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的启发—国学为何如此难学?—国学到底包括什么?

昨天那篇玩大了,今天正经一些。

国学通常就是指中华民族文化的统称,但是网络上的国学往往特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块。

现代的中华民族文化,在近代和现代引进了一些西方文化,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与西方世界并不同,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

实际上,文化这个东西,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记忆、接受的能力并不同,这个文化的内容也就可大可小了。

对于传统文化,实际就是指过去的一些文化对现在的生活多少还有些影响的,并与现代生活结合了。这么解释,并未区分传统文化内容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

有些人一说学国学,以为就是学古代人的文化,这个理解极其错误。结果可能就是又重新掉入中国古代数理文化之中。


这可能与曾仕强先生讲《易经》造成的巨大影响有关。曾先生试图利用周易、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改造,来解决现代、现实的一些具体生活、经济的问题,这符合台湾的具体文化情况。这有些像孔子复周礼的理想和努力。尽管曾先生对传承传统文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但是时代已经变了,他忽略了一个现实的重要问题。

曾先生游历广泛,了解中外的一些具体情况,还熟悉国学,但是依然对现代的中国缺乏深刻的了解。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中国已经批判封建数理哲学思想一百年了,中国现在的指导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传统文化是做为一种附属文化品存在,而非哲学的指导思想。鸦片战争的失败,数理文化的影响要担一定的主要责任;而现代中国的发展,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指导发展起来的。这是历史实践证明的结论。重新把数理文化抬到不该有的哲学高度,竟然还要指导万事万物,这是儒教流毒、封建流毒。这算传统的文化吗?算!所以这才麻烦。

媒体不太懂哲学,对历史可能也知之甚少,这个导向多少出了点偏差。学国学学什么?继承国学中的优良传统,扬弃的继承发扬。这说的简单,做起来难。易中天先生提出来的方向是继往开来。这说的可不是照搬传统文化。为求与国际主流文化接轨,易先生还有共同价值观的解说,值得借鉴。也就是这样的大家,也不敢轻易说继承哪一块,否定哪一块。说的异常谨慎。这才是真懂文化的。

学周易很好啊,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学懂了才容易理解历史的传承与扬弃的继承。但是,传统文化已经被定性为文化,而非哲学,这一点还是需要明确的。如果你学周易,目的是用来算卦算命,还是学点别的正经生意吧。2000多年前继承发扬周易的孔子都不用这东西算命了。

传统文化很难学,因为内容太多,流派交织繁杂。而且近2000年左右,积累在一起,很难有准确的界定了。

我大概画了一个图,主要说说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和中医传统文化。实际用数学的分类方式很难准确表达这种文化的交织。当然还有一些内容,无法一一介绍。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这个图是一百年前有用,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了。

特别是其中的儒教,已经被哲学性的批判,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只剩下儒学文化了。而中医传统文化,现在已经被分为中医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医医学两个部分了。我非中医,所以现代中医医学这部分我不谈,只谈中医传统文化这部分。

而且,再次强调,这是100年前可用的图,现在已经不是这个图了。因为要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理清100年前有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你学的是垃圾、糟粕、流毒,还是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这需自己分辨了。

100年前的传统文化

图中用类似太极的波浪线区分一下,实际意义在于,在古代,这些文化内容的影响比重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的。

明确100年前这一点很关键,儒教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三妻四妾等等已经被现代的《婚姻法》《妇女儿童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代替,你再学这些历史文化里面的东西,也就是封建流毒,除了是专业研究考古、历史的,否则要么你疯了,要么你傻了,反正不太正常了。

而某些人并不区分儒家与儒教的区别,实际很多时候是分不清。拿本号称儒家的书,就认为这是国学,然后就用来讲现代的道理了。这你就有些穿越了。而且还穿反了,很吃亏。现代人跑古代,带把手枪,你可以干掉吕布。但是吕布要跑现代来,那就死定了。

儒家与儒教很难区分,这个考古或者说哲学史的研究,界定的工作量太大。由于后来封建王朝儒教的兴盛,其内容过于博大,这里面找垃圾,就算你懂,这工作量也干不过来。所以,这个工作内容并不普及。往往局限于专业论文范围。而学国学的人的资料来源,往往来源于网络,这内容就更复杂。

而历史上儒教使用的方法就是将儒家的思想改造、发挥、畸变,那么也就意味着,同样是一句话,在孔子的时代是儒学,但是再后代一段时间就是儒教。这如何区分?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情况,有所区分。这难度就更大了。

所以一些号称学儒学的实际学的儒教内容,而不自知。也就是上述这个概念混淆的问题。那么,你学的可能是垃圾、流毒,这事就挺麻烦了。

而道教和道家也是不同的。用的书可以是一样的,但是道家是学说,这事就可以商量,可以讨论,是思想的一种碰撞。而道教是教,本土宗教,这事不用讨论。仅仅是你信与不信的问题。

而佛教与道教的问题一样,佛学是一种思想文化,古代儒生有些也深谙佛学、道学。而佛教是一种宗教,还是你信不信的问题。

家、学、说,这可以文化性的探讨,教不在探讨范围。

过去的三教九流现在早就没了,做为文化,三教实际变成了六种或七种内容。

儒教、儒学;道教、道学;佛教,佛学;儒释道一体的文化。这些是并存的,而且部分内容交织在一起。

也就是一百年前大概形成了这种传统文化格局。而儒教现代已灭,只剩下儒学。道、儒各是两种,另外还一种是这三种文化的大综合。能理解这种文化大综合的,往往如季羡林大师这样的,并不多。

分清楚这些以后,再学传统文化,再学国学。避免走弯路,有好处的。


学儒学的和信儒教的会打架,因为虽然引用一个句子,但是可能要鸡同鸭讲。你跟和尚探讨佛学,他信的是佛教,这实际很不礼貌的,你就算懂些佛学,也只叫居士。你懂点道德经就冒充成道士了,真道士有的会武术的,小心挨打。有时候,学”学“的和信教的两个聊,实际聊不到一起的。

五行源于河图,河图、洛书是阴阳数理一体。八卦又源于洛书,太极八卦又是阴阳一体。中医传统文化既有五行、又有阴阳文化。所以没法确定区分,别分儒家道家。

另外、百家争鸣的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等,对后世文化还有影响,再加上数理文化的分支数术、数理、奇门遁甲、天文、历法等,我统称为杂家,一种简单的形容而已。每个人学习会因喜欢而更有侧重。


学国学并不简单,不像西学那么简单,就那几本书,国学一辈子看不完,理不清,拆不开。就这么麻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是构成国学的核心
让《三字经》从孩子的世界消失掉
儒家三位一体论
传统文化 | 《儒家八大思想》融汇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珍藏版)
专访谢遐龄(中):传统复苏需抓住“天道”这个核心
《国学举要-儒卷》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