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9-97 中西结合 ---- 中西医可以结合吗?
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是中西医之争中一个很奇特的问题。之所以说奇特,是因为它既有被很多现代中医所推崇,但发现结合后果远未达至预期的问题,也有如何才算是真正中西医结合的理念问题。因此,本节笔者将就中西医结合的问题,进行较大篇幅的讨论,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看相关的摘录。
 
因此,中医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精神的健康,它认为,只要精神体健康了(气在体内流转无阻碍),肉体就必然健康,为此中医最讲究养气、调气、理气。从这点上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作用在于协调双方的平衡。…… 因此,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疾病,同时用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机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草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是错误的。……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了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点又是什么呢?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解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同样,只有了解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促使中医学产生的理论要比促使西医学产生的理论高明(摘录1,摘录于网上【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有人说,那是“互相借鉴”,是为了发展中医、实现“中医现代化”。对此,我们也不能赞同。现代仪器的检查结果,只能得出西医的诊断,是绝对得不出中医诊断结论来的。那片子和化验单上,既不会有中医的“某某风”,也不会有中医的“某某火”,一准都是西医的诊断、西医的术语。所以,每一个仪器诊断,都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否定,都是对中医诊断的颠覆所以这不是“中医现代化”,而是西医彻底的取代中医。…… 中医、西医,在各自的核心理论上,是无法互相对话的两门不同科学,各自的发展方向属于南辕北辙,越是发展,距离越远。它们之间,只能彼此吞没,只能是一方取代另一方,一方征服另一方,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借鉴”与“发展”。所以,实现“中医现代化”,既不符合中医自身的基本理论要求,也一定会出现西医取代中医、吞没中医的怪现象。(摘录2,摘录于王其学【中西结合 ---- 中西医可以结合吗?】)
 
我感觉西方的在哲学、医学等很多学科,对那些细节、枝叶问题研究上搞得很清楚,很透彻。但是对整体、全面、在系统上面就感觉很不够,就是对道的理解上有不足。就像进庐山他们用显微镜观看枝叶片段,道家用望远镜察看庐山全貌,这样做各有优势与不足。所以如果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那就好了。…… 办事时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方向的把握是关键问题。而不是拿到事情就开干,有时反而会把事干糟,事与愿违,这就麻烦了。(摘录3,摘录于网上)
 
…… 在狭小拥挤的急救车中,我望着兰兰痛苦的面容,心里想,假如是古代,假如没有西医,作为一个医师我该怎么办?办法肯定有的但肯定不如现在中西医两套诊治疗法相配合的完善。不能忘记,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现代,所以不能偏执与自大遮蔽了自己的眼睛。要正视广大农村、边远山区、基层单位医务工作者需要的是一种基于中西医两套交叠诊治方法和技能。“纯中医”那样的观点对于目前的中国基层医师来说还是一种用不起的奢侈品。(摘录4,摘录于娄绍昆《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至于中医与西医两大策略有无可能融为一体,答案是肯定的,就如人在寻路时常二者并用一样但西医必须改变其唯客观至上的思维模式。原因很简单,人不是机器,拥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等主观感受,这类高等认知功能不是一堆零件拼凑起来能够实现的。就如机器可以准确辨认26个英文字母,却不能理解哪怕最简单的一首小诗,虽然拆开看它只是这些字母的排列组合。亦如Voltaire所言:Doors pour drugs of which they know little,To cure diseases of which they know less,Into patients of whom they know nothing(医生对其治疗用药知之甚少,对其治疗的疾病知之更少,而对其治疗的病人则一无所知)(摘录5,摘录于一位西医神经学博士【中医、西医和寻路者】)。
 
…… 我认为中西医可以互补共存,共建和谐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这么一个理论基础,尽管它们俩在理论上有不可通约性,不可通约大家都理解了,就是不能交流,但是呢,它可以互补。…… 第一个,重大疾病之间的互补。…… 第二,对有毒药物的减毒增效。…… 第三,联合用药。…… 第四,治疗疾病的互补。第五,疑难杂症中医有特色。第六,就是治疗疾病的靶点互相配合。……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论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它在很多的地方是可以互补的,这种互补可以保证我们人类的健康,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中西医应该有一个非常和谐共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摘录6,摘录于王新陆【解读中医–中西互补】)
 
…… 西医学尽管各类知识甚多,但这些知识只是一些机械堆积起来的东西,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对自身疾病原因的认识。…… 显然,整个医学的进步不仅需要医学理论的指导,而且需要有的放矢的医学实践。但在实际的中西医结合中,大多数医学家只注意到了西方医学实践的巨大成就,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的探索,特别是对传统医学 ---- 中医理论的研究,结果中医现代化变成了如何将中医纳入西方医学的范畴。“中医现代化”的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了,但那些以研究西医无往而不胜的解剖实验分析方法,对中医、中药、阴阳五行、辩证论治、针灸经络原理的研究尝试,几乎是一个接一个的经历失败,中医作为一门“落后的”、“非科学”的文化遗产,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科学化”改造后,除了临床应用技术的改进,以及极少数非核心的边缘技术被西医拿去“取长补短”外,其核心理论依旧保持原貌,中医还是“不可理解”的中医
 
…… 由于还原论方法的巨大成功,西医学与现代科学一样,始终不承认“精密仪器”所观察不到的基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中医学是一门以东方哲学基础理论为根的一门医学,它所揭示的是人体与外在、人体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普遍联系,这些联系是深藏在表像背后的,因此它很难为西方科学的解剖方法所证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毫无疑问,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医学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西医发展的现状和几十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告诉我们了这一点。因此,发展医学理论,特别是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发扬,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问题是,受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不少医学家们还在千方百计地对中医进行艰苦的概念替换和理论易辙,力图将其纳入西方医学的范畴,从而实现中医学的现代化。但他们哪里想到,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根,中医基础这个根系是否发达,将会直接影响中医这棵大树的生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的危机实质上是整个中医学的危机,中医的现代化首先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
 
…… 真理往往就在它们中间,整体决定局部是没错的,但局部同样可以反作用于整体,两者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 中药有这么多的优势不是偶然的,它源于一套系统科学的选择中药的理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人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疾病的产生正是由于人体与外在世界变化之间不和谐造成的,对人体内环境而言就是内部不平衡造成的,因此,疾病防治学正在从注重局部的功能到注重整体的平衡方向发展,而医药的发展趋势与此相同,它也开始向东方的中草药这种注重整体平衡的方向发展。
 
…… 因为东方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决定局部”,大脑尽管是高高在上的,但它永远是从属于整体的,不存在一个凌驾在整体之上的东西,所以不会像现代人这样认为大脑是人体的主宰。相反,在中医学中,人体的中心被认为是以心脏为主的脏腑系统,自然它们的运动体现了整体的意志,意识的产生和这些脏腑有关系也就见怪不怪了。…… 现在科学的发展已经不断证实,人体是从属于自然整体的,自然整体的变化“影响”着局部人体的生理变化。但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影响”就变成了“决定”。原理就是阴阳学说所内含的“整体决定局部”。…… 其实,观察不到并不意味着认识不了,关键是我们能否充分应用思辩的力量。…… 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然后才成为一个社会人。…… 因此,人们经常忽视人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意识也经常被歪曲为“人类独有的产物”。…… 现代科学的中医乃是不偏不倚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中庸之医(摘录7,摘录于钱学森《中医与之现代化》)
 
试想一想,没有了中医,中西医结合还能有吗?所以,毛主席对中医的这两个指导方针,如果在中医有独立行政权时,对中医还不会有太大危害,但在中医没有独立行政权时,就会使中医遭致灭顶之灾。再加上现今对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提法和纲要都已出台,就更加剧了中医灭亡的速度。这是关乎中华文化存亡的大事,不能掉以轻心!(摘录8,摘录于吕嘉戈《挽救中医》)
 
2003年4月,科技界权威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复杂疾病的评述性文章。这些临床的西医们对复杂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红斑性狼疮等)的看法,其实在很多地方和中医的思维有相似之处。可是,为什么那些文章能够发表在《科学》这样的顶尖刊物上,而中医中那些闪亮的思想,却不受重视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医没有找到和现代科学交流的语言平台,所以中医说不明白自己,西方人(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思想概念)也听不懂中医在说什么(摘录9,摘录于周东浩《中医·祛魅与返魅》)
 
对于我的中西医结合的主张,我听到了一些来自中西医两方面的反对意见。有个网友来信说,你的中西医结合主张如同让天上的飞机拉着地上的火车跑。我觉得这个把西医比作飞机,把中医比作火车的比喻比我的“牛刀”、“鸡刀”比喻好。我们有了飞机之后并没有取消火车,从发展前景看飞机也不能取代火车,这不是仅仅靠论述飞机和火车的功能就能成立的,还要考虑地球能源和大气污染的承受能力
 
中西医结合不是我从理论上选择的主张,而是现实中的存在,…… 中医已不可能在纯自然的环境下不考虑西医在人体中的作用单纯给病人看病了,如果说我母亲的师傅可以不考虑西医因素给人治病,到了我母亲这一代中医就已经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我想,通过检验单上数据的变化,中医人对中药和中医效法也多了一个思考角度,这对中医未必不是好事。……女儿说,不行,这里有一个思维上的屏蔽问题,中医一旦看到病灶,像西医那样在片子上看到肿瘤,眼光总受这病块影响,这思维就很难转换到中医上做整体思维了,这话有道理,但不是绝对的。(摘录10,摘录于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
 
也就是说中国人因为当时科技缺乏的缘故,在“形”的医学方面如解剖当然是大为落后,但在“神”的医学方面如疾病的演进,治疗的哲学却非常精采,甚至落在现今科学所不能达到之处,简单的说,西方医学是“由里到外”的医学,由看的见的解剖一直到分子生物的层次,中国医学则是“由外到里”的医学,由许多投复方药的方式直接进入人体,然后描述病情的发展,又或可称之为“黑箱医学”,我简单的说,叫“贩卖机医学”…… 看看坊间的中西医结合,或是大陆的中西医结合,当然是失败的多,…… 一者就是硬以西医的治疗观念或疾病名称,去套中医的方药,然后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 中西医结合的第二大误区是…… 乃阴阳五行之过,…… 是故中西结合固然不可走“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的错路,也不可把中医搞成玄学,就像大陆有许多人因为前面那条路走不通,反而退步到妄想结合中医与易经,这样把中医玄学化的搞法,实在比第一种错误的中西医结合,高明不了多少(摘录11,摘录于网上栗子鼠《中医之我见·中西医结合》)
 
胡碧玲很认真地说,“由于西医是不会容纳中医的容纳的是一些技巧但不会接受中医的理论,西医理论根本不承认中医理论中的气、经络、阴阳五行说等等。所以中医为了'科学化’,其治疗配方中的思维就越来越接近西医的思维模式,现在选药越来越不按传统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学的药理作用相配,……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区,是完全的西化。同时,她以为即使要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容纳西医”。
 
…… 胡碧玲女士说,“现在西医药在外国人的眼里快走到尽头了,主要有几个问题已令众人警觉,首先是发现病症后需要大量的检查用费高昂手术更是天价;其次是很多疾病一旦发生,便面临终身吃药的痛苦,有的药物还会很快产生耐药性;再次是西药作为化学合成物,会有各种未知的毒副作用。…… 替代医学因能够解决人们的身心疾病而开始广受欢迎,中医是几十种替换医学里在西方发展最快的一个。…… 中医在中国在大陆可能会慢慢地逐渐走向衰弱走向消亡,反而会在国外的一些地方会慢慢地兴起。…… 中医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土壤”。(摘录12,摘录于加·胡碧玲【我眼中的中医】一文)
 
以上的摘录基本上罗列了对中西医结合问题的各种观点。观点虽然看似多而繁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聚焦在三点:① 可以或必须结合;② 不可以结合;③ 适度结合。其中又以持可以或必须结合的论点占大多数,持后两者观点的中医师并不是很多。聪明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所谓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类似本章【西医霸权 ---- 强势文化下西方消灭中医的阴谋】、【中西互怼 ---- 中西医互掐谁更有道理?】和【摩登中医 ---- 中医现代化】的结论。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节省篇幅,本节笔者主要从思辨的角度,对这三点的中西医结合观点进行归纳,而涉及本节命题的其他答案大家可以互参以上三节。
 
① 可以或必须结合如果你问提倡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最堂皇的理由必然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说。他们认为,中西医各有长处,取长补短,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令生灵可以得到最大的救治,而且他们经常会拿出像摘录中王新陆先生所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互补优势,来证明疗效要比单纯中医或西医要好,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和尚头上抓虱子,明摆着的吗?
 
理由似乎无懈可击,但如果进一步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支持中西医结合的人,理据其实还是很多样化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从实用主义出发,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兼容并蓄总比一家之长好;有一部分人则是本着所谓的宽厚豁达、和谐兼容的大家之风而赞成中西医结合的,似乎不结合就不能显示出海纳百川之气度不凡;也有一部分人是从矛盾的辩证法中,强调了矛盾的内在统一性而忽视其对立性。总之,这类人绝少从哲学或神学的高度去剖析这一问题的本质。
 
人们对一个命题的讨论,往往会陷入这个命题本身所设置的陷阱。我们先不要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要先看看这个问题本身会不会有问题呢?对中西医应不应该结合这个问题,在当下强势的西医面前,如果你回答,马上就会招来反中医者,甚至普罗大众的铁杆中医、民族主义者、保守派、无视现代医学进步等各种谴责;如果你回答,那你就不得不被迫全面接受先进的现代医学所洗礼甚至同化,充其量只被吸纳针灸、按摩等一点所谓有用的古老医术,结合实际上变成了向西医的合并。这里面似乎预先设定了一个陷阱,就是中西医并不是进行平等的结合,而是结合前确定了科学的西医必然是高大尚,中医必然是矮小龊,然后假意地提供一个中西医是否结合的命题,令中医必然处于无论结合与不结合都尴尬的地步
 
如果我们撇开很多中西医结合的很多细节不说,仅仅看看这种结合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很多中医所指出的,中医的整体性和西医的还原性。具体来说,中医更擅长于缓治的养,西医更擅长于急养的治。而在所谓的“急养的治中,外伤、手术、内科急症的治疗通常被认为是西医的优势,因为这些可能致命的伤痛由西医来处理会暂时缓解甚至消除。尽管很多中医也在这几个方面跟西医争一日之长短,但不得不承认,即便在外伤和内科急症上中医同样出色,但仅仅手术一项,中医的短板是十分明显的,中医人也不得不被迫与西医结合。
 
不过,问题的关键也是在此,如果仅仅是手术一项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医必须结合,那还好理解。因为正如笔者在前面的章节说过,岐黄之术其实包括了《黄帝外经》只是失传了,那至少证明传统中医是有手术的,失传可能有偶然因素,更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而放弃手术的原因。因此,即使是中医重拾手术之刀,也与西医大同小异,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也是前面我们指出过的中医的无为可能性远远大于无能。也就是说,中西医在手术方面的发展差异很小,不发展中医手术是为了更节省效能,没有那个必要。所以,中西医在手术方面结合并不算一种真正的结合。
 
由此我们推断,外伤、内科急症才是中西医结合的主要内容。不过,就外伤而言,中西医的差异也不算是很大,充其量就是西医较为便捷和洋气,中医较为缓慢和老土之别,也就是高大尚与矮小龊,彼此对外伤的医理也大同小异。因此,真正中西医结合的主旋律,应该就是“内科急症”了,恰恰是在这个方面,中西医的医理有重大的不同有关中西医医理,我们在第三章【医学哲理】有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相关部分。这里只是画龙点睛地概述一下中西医医理。
 
如上述,如果对手术与外伤的处理不算做中西医结合的主体,内科急症才算是中西医结合的主体的话,那从医理上,西医的内科急症治疗相比起中医,必然如奥运精神般更快、更高、更强。但必须注意,中西医医理的相悖(并不像很多中医认为的医者初衷),在哲学上主要体现在一个是以宇宙中心主义而另一个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准则的,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天道人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西医的病因分析【逻辑模型】,通常只是在“人类中心主义”下的寡因、形而下因所构建的。因此,西医局部的快准狠在很多时空与中医的标准相悖(虽然也有小部分时空的交集),这也是我们在论述疗效时所强调的疗效的时效性问题,亦即中医更多的是追求大时空疗效,因为小时空疗效很多时候与生命圆并不是同相的。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化的西医药总是被诟病陷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这就令很多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们在很多时候感到十分尴尬,尽管口中宣称中西医结合比反对者有更充分的理由,但一旦落实到具体的结合的时候,就难免产生上述理念上,但本质上是彼此公理系统相悖的问题。一方面,中医们知道西医的急症高招往往会埋下无穷的祸根;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医大时空疗效的不自信,在强势的现代医学疗效观的迫使下,中医自己又对小时空疗效也趋之若鹜。这种极度矛盾的心态与行为,造成了大多数中医长期以来堕入了黑格尔的唯物辩证法的诡辩中,即既主张中西医结合,又不能解释彼此理念上冲突应如何结合的问题。西医的小时空疗效往往成为了主流被赞美,而中医的大时空疗效反而被冤枉为慢郎中这是由于现代很多中医并不明白中西医医道上重大分歧,和由此而引出的在生命圆层面上中医的疗效更具效能所导致的这也使得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以中医放弃自己的理念,向西医看齐的过程。
 
② 不可以结合很显然,反对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往往比支持中西医结合者更为睿智,他们一早就洞悉了支持者所未能察觉的问题,那就是上面所述的中西医理念或(哲学元)公理系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当然,这种深层上的冲突是源于中西文化乃至中西方文明的对立性,这种对立性充斥在几乎所有的领域,医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从世界历史上看,最早搞中西医结合的实际上是日本人,从16世纪日本开始与荷兰人通商贸易以后,就向荷兰学习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形成了一门【兰学】,其中就有西医。当时的日本医生都是认识并能用汉字书写表达的汉方医师,这些医师开始接触西医并尝试汇通结合。大概尝试了2百年,结果是全军覆灭。
 
很多人会认为在不同理念下,还可以有很多医术方面的共享,就像驾车方向虽然不同,但车和驾车技术并不会受到方向的影响一样,中西医结合也是大有可为的。但反中西医结合者认为,这种论调其实在和稀泥因为每一项具体的治疗,都难免要在中西医理念中作出抉择,也就是作方向性的选择,二者只能选其一。如前述,对于人类治病而言,小时空疗效为大多数人求存本能或受到“人类中心主义”教育后的首选,人类似乎不可能大公无私到为了宇宙整个生态系统而作健康折损甚至生命的奉献。因此,类象国家整体利益的中医理念与私人局部利益的西医理念,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西医理念为人类所青睐。
 
建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与宇宙中心主义相去越来越远,扭曲和谐宇宙的程度越大。在医学上则体现为疾病种类的激增。人类为解决这种私人局部利益又不得不疲于奔命,不断在已扭曲的时空进行矫正,而这种矫正对于文明过速而产生的方向偏差丝毫没有作用。也就是说,人类的私人利益丝毫没有对国家利益作出让步,只是大家试图通过增加私人利益来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总体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反中西医结合者本质上并不是绝对的反对者,他们只是认为中西医结合总体效果是弊多于利,中医的整体性远比西医的还原性要高层次,与其结合后很难把握对生命圆的时空和谐度,倒不如坚持中医的谐,虽然并不是最完美,但不必担心有方向的错误。这好比确定方向但只能用马车,与不确定方向但可以用汽车,我们只能二选其一的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选择马车一样,因为马车虽然慢点,但总比迷失方向的汽车要稳妥。
 
③ 适度结合上面无论是中西医可以或者不能结合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如何结合的问题。因为正反双方都未能在“中西医如何结合”上获得共识,他们的论点都没有足够的哲学支撑,因此,正反双方的观点都有较多的破绽。
 
中西医是否应该结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就没有必要继续讨论本节命题;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又应该如何结合呢
 
如果我们透过所有繁杂的表面现象,直达中西医的本质,有关它们的关系,我们在第二章【哲学与科学】/【中医与西医】中早就指出,在哲学上,其关系实际上就是【01公理】中01的关系,也就是说,中西医的关系完全符合【01公理】的所有特性。其中最明显的特性就是:中医占3/4时空的影响力或正确性,而西医占1/4时空的影响力或正确性
 
由此,我们就豁然开朗,对于上面的两个问题就不难作出回答了。由于西医1与中医0本来就是一个事物切分的两部分,因此,首先,中西医的结合不但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其次,很显然,结合度应该是以强时空的中医为主,弱时空的西医为辅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本节的命题。
 
在具体的中西医结合中,由于手术、外伤的时空约为疾病总时空的20%左右,换言之,内科病占疾病总时空的80%左右,因此,如果外科都交由西医去处理,那中西医结合的结果,按照【01公理】的3:1原理,在治疗疾病的比例上,中医则几乎主导了整个内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为了要达到维持生命圆最大的稳定度,中医必须要主导包括内科急症在内的整个内科
 
小结一下本节,中西医是可以结合的,而且也应该结合,关键是如何结合。【01公理】已经清晰地指出,中医0的强时空和西医1的弱时空决定了中西医结合必须是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结合形式,当然,这个结论是以维持有界无限的宇宙生命圆最大稳定度为标准的。对无界无限的宇宙来说,中西医结合与否和用什么形式都将毫无意义。与传统中西医结合定性的讨论不同,这个结论有定量的规定。不过,笔者在此必须指出,这个定量类似赌博游戏中的胜率(参考本章【赌博与医 ---- 赌博与中西医】),它是一种概率的确定,具体事件通常都是围绕着这个清晰的概率作不确定的呈现,因此,这种准确性必然体现在大时空的无数次事件上,对小时空事件只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医有李》9章【天马行空之漫谈】97条【中西结合 ---- 中西医可以结合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证不治病3.13
扒去外皮 重塑“真身” ――学习钱学森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精辟论述
浅析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系统中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可行之路
西医的尴尬和中医的毁灭
《议论文.如何正确看待中西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