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安徽古建筑历史详解

不读徽州建筑,就不能真懂明史。中国封建社会中,帝王的官殿、坛庙和陵墓,是最重要的一类建筑。宗教建筑在安徽古建筑中占有相当比重。

颂扬禹绩的“禹王官',表彰管鲍之交的“管鲍祠”,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乌江所立的“霸王祠”,神医华 佗'华祖庵',诗文大家陶渊明种菊处的'陶公祠',清官包拯“包公祠',书画家米芾挥毫作画处“米公祠” 等,更有一类纪念李白的建筑。

安徽主要古建筑vs现代交通旅游对比图

古代交通旅游图

二十一世纪旅游图

安徽古建筑发展史

由于安徽地跨江淮的特殊地理位置,它成为了中原四方文化的交汇地。在这里有过璀璨的建筑文化,也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

只可惜,木建筑难存,早期实物,在历史长河中悠悠逝去。

1、徽州早期为干栏式建筑

据考古发现,安徽新石器时代遗址很多

繁昌县缪墩遗址居峨溪河冲积地带,出土的成片木桩遗存上有砍削痕迹,根据其排列方式可推测为干栏式建筑。

又根据另一同属越地中的古驿道、青戈江可舟楫,进一步证明徽州早期属于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可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防蛇虫猛兽之害、有效利用空间、一房多用、防震的作用。

2、奴隶社会夏商时期,安徽建筑开始兴起

夏时,禹治水受到众多首领拥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涂山之巅建立禹王宫,流传至今。

而后汤推翻夏王朝,在亳州市建立汤王衣冠冢,据史料记载,曾经东建桐宫为宰相伊尹居所,西有桑林为汤王祈雨之处。

3、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解放,建筑规模扩大,风格古朴凝重

该时期,附庸奴隶制的严格等级建城制度崩溃,生产力增强,城市规模扩大,许多的城池在这个时期蜂拥而至。

重要城市有寿春城、临涣城、谯城、城父城, 钟离城,以及汉宛陵城。

其中寿春城是楚的最后郢(ying,三声)都,方圆20多平方公里,官殿遗址规模宏大,从出土的砖、瓦当等能看出此时期工匠高超的工艺和结构水平。

在柏家台出土的一座大型宫殿建筑遗迹,总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彰显了当时的繁华和宏伟。

4、魏晋南北朝,风格转折,圆润成熟

当时,木构技术日臻完善,佛教传播,带来了印度建筑雕刻细化的影响,工人制作更加精致巧妙,风格不由自主地由粗狂走向细致。

同时也因为佛教影响,佛教建筑也在三国时期兴起当时已有佛寺20余座。

另一方面,由于战事频繁,城墙、楼台、地道等防御建筑不得不变得圆熟。重要的遗址有合肥三国城、通遥津古战场和教弩台、六安东古城、舒城周瑜城及毫州古运兵道。

5、隋唐宋明清,建筑成熟

此时期,各种栏楼兴起,诗文也多赞美,“浮屠对峙,楼阁参差”,“廊庑皆阁道,泉流其下'。

贞元年间,庐州城外加砖防护,为安微最早的砖城,位于滁州市城西关山的清流关。皖南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明清祠堂、文社,这些木构用材硕大,有唐宋建筑作法和遗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唐宋木构面貌。

现存的古建筑,基本上建于宋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建筑,更是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甚至有人说,不读徽州建筑,就不能真懂明史。

亳州花戏楼

花戏楼坐落于毫州市城北,为大关帝庙的山门及戏楼,建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大关帝庙系山陕药商集资兴建,具有娱乐、祭神及商务功能,又称山陕会馆。

花戏楼是清代雕刻中罕见的精品。

南面接为一组门坊,三间四柱五楼门坊居中,字匾上刻有“大关帝庙”。拱门前有一对石狮。两侧对称分布钟楼、鼓楼。

北面搭为戏台,凸字形平面,便于演出。木构歇山顶,飞檐有翘角,五彩琉璃屋面。柱坊上有垂莲、悬狮、鳌鱼等彩绘动物。中间建有藻井,环围大木透雕三国十八出戏文。前檐悬挂木联:“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上挂“演古风今”匾额。

花戏楼承接南北建筑风格优长之处,外砌澄泥水磨青砖,拱门,梁柱用料硕大,敦厚沉稳。在细部处理上,也是精雕细琢,不失南方木构的绮丽。

蒙城万佛塔

万佛塔坐落于蒙城县城关东南隅,南朝梁武帝天监 年间(公元502年~519年)始建,初为七级。唐贞观三 年(公元629年),尉迟敬德监工重修,北宋崇宁年间(公 元1102年~1106年)原址重建,其时属兴化寺,故又名兴化寺塔。

塔为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边形,高42.6米。 塔身依旧由水磨青砖砌造、内、外壁遍嵌褐、黄、绿三色砖,砖上雕有8000余佛像,故称'万佛塔'。

第一层塔身最高,实心体下部,梯道上部,塔北面开正门。塔二至四层平座以仰莲莲瓣承托,再往上只出小平台。七层以下东南西北四面均开壶门,其余四方砌作假窗。八至十一层门窗逐层转换,上下错置。十二、十三层无门。

自下而上,腰线渐收,轮廓优美。

万佛塔也融入了南方细致化的砖塔构筑法,属北风南韵,结构上也是层层递换,独创新高。另外,塔下的方形地宫,其宫壁上雕镌着取材于佛经的浮雕,保留了魏唐风格,史学价值极高。

明中都皇故城、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西7.5公 里处,为明太祖朱元璋父母的陵墓, 其先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葬 于此。朱元璋登基后,议改葬,未果, 决定原地扩建。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动工,洪武十六年(公元 1383年)竣工。初号英陵,后改为皇陵。

凤阳明皇陵有三道陵垣,分为皇城、砖城、土城。

皇城周长251米,四门红土泥饰。

砖城周长约3公里,北门内神道两侧,神道南端左右碑事分立朱元璋撰“皇陵碑”和“无字碑”,东西有32对华表及石像生对立。因为皇陵在南部,所以陵墓、殿宇、门楼都北向中都城,以北为正门,斜向东北,相比一般陵墓东为正门而言,十分特有。

土城周长约14公里。

墓体平顶覆斗式土堆,高10米,植以松柏。陵墓有享殿、金门、红门、御桥、碑亭、神厨、宰牲厨、祠祭署等祭祀建筑。

明皇陵风格规整、布局大气,在中国陵寝制度中,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墓体设置上接汉唐,神道开门方位又略作了调整。

然而,明皇陵的殿宇门楼在明末农民起义时已被焚毁,只遗留石像生和碑刻、陵体等。

刘禹锡陋室

陋室坐落于和县城内,是唐代诗人、政治家刘禹锡 (公元772年~842年)谪任和州刺史时的简陋宅第,始建于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为此宅写了脸炙人 口的《陋室铭》,由柳公权书碑,置于室前。原室与砷年 久俱毁,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碑铭复制于1920年,后又多次修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国建筑形态本身,不似西方建筑以“雕刻化”表意,而常借诗文楹联,拓展其意境。

从书中可想象出,陋室在不高的山岗,旁边有一处不深的池塘,一座三合院,由正房、 东西厢房和门廊组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室前有石铺小院,石台阶,室后有小山和龙池。

意境优美,风景静秀。

齐云山道教建筑群

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北,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石门寺,自宋始为释道二教繁盛之地。明嘉靖帝题“齐云山”匾额,御赐“玄天太素宫',道教圣地齐云山便名扬于世

齐云山道教建筑,多在于中部的月华街景区。

月华街布有宫观、院房、民舍等依山而筑的月牙形建筑群,因街心有一弯月形水池得名。现有太素宫遗址、兰谷道院、胡伯阳房、镜台道院、梅轩道院等古道房遗留。

太素宫西紫霄崖下的玉虚宫,始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宫前有明代江南才子唐寅撰写的《紫需宫玄帝碑铭》,碑高7.6米,宽1.4米,夺江南碑林之冠。

齐云山道教建筑依山而建,得景随形。远远望去,或隐或显,山群秀丽、怪石云烟,与道士羽化登仙的“洞天福地”境界一致。

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坐落于桐城县城中心,始建于元延祐初 年(约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年易今址重建,后屡经废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至五年(公元1864年~1866年)修建。

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照壁、门楼、泮池、大成门、文昌祠、崇圣祠、东西长庑、大成殿、明伦堂等。以大成门为界,分成前后两进院落。主体建筑大成殿,立于后院北端台阶上,前眺大成门,左右接长庑,院落深周,中进渴通道铺以石径。

文庙是被认为与当地的文运相联的建筑,中国建地方文庙,是希望当地文风昌盛。桐城文庙建成后,清代文坛上也确实出现过影响深广的“桐城文化”。桐城文化本质上是正统的儒家文化。

徽 州 木 雕 博 物 馆—— 绩 溪 龙 川 胡 氏 宗 祠

胡氏宗祠坐落于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该村古称龙川,故称龙川胡氏宗祠。宗祠始建于宋,明嘉请年间 (公元1522年~1566年)兵部尚书胡宗宪主持重建,清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再度修葺,其建筑型制与雕饰,仍保留了明代徽州建筑艺术风貌。

宗祠坐北朝南,东西对称,砖木结构,三进七开间。 由前至后依次升高,由影壁、广场、门楼、庭院、廊院、 廊庑、享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组成,总建筑面积1564 平方米。门楼为重檐歇山顶,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架构,仪门上彩绘以门神,石鼓相依,石狮对峙。宗祠主体享堂,有48根立柱和54根梁枋,明间采用减柱法、上头设祭龛,上方悬挂双龙祥云匾。

梁枋、替木、叉 手、斗秩、雀替、博风、权拱、隔扇、驼峰、平盘斗,都被精美雕刻。取材上,既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人物、 动物、植物,又有铺设变化巧妙配置的几何纹样。表现方法上或简练粗放、典雅拙朴;或精湛细腻,玲珑剔透, 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十分大气宏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会馆——商贾云集,盛极吴中
什么是安徽的人文底气?看完这份安徽国保全辑就懂了
中国旅游地图揽胜- 安徽亳州
安徽亳州——花戏楼
安徽亳州花戏楼砖雕
集邮欣赏之风光明信片系列-FP.12 安徽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