补肝气,解肝郁;有当归、白芍养肝血,有白术、茯苓健脾气。针对肝郁的核心病机,丝丝入扣地进行调治。不管是普通的肝气郁,还是严重的郁证,逍遥散都提供了最基本的治疗思路。各位有空,可以再回去复习一下;这就不再多讲了。要讲的是,逍遥散虽然好用,但是对郁证来说,单纯解郁,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肝郁的时间变长,往往会伴随产生其他邪气,比如常见的,热邪、痰浊和瘀血

二 气郁,化火生

首先,气郁化火这件事,不难理解,我们讲《逍遥散》的时候也讲到过。简单的说,气郁带来的结果,是局部的气会变多;而气有余便是火。当过多的气聚集到肝的周围,就很容易化出肝火来。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从开始的郁郁寡欢,闷不做声;一下变成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舌头上、脉象上,也都呈现出一派火热象。这时候,轻的,就可以用加味逍遥丸,在逍遥的基础上,加上丹皮、栀子来清热;重的话,就要用龙胆泻肝,苦寒直折,来短暂的打击一下肝火了。

这是说,从肝郁到肝火的过程。接下来,从肝郁气滞到血瘀,同样很好理解。血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如果气长时间聚在一起,就会让血行放缓,以至于停滞不前,就变成瘀血了。在女同学身上,往往会表现的更明显一些,常见到痛经,经血色暗,以及血块等等。这种瘀血,通常还会伴随虚寒一起出现,可以用我们在《理中汤》讲过的,艾附暖宫丸来治。如果瘀血问题出现在心胸部,表现为心悸、心痛,胸胁部的刺痛,同时舌头颜色紫黯,舌下络脉也是青紫怒张,这种瘀血,就需要用到那张最经典的和血方,血府逐瘀来治了。

最后再看看,气郁生痰是怎么回事。这会涉及到肝和脾的关系。我们知道,脾的运化,离不开肝气疏泄,来辅助。现在肝气郁结,帮不了脾;脾运不顺畅,水谷聚在一起,就很容易生出痰来。实际上,郁证见到痰湿的机会,还是挺多的,最经典的比如梅核气。嗓子里总觉得有个东西,粘乎乎的,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就是气郁和痰湿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痰的表现相当复杂,判断起来,往往并不容易。比如痰浊对心神有一定的蒙蔽作用,会让人打不起精神,反应变得迟钝。但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并不一定都是痰引起的,也可能是精气不足的缘故。这时候,要判断痰的有无,关键就是看两点,一是舌苔粘腻,二是脉象滑

对这种郁证见到痰浊的情况,有两张方子可以用。一是经典的化痰药,二陈丸;还有就是以二陈为基础,在调精神情志方面更专长的,温胆汤。我们都讲过。需要注意的是,痰这件事,除了用药,调整生活习惯,同样非常重要。有些食物,比如油腻、粘腻的,甜的,肉多的,这些食物吃太多,都很容易直接生出痰来。另外一些,比如大量饮水、喝茶,喝饮料,吃那些生冷的瓜果梨桃,也会容易通过生湿来化痰。所以,如果郁证患者见到比较明显的痰湿表现,那么饮食禁忌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上面讲到的三种情况,化火生痰瘀,是肝郁时间一长,很容易继发出现的问题。通常郁证发生一到三个月以后,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去关注了。那如果时间拖的更久,已经半年、一年,甚至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除了上面讲到的各种邪气,正气不足的问题,就会逐渐显现出来了。

三 郁久,阴补阳

所谓正气不足,不外乎阴阳这两个方向的问题当一个人郁的时间久了,会容易见到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脑子里随时都有一万个想法,一直在飞快的转呀转,片刻不得安宁。另一种相反,脑子里总是一片空白,迷迷糊糊的,爱睡觉;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全面下降。这两种状态,分别就是阴虚和阳虚的典型表现。

整体上看,偏阴虚的人,看上去往往会更瘦一些,性子更急,说话很快,更容易化火,更容易思虑过度。这时候很常见的一种脉象,就左寸部弦滑数,左关弦细,左尺细弱无力。也就是肝郁化火,加肝肾阴虚。这种情况要调治,就需要在疏肝的同时,大规模地填补肾精。通过滋阴,来补充肝血,进而让肝气变得调达。常用的方药,就是用加味逍遥,配上六味地黄

如果问题不是朝着阴虚,而是朝着阳虚的方向走,那人看上去往往就会偏胖一些,性子更慢一些,不爱说话。脉象上最常见的,是弦滑脉。也就是肝郁夹痰湿。这种情况再往后发展,人会很容易疲乏,经常犯困,没精打采;脉象上会以濡弱为主。不过,在濡弱的同时,仔细分辨,往往仍然能见到弦滑的影子。这种情况,就需要健脾补气,化痰湿,以及适当的温阳,配合疏肝一起来治了。像我们讲过的,二陈丸,补益资生丸,以及桂附地黄丸,就都是这个阶段比较常用的药。

关于郁证,最后还有两件事,需要提醒一下。我们上面,大体是按照病情发展的顺序,帮大家梳理了一下郁证的病机。不过,真实临床上,我们见到的情况,通常并不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的,先有肝郁,然后化火,最后阴虚。或者先有肝郁,然后生痰,最后阳气虚。更常见的情况是,见到患者时,这些情况在他身上,已经全都出现了。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病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才可以,不要按图索骥。

另外,郁证这件事,主要是心神层面出了问题。这和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关系都非常密切。有些时候,不是单纯依靠中医手段,可以完全解决的。有必要的话,可以借助一些在心神层面更加专业的调治途径,比如心理咨询,宗教信仰,以及西医的精神科。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减轻患者身心承受的痛苦。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了郁证。了解到郁证的几个核心病机,从神凝,到气郁;再到火热和痰瘀;最后是阴虚和阳虚。调治的时候,需要以疏肝解郁为基础,参照出现的各种情况,综合治疗。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无疾学社,中医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神经分裂症——名医屡效方
里脉之沉脉
肝气郁结及其脉象
郁证从五脏论治新议
中成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好不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