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奔豚气病豚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豚脉证治第八

读书 2006-11-15 23:30:22 阅读86 评论0 字号:

奔豚气病豚脉证治第八
【要求】
1、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
2、掌握奔豚气病的辨证论治。

【概说】
1、何谓奔豚?
①豚指小猪,其病发作如小猪之奔突。
②指河豚或江豚(江猪),“状如蝌蚪,大尺余,颜色清白”,潜伏于江河湖泊,遇狂风暴雨则奔腾而出。(尤:豚,水畜也)
此病发作突然,痛苦欲死,和现代医学中的 发作性胃肠神经官能症,特发性胃扩张,癔病等相类似。

2、与《难经》“肾积奔豚”不同。
《难·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难经所论奔豚,其实是五脏积聚中的肾积。《巢氏病源》中既有积聚篇的肾积奔豚,又有气病篇的奔豚气,故知奔豚有二:
一为阴寒内盛,结气从少腹向上冲逆,即难经之“肾积奔豚”;
二为剧烈或长期的情志刺激,所致气结不行,逆而上冲,即所谓气病奔豚,亦即本篇所论“从惊恐得之”的奔豚气病。

3、肾积奔豚和奔豚气病的区别:

肾积奔豚—素有积块,有器质性病变,发作时疼痛上至心下,上下无时,久久不已,发作后包块依然存在。
奔豚气病—平时无积块,无器质性病变,少腹部突然起包块,属一时性的气聚,发作持续数分、数小时不等,精神症状显著。

一、奔豚气的病因及主证(1)
一、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讨论】
1、病因是精神刺激
此条疑有脱简。着眼点应放于“皆从惊发得之”,后面反复强调“皆从惊恐得之”亦可佐证。
“惊”在这里不是单指惊吓或恐惧,而是包括怒、忧 、思、悲、恐、惊等情志因素,故《巢氏病源》云“奔豚起于惊、恐、忧、思。”
本篇所论奔豚气,是言 “气” 从下而向上逆冲,说明病源是在“气”,与“肾积奔豚”不同,篇名作“奔豚气”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2、主证是“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这是一种主观自觉症状,客观他觉并无所见,是一种发作性的证候,不象肾积奔豚那样可触及包块,只是单纯感觉到气从少腹直向上冲胸咽,多是功能性病变。故其发作时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止块消,诸证消失,健康如常人。

二、肝郁奔豚的证治(2)
二、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讨论】
1、原文分析:
气上冲胸是气从少腹起,随冲脉上冲至胸部;腹痛是脘腹部疼痛,但以少腹部为甚。乃因肝气上逆所引起,肝郁横克脾土,故脘腹疼痛。
再从往来寒热也可知其病在肝,但此非奔豚气病之必见证。
2、病机分析:
本证乃因肝气郁结,化热上冲所致,治当养血调肝,和胃降逆。故奔豚汤适用于肝郁化火之热证,病情属寒者则不宜用本方。
3、方药分析:
方中用甘李根白皮(即去粗皮的第二层白皮,苦楝皮、竹茹同)降奔豚气,又可清热止烦;葛根、黄芩清热平肝,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养血,生姜、半夏和胃降逆,共收养血调肝和胃降逆之效。亦可合旋复代赭汤。
甘李根白皮即李树根的白皮,苦、咸寒、清热下气,可治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外台》治奔豚气十三方有八方用本药,可知其在古代就是治疗奔豚气的常用药。
附:(曹颖甫)予尝治平姓妇,其人新产,曾有仇家到门寻衅,毁物谩骂,恶声达户外,妇大惊怖,嗣是少腹即有一块,数日后,大小两块,时上时下,腹中剧痛不可忍,日暮即有寒热,予初投以炮姜、熟附、当归、川芎、白芍二剂稍愈,后投以奔豚汤,二剂而消。(曹颖甫《金匮发微》)

三、误汗所致寒性奔豚证治(3)
三、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词解】
1、烧针:又称温针,即针刺入后,再用艾绒裹在针柄上燃烧,为针灸方法之一种。
2、一壮:每烧艾柱一枚,称为一壮。

【讨论】
1、原文语译:
病人原患太阳病,经过发汗后,又用烧针法迫其汗出,烧针部位的肌肤外露,受寒而起红色核块(针刺周围红肿),很可能会发奔豚,其主证是自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到心窝部,处理的方法应在红色核块上各灸一壮,再内服桂枝加桂汤。

2、此条从 “正” 方面考虑是 阳虚。
发汗伤阳,再加烧针,更伤其阳;从“邪”方面考虑是外受寒邪,寒性收引,寒凝血瘀,阳一伤再伤,外邪乘虚而入,故出现阳虚阴盛,内外皆寒之象。法当内外同治,双管齐下。

3、加桂当加何药?
汉时桂枝、肉桂不分,后世多加肉桂。《外台》治奔豚气多用桂芯。临床可根据病情而定,诚如章虚谷所云“苦平肾邪,宜加肉桂,如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也。”
四、水饮欲作奔豚证治(4)
四、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词解】
1、脐下悸:肚脐以下(小腹部)有跳动感,是蓄有水饮之证。

【讨论】
从“脐下悸”这一主证可测知下焦素有水饮,因水饮内动而见脐下筑筑而动。
出汗多,汗为心之液,故心阳亦虚,水饮内动,有欲作奔豚之趋势。故知心阳虚加上水饮才会发为奔豚。心阳虚是主因,水饮是诱因。
此外,还可见二便不利,苔滑等证,治当通阳利水为法,可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方名 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病机 汗后感寒,阳虚阴乘上冲心胸 汗后阳虚,水饮内动,有上凌心胸之势   
病情 较重 较轻   
主证 “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至心”已发奔豚 “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治法 助阳散寒,平冲降逆 通阳利水 培土降逆   
用药
特点 主用桂枝,配伍生姜以散太阳寒邪,加重桂枝以平冲逆 重用茯苓,并用甘澜水煎药,以泄水邪,加重大枣以培土 

按:上二方皆为寒性奔豚而设,方中桂枝、茯苓为要药。寒性奔豚其标是水寒邪气为患,其本是阳气内虚,故《外台》治奔豚除常用桂枝、茯苓外,常加人参、干姜、附子以扶阳气,可资参考。

结   语
病因:1、惊恐    2、汗后烧针多感寒  3、素有水饮,又感外寒。
病机:虽有在肝在肾之不同,均上干心胸,都与冲脉有关。
主证: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甚至咽喉。
            
1、肝  郁 气 冲—腹  痛,往 来 寒热—调肝和胃—奔  豚 汤


治疗  2、阳 虚 受 寒—内外皆寒,核起而赤—助阳降逆—内外并治                                  
3、阳虚水饮内动—脐下跳动,欲作奔豚—通阳降逆—茯苓桂枝甘草大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谈“奔豚病”
仲景治疗水气病的苓桂剂方证研究
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证几则(还可以治鼻炎?)
名医经方之苓桂白甘草汤证2
水气病用经方分类证治
(转载)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证几则(还可以治鼻炎?)(经方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