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语中的心理学之十·“杞人忧天”和“黄粱美梦”

 

杞人忧天

   据《列子·天瑞》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国,周代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故事说的是杞国有个人,老是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存身,忧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此人的忧虑看来是不必要也毫无根据的。李白《梁甫吟》:“百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更指出这是一种“无事愁”。因此,杞人忧天就用来喻指不必要的担忧和过虑。



   对这类“忧天者”至少可以说他是属于一种“神经质型”的人格,他们事事多虑,神经过敏,庸人自扰。常常是一片树叶落下来怕砸破了头,稍有声响也会被吓一跳,因而使自己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成天担惊受怕。这类神经质的人,是产生某些神经症类型的易病者。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杞人忧天”式的忧虑者。他们常常有一种祸在眉睫、大难临头的预感,反复呈现不祥之兆,总是担心会出现最坏的结局。因而,终日忐忑不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有些人的担忧和现实似乎有些联系,然而其担忧的内容及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范围。他们成天双眉紧锁,表情紧张,颤颤巍巍,反复徘徊坐立不安……这类担忧、紧张、不安全感、焦虑不宁和害怕等不同程度的情绪表现,统统称之为精神性焦虑。此时,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出现口干、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胸闷、心悸、尿频、失眠、恶梦、耳鸣、头晕、出汗等各器官系统失调的症状,则称为躯体性焦虑。典型的见于焦虑症——一种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也可兼及恐怖症、抑郁症及疑病症等型神经症患者。“忧天”的程度达于“寝食俱废”,又无适切的缘由可寻者,恐就可考虑是这类神经症病人,应当让他们接受药物及心理的治疗。

   杞人忧天者,担忧的事纯属无中生有,他们总是预感大祸将临、(其实天从来没有塌),故名:“预期焦虑”。生活中有一些人,在一次事故经历后发生焦虑症,其“惊恐不安”,“寝食俱废”的表现与“忧天者”无异,只不过倒也“事出有因”,不是纯粹的“无事愁”。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父母对她寄以厚望,为保证她集中学习,一切生活琐事,都替她包揽,她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的要求都很容易得到满足,她也不负期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读书学习以外,她的兴趣和活动很少。由于营养保证,身体发育堪称良好。但她就像暖房精心地培育养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初中二年纪期终考试,她为在自己的弱项—体育考试上也拿高分,百米跑奋力拼搏,由于平时缺少锻炼,体质基础差,将近终点时,眼前一黒,突然晕厥倒地。回到家后,仍感头昏,阵阵心悸,夜里也睡不安,父母急得团团转,一直守着伺候她。第二天陪她看医生,根据家属要求不仅检查了脑神经,又做了心电图,这些检查都是很正常的,但医生看心电图时迟疑了一下,她更担心自己心脏不正常,跑百米昏倒是心脏病,庸人自扰地紧张起来,以后常有发作心悸,情绪烦躁,夜间失眠。白天父母要去上班,她一人不敢独居,常跟到其母办公处去,或由母托到外婆家,晚上不肯独睡,要与父母同床,如此迁延数月,自己想想应该去复学上课,但到来教室里,仍坐不定,经常走神、胡思乱想。未几又辍学在家,病休几年,人变得任性,易发脾气,怕到学校,甚至不肯离开母亲一步,一旦分开,则吵闹不安出现了其年龄不应有有的“分离性焦虑”。其父母带她多方求医无效,无奈只得到了精神卫生中心看门诊,医生听了病史介绍,又对病人作过检查,感到问题比较明确,病情并不复杂,起因在于一次生理挫折,继而情绪紧张,派生出一系列症状,总的来说是一种焦虑性神经症(有精神性、躯体性、及分离性焦虑)。伴随恐惧(对学校环境)和不稳的情绪状态。病情并不复杂,究其发病,与她自幼娇生惯养,体质柔弱,而又聪慧多思,敏感善虑的神经质性格基础有关。有关这类焦虑病人,其治疗要点有三:(1)松弛疗法:经训练后病人能主动松弛全身,以解除焦虑症状。国内常用者为气功放松、头面按摩、逍遥散步、倒退步行等法。(2)药物治疗:主要用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安定类药物。常用多虑平25~50毫克,每日三次;舒乐安定1~2毫克,每日三次口服,睡眠不佳可同时服用其它催眠镇静剂。(3)精神治疗:以开导性言语,告知以焦虑与躯体变化间的关系,加强性格修养和意志锻炼,学会自我控制及情绪调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上述例子,医生同时采用了纠治心理偏异常用的家庭治疗,对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予以批评指导。“杞人忧天”这个典故,可使焦虑的患者照见自己,增强精神免疫;也反证他们得的病还不是前无古人的旷古奇症,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

 黄粱美梦

   “黄粱美梦”这个典故几乎家喻户晓。故事说的是:唐时有个卢生,于邯郸旅店中遇见道士吕翁,卢生自叹贫穷,道士给他一个枕头,要他枕着睡觉。这时,店家正煮着小米饭。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有熟。后以此比喻虚幻的梦想和欲望的破灭。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

 


   无奈于贫困的生活,卢生向道士叹苦经。道士给他枕头,说:“你枕此,当使你子孙如意。卢生很快进入梦乡,而梦境的内容真是他”日有所思“的事。对于被贫穷困扰的卢生来说,荣华富贵的生活是他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他没有一点脱贫致富的行动计划,只是成天冥思苦想,或想入非非地设计自己怎样过富贵日子。这种人不仅黑夜做梦,可能白日里也”做梦“,且做的都是一朝变富、金玉满堂的发财梦。这样就使他的思想流于空泛,耽于幻想,常从幻想中得到自我陶醉和满足。

   精神是脑细胞活动的产物,梦也是精神活动之一。做梦是人脑的生理现象,但梦也的确反映人的某些心理历程和思想欲求。传统以“成家立业”作为男子的最大追求目标,因此,这方面的内容也常会入梦。象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一样,处于青春期常做性梦;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致富为人们所极力追求,象卢生一样做起荣华富贵的发财梦也常成为年轻人梦境的内容。以上都说明梦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当然,贾宝玉那次梦是睡在秦可卿香艳的房间内;卢生梦境可能受了道士言语暗示。但梦境内容仍是他们潜在意念的反映。

   幻想不同于理想,它常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有一些人及人的某个时期如青少年期,特别富于幻想。理性的、正当的幻想,有助于开拓思维,发展智慧,并非不良。而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如痴如醉,过分沉溺,以空虚幻想代替现实,则属一种心理偏异。

   黄粱梦者常把梦境带回现实,对梦中的某些愉悦情景不断回想,某些致富之道加以求索;久而久之,便进入一个幻想构筑的天地,思想行为逐渐脱离实际。

                      (来源 心理无忧网http://www.psy51.com/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粱美梦(huǎng liáng měi mèng)
精神病人的“黄粱美梦”
黄粱美梦
睡前小故事丨黄粱美梦
每天疯狂的想赚钱,想赚钱的项目,这种心态正常吗?
世上最著名的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