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隍——忠臣义士魂化的保护地方之神

城隍——忠臣义士魂化的保护地方之神

    小时候展转迁徙于西北诸省省会,常去城里的风景名胜游玩。对于名寺古刹,倒没有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唯有对城隍庙情有独钟。因为,时过境迁,市俗文化已经取代了那个道家文化的神圣处所的神秘,尊崇色彩,把它变成了百戏杂耍,土产杂货,能满足小儿们口腹之欲和嬉戏乐趣的场所。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城隍庙,保留了本该由丰都城祭祀的十殿阎王,轮回宝殿和十八层地狱,惩恶扬善,教化百姓,儆示贪官污吏,曾在我们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城隍神也就成了我国民间崇信的重要神灵之一,它以守护城池、保障治安、掌握水旱等为主要职司。

    在中国,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初唐宰相)、李德裕(中唐宰相)、李阳冰(李白族叔)、杜牧(晚唐大诗人)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因为守护城池、保障治安、掌握水旱等是城隍的主要职司。所以,朝廷和地方为了彰显英烈,教化万民,民间也为了尊崇和景仰,共同选择了地方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并把他们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礼贤下士,声名播于四方的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他本身就是楚国的令尹(宰相)。上海祀以智谋之士,精于世道,为朱元璋青睐的上海籍孝子秦裕伯,他的英灵曾托梦于入关的清将,庇佑了上海一带子民免于刀兵之灾。北京祀元末民族英雄,慷慨就义于大都的南宋最后一个状元郎文天祥、民族英雄杨椒山。杭州祀广东海南人,明朝永乐元年(1403)任监察御史,刚正不阿,惩治贪官,为人正直敢言,连豪门都怕他三分, 生为直臣,死为直鬼,为万民称道为“冷面寒铁”的周新。会稽(绍兴)祀唐初越州总管庞玉。庞玉从太宗力战有功,出任越州,威望甚著,惠泽在民。及卒,邦人怀之,祀为城隍神。南宁、桂林祀福建晋江人。宋神宗赵项熙宁年间任辰州(南宁的旧称)知州的苏缄。他是一个民族英雄,以3000士兵和城中百姓,抵御交趾(越南)来犯强敌,弹尽援绝,掘鼠为食,守节殉国的义士。

    五代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两宋尊崇理学,更以忠臣义士为天下榜样,重视隍庙祭祀。到明太祖朱元璋手里,以出生于土地庙里的小沙弥得为九五之尊,更相信冥冥中神灵的庇佑(土地的上司即为城隍),于是于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而且将各地的忠臣义士,御封为当地的城隍,如明孝宗年间(1488—1506),封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为福州城隍,封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为兴化府城隍爷等等。

     

             

 兰州府最繁华的地段在张掖路,张掖路中段靠北,毗邻我家故居官升巷(今大众巷)百米远近的一条平行巷子内,便是兰州城隍庙。这庙建于宋代,祭祀西汉荥阳之战,被楚军重围,以诈降计,假扮汉中王刘邦,慷慨代其赴死的义士忠臣纪信,故亦名纪信庙。明代重修,改祀城隍,有大门两道,一为忠烈侯坊、一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殿堂两重,高台上有享殿和正殿,两厢则为阁楼静室。解放后的庙宇是清代乾隆时遭遇大火后又重修的。庙中已不见了神像泥塑,成了游人庙会,百戏杂陈,鉴赏交换文物字画的地方。建国之初,各种展览宣传在这里面向市民。1958年破除迷信后,一切圣像和宗教的遗迹都不存在了,完全变成了一个杂货市场。改革开放后才恢复了点书卷气,成为文物字画交易和艺人献艺的处所。不过明清式的古建筑,被包围在钢筋水泥的巨大匣子中。显得忠臣义士的道德力量,精神图腾,在利禄为核心的某些现代文明面前,已经古老而式微了。

      

    西安钟楼以西,西大街中段路北,有五间木构大牌坊矗立在面前,斗拱飞檐,气宇非凡,蔚为壮观。牌坊前原来有一对铁狮子镇守,山门内百米长的青石甬道两侧威武雄壮,“帅神”相对守护。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阁、钟鼓楼、二山门、戏楼、牌坊、大殿、二殿、牌坊、寝殿。两侧则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共33宫。这一庙观布局整齐,左右对称,规模宏大。碧瓦丹檁,雕梁画柱,巧夺天工,美伦美奂的建筑就是西安城隍庙。它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及道教文化的圣地。从明清到民国,再经过文化大革命,战争毁灭,人为破坏,许多殿宇,包括前面的钟鼓楼都不见了,东西道院,也已变成了南来北往的商贾的商铺。如今,只有二山门内的戏楼还可以看出昔日的辉煌,后面的七间大殿,还供着城隍,供西安人祈福参拜。

      

  小时候的我,对于宗教诸神的概念,那时候还是零。只是喜欢庙院和两廊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关中人绣制的布老虎,虎头鞋,花伞,书包,小雕塑,木刻娃娃,以及让人馋涎欲滴的糖面人,棉花糖,炒板栗,和转盘赌与西洋景。领略花花世界的五颜六色,市井人情,风俗图画。碰到庙会日,大戏台上会有西安著名的易俗社登台演出,那粗犷,高亢,激昂的花脸吼那么一嗓子,真可以声震华宇,大气磅礴。而穿黑衣的女戏子们,放开唱来,总是悲悲切切,让人柔肠寸断。

    后来,我才知道,西安城隍庙统领西北诸省城隍,为天下四大城隍庙之一的都城隍庙,其规模建制上比王侯,辉煌壮丽。被战火毁了的许多建筑,是拆除明朝王爷朱爽的府第,利用其砖石木料重修的。但我所见到的它,已经衰微了,和豫园一样,完全变成了小商品市场。失去了他以纪信这样的义烈志士为楷模,教化大众的本意,更多了点铜臭味。

 

 

         西宁城隍庙在城西北府后街,如今叫做解放路。庙宇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四亩多,有山门三间,门前石砌台阶,左右石狮旗墩围杆刁斗,山门对面有青砖照壁,高两丈,宽三丈,刻有花纹图案。门内建有钟鼓楼阁,门楼戏台,正殿、廊房、牌房、花园、书房等规模井然。全庙建筑属传统式飞檐大屋顶,绘画雕刻,尤显瑰丽,廊房内的壁画--劝善图,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是西北地区保护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小时候,这是西宁城内唯一可玩的古建筑群。后来上了西宁二中,沿北环城路家属院,爬过旧城墙豁口,再沿府后街东行到文化街孔庙,常从城隍庙门前和隔壁的居士林经过。于是,闲暇时,常进去观赏游玩。这里维护着城隍的尊严和神圣。完整的院落,高大的门墙,寂静肃穆,气象森严,连庙内的陈设都使人望而生畏,觳觫萎缩,过了钟鼓楼、戏台,正中供奉阎王的大殿。大殿里供奉着锦袍玉带,威风凛凛的黑面阎王,前侍青面獠牙,手执生死薄和朱笔的判官,判官前是手执追魂牌和绳索的牛头马面,两侧力士,鬼差飞腾壁上,狰狞可怖。人们每每进到殿中,总感到战战兢兢,心中不敢存有一点杂念。后殿不见城隍,而是十殿阎王审查鬼魂一道道程序完成后的最后一道程序的施行处所——轮回宝殿。正中展列着一道巨大的金色的滚筒式的转轮,前立判官鬼差,两壁地府图画。据说阎王判了投生转世的鬼魂,一个个经转轮一转,会离开冥界,为牛为马,为犬为猪。贤哲自然转世为人,投奔母胎;阳世为恶者自然只配做牛马猪狗。更有为恶甚者,孤魂野魄,无所依傍,游走于地府,凄凉呼号,残不可言。轮回宝殿两厢殿宇陈列着十八层地狱,一道光明之路屈曲婉转,穿行其间,跨过奈何桥,可尽观地狱景象。小鬼们押解着一个个阳世为恶的鬼魂,分赴有司处置。到处是刑讯室,到处是法场。刀劈,斧砍,锯锯,刀山,火海,炮烙,车裂,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形象,栩栩如生,鬼哭狼嚎,目不卒睹。光明大道上将经过奈何桥到轮回殿转世为人的正人君子,衣冠博带,羽扇纶巾,从容地观赏着地府受难众生百象,告诫着自己,不可在阳间为恶,为人应诚信,正派,要勤政廉洁,造化大众,从善积德,万不可恣意妄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欺凌乡里。那在阴间,阎王爷是不会给你好果子吃的。十八层地狱叫你魂飞天外,皮肉不存,沉沦苦海,不得转生。即令侥幸可以魂魄轮回,也将转世为牛马猪狗,只是一个畜生。

         

    西宁城隍是汉代的护羌校尉邓训,也即汉武帝进军河湟,据有古西羌族故地之后,为了管理河湟事物,兼理西羌事宜所设置的官吏。邓训巡视河湟山川,发现这里土质肥沃,山川秀丽,于是引导古羌人盖房子,建城廓。定居务农,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蔬果,养殖家蓄,不再单以狩猎为生。他一改前任护羌校尉们粗暴专制的管理方式,而是把羌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邓训注意到羌人没有医药知识,生病后,往往请法师跳神。如再不好,性格倔强的他们不愿意拖累同伴,常常以自杀了结。就派身边的医士为羌人治病。羌人才有了医药和治病概念。邓训不仅从身体上,而且从心灵上彻底改变了羌人的生存方式。使羌人由原始部落走向农耕文明。所以,河湟居民不但供奉他在西宁北郊土楼山上,而且请他进了城隍庙,成为护佑西宁人民的“隍老爷”。

 

       儿时已成过去,数十年间,我走过了中国大小数百座城市。很少再去城隍庙游历,一是  时过境迁,各地的城隍庙在1958年的破除迷信和十年内讧的文革中不是被拆除了,就是变成了自由市场。中国人经历了信仰危机,变得拜金,自私,不畏鬼神,不辩善恶。城隍在他们心目中,从图腾到消弭于无形。先人说,“不为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可我们渐渐唯利是图,斤斤计较,为私欲不敬鬼神,不修来世。变得肆无忌惮,恣意妄为。贪官污吏甚嚣尘上,鱼肉百姓,在自己监管自己的体制下为所欲为,无所顾及。倒使我想起,城隍的历史功用。他们是忠臣义士的化身,管理阴曹地府,惩恶扬善,保护地方,庇佑百姓。他们教人从善,积德,廉洁自律,以义为先。改革开放后,我来到上海,去豫园一游,重新得睹城隍仪容。更感到虽然封建统治者为教化子民。规范道德,曾经张扬推崇过他们。但是,他们不是凭权利,凭强行灌输,甚至凭立法而施与人。恰恰相反,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土生宗教和官府的合理提倡,植根于民间传统的道德,信念之上,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以善,以保护一方生灵为主的城隍文化。如果说,我们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崇尚正义和公德的民族的话。城隍文化在潜移默化,示范儆戒,教化子民方面实在是功不可没。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后),始建之时,规模尚小,经明清两代屡次扩建,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极盛时期的清代,香火鼎盛,庙基达49.9亩。清道光以后,因社会动荡,上海政局不稳,加之解放后受“左”倾思想影响,上海城隍庙庙基不断缩小,直至1966年关闭。1994年重新开放至现在。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名将霍去病弟,汉大将军博陆侯,汉武帝托孤重臣),陈化成(鸦片战争时的抗敌英雄)。

          

  明嘉靖三十八年(1577年)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以“愉悦老亲”之意,建“豫园”。旧城隍庙成为豫园东园的一部分。1924年8月15日,旧历中元节,城隍神秦裕伯像刚刚被请出庙院,与街市臣民相见,城隍庙即发生大火,旧建筑成为瓦砾。后来上海帮会头子杜月笙,黄金荣为了商业利益,以钢筋混凝土重修庙宇。这就是今日的上海城隍庙。第二次鸦片战争于吴淞口殉国的清江南提督陈化成塑像,是淞沪抗战时,市民从陈公祠请出,祀于此,保佑一方百姓的。

      如今,这里百戏杂陈,风味小吃,特色土产,琳琅满目,成了上海滩著名的美食出处,优游之地。那忠臣义士,自然龟缩于一地,已被喧宾夺主了。

       从这里进入一处古香古色的庭院,九曲桥三步一折,纵向架在荷花池上,优优雅雅地通向了湖心亭。坐亭上,依栏望去,在西洋高楼包围的上海中心,竟然有这样一处帘幕深深,杨柳堆烟的场所,不由人不为之亢奋。一带画廊,一带楼阁,庭院相连,小溪,山石、曲径蜿蜒其中,游人如蚁,不绝似缕,却没有人介绍说明园中的一切。我只能信步走去,自得其乐。三穗堂、万花楼、得月楼、两宜轩等造型各异的楼阁点缀在园林各处,和人工造景相互衬映,到也恰到好处。这里,闲来倒是一处留连缱绻的好去处,同时,使人们不至于忘记,这里,恰恰也是江南。

 春节将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祭祀城隍,逛庙会的时候.昔日城隍在否,可否劝人弃恶扬善,造福一方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南宁,三街两巷“:南宁城隍庙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静海县城隍庙
[转载]谒纪公庙
广州城隍庙
76、 吴令
羌城玉皇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