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慈”与“子孝”,是对等的吗?






《读书与做人》作为这种一篇一篇的文章,不像小说有情节有连贯,需要“且听下回分解”,方能知道“后事如何”,完全是片段式的领略。如果真的要在这其中找到什么联系,那便是季羡林的经历和他的思想。


为还在坚持读《读书与做人》的读者点赞,今日领读内容为《谦虚与虚伪》至《谈孝》,希望我的领读,能给大家带来精神的共悦。




1
我忍你,一辈子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中第二个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要坚持两字箴言:一是真,而是忍。


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很多“战火”都是因为没有“忍”住而发生,有些原本是一些极小的事情,却蜕变成“燎原之火”。如此想来,真是完全没有必要。


昨日,晚读推荐中,有一篇文章《我忍你,一辈子》,我甚至喜欢。那个女孩每周往返于香港和澳门,晕船吐得死去活来两次,一个月吐8次,一年吐96次,她坚持了10年,吐了近千次。


她的那段话,让我甚是心疼,然而又感动:每次我吐得想死的时候,我就想,只要忍一会儿就能见到他的。忍啊忍的,船就到了。忍啊忍的,一眨眼就过了10年。


所谓坚持一生的爱恋,就是忍一个10年,再忍一个10年,然后,就白头偕了老。


此乃小爱。


对于大爱,那些关系到民族,关系到国家,关系到人民和集体声誉和荣誉的容忍,却是一定要有底线的,不能毫无原则的。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资 勤奋 机遇=成功


分析这三个条件: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了功夫。


唯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加上天资和机遇,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3
知足知不足


“知足知不足”:一句话里面的两个“足”字,要区别对待。前一个“足”,理解为“满足”,宾语是“已经得到的(生活、愿望等)”;后一个“足”,理解为“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


区别对待这两个“足”,再来理解这句话,便不再复杂和绕口。




4
有为有不为


总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究竟何为善?何为恶?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中有定义: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者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就是恶。


更细化些: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




5
谈孝


“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现今社会,“不孝”的事情常有,然而“父慈”的情景也不多。


我小的时候,便特别羡慕别人家的爸爸,因为他们面对女儿的时候,总是会想着抱抱女儿,亲亲女儿。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这样的画面一副也没有过。甚至在我成长的路上,还一度纠结过这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爸爸不爱我。


为人父母后,相信所有的父母始终是爱着孩子的,只是方式不一样,能够用“慈”的方式来爱,是需要做父母的很大的耐心和教育艺术。


看过一段话:一想起当人父母这件事情,是不需要经过考试的,我便觉得很恐慌。


为人父母,光有爱也是远远不够,还要有教育理念,有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孩子有“同理”之心,理解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绪,进一步加以引导,在我看来,这便是“慈”。


当然,赡养父母,原本就是合乎人情的,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子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理应赡养。





昨日话题


季羡林在“性恶说”和“性善说”之间,赞成“性恶说”,认为“善”是“人为”的。你更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书友@Vicky

人之初,性本恶,善者装耶。厚黑学上也这么说的。人的出发点,都是以自己利益为重。


书友@石禾

性恶和性善对于人类来说,其认识应该更注重建立制度的前摄行为。西方按照性恶的一面制定制度和规范。中国人按照性善以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事实是制度约束人想坏都难,缺乏约束想好更难!硬指标PK软约束。我认为人生下来没有善恶概念,如同呱呱坠地的婴儿,哭着喊着,先要活下去,才能从后天形成善恶,恶不一定是天生的,但善必须是人为的。


书友@追梦

人之初,性本恶,恶者,自私,贪婪也,后天的教育,才能变善。

你看婴儿,幼儿,有本性而无恶性,儿童就开始有意识的反抗,破坏,这是不满,所以需教育。


书友@Cissy lu

我觉得我还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小一些儿童有意识的反抗、破坏可以算是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大人眼中的反抗可能仅仅是小孩子为了表现自己是个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


书友@一念花开

性本无,善与恶源于教导!三岁不驴,到老是个驴驹子!


书友@一叶舟baby

“学好要三年,学坏只要三天”或许这就是人性本恶所影响的吧。


今日话题


在中国物质匮乏的年代,生存占据了父母大部分精力,“父慈”有时候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教育匮乏的日子,“子孝”变得岌岌可危。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慈怀共读十月共读书目,点此了解!


点击这里,立即购买10月共读套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叛逆孩子的背后,或许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听心语教育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家庭教育理念
亲子关系 | 给我一点自由—200份亲子关系问卷说出孩子心里话
做父母,不得不面对的十大教育问题
4张家庭教育表,点醒无数家长——“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