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八大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一家成立于1945年的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即第一部多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同时也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1948年北平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优秀影片。同时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等传统戏曲片。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少量样板戏影片外,基本未拍故事片。1976年后,北京电影制片厂除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边城》等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外,还摄制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小花》《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迷人的乐队》等。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中国电影老企业,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1950~1952年,由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896年,中国第一场“西洋影戏”的放映在上海举行;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制作完成;1921年,中国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电影故事片在上海诞生。1950年,上影拍摄完成了建厂后第一部故事片《农家乐》,1953年,上影创作了一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家》等影片,为新中国电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成上海电影制片公司,1958年转为成立上海市电影局,下辖江南、海燕、天马3家制片厂和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以及电影技术供应厂、电影演员业余剧团、电影乐团、电影发行公司等10个单位。这期间创作的《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老兵新传》等影片再次创造了一个新的高潮。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筹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建厂初期,主要摄制军事教育片和新闻纪录片。1955年,增加了摄制故事片的任务。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做为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历来为观众塑造传播了诸多优秀军人的荧幕形象,同时在旗下设有王佐影视基地和湖北影视基地,成为了一家集摄制故事片、战地纪实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其代表作品有:《永不消逝的电波》、《柳堡的故事》、《战上海》、《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回民支队》、《战斗里成长》、《英雄虎胆》、《黑山阻击战》、《长空比翼》、《五更寒》、《万水千山》、《狼牙山五壮士》、《激战前夜》、《海鹰》、《脚印》、《渡江探险》、《红霞》、《赤峰号》、《野火春风斗古城》、《奇袭》、《林海雪原》、《苦菜花》、《地道战》、《地雷战》、《哥俩好》、《槐树庄》、《抓壮丁》、《夺印》《秘密图纸》、《农奴》、《突破乌江》、《怒潮》、《雷锋》等。

珠江电影制片厂

珠江电影制片厂是一家筹建于1956年,于1985年正式成立的综合性电影企业,其历来就以电影制片为主要经营业务。发展至今,其不仅技术先进,而且规模也十分庞大,在旗下分布着多个管理部门和分子公司,像《南海潮》、《大浪淘沙》、《七十二家房客》等具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都是由该制片厂制作。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南海潮》、《大浪淘沙》、《七十二家房客》、《跟踪追击》;改革开放初期的《海外赤子》、《乡情》、《雅马哈鱼档》、《孙中山》、《廖仲恺》;近些年来的《冼星海》、《心香》、《情满珠江》、《安居》、《漂亮妈妈》、《邓小平》等。

峨眉电影制片厂

峨眉电影制片厂是四川的一家电影制片厂,是1959年7月1日正式挂牌的,郭沫若为他家乡的电影制片厂亲笔题写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厂名。当时它是全国六大电影制作基地之一,其历来就以电影拍摄为主要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电影重要的生产基地,几十年来,峨影先后共摄制了各种类型影片、电视剧共计400余部(集)。先后计有20余部故事片、电视剧及科教片在国际、国内获得过50余次奖项。峨影的对外合作拍片业务开始于60年代。

自70年代末以来,已先后成功地与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国家和地区众多的影视厂家或机构,合拍、协拍故事影片40余部。不仅先后拍摄了400多部各种类型的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还和日本、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影视厂家具有相应的合作。代表作品《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红衣少女》、《枫》、《焦裕禄》、《被告山杠爷》等。

西安电影制片厂

西安电影制片厂现主要指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其始建于1956年,主要成立于1958年。其自成立以来,就以生产故事片为主,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西影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总共获得国内外奖项300多项,出口影片80多部,占中国大陆出口国的所有电影总量的1/4多。代表影片《老井》、《红高粱》、《图雅的婚事》、《美丽的大脚》、《西安事变》、《我的一九一九》、《大话西游》系列等等。

潇湘电影制片厂

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湖南电影制片厂,1958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新建湖南的电影制片厂。1961年底,湖南电影制片厂停办。1977年湖南电影制片厂再次成立。1980年该厂更名为潇湘电影制片厂。作为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国有电影制片单位,潇湘电影制片厂曾经拍摄过许多的电影佳作:《那山那人那狗》作为低成本文艺片的典范至今仍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声誉,并创造了外语片在日本票房的最高纪录。

被奉为武侠经典之作的《新龙门客栈》,一直被观众津津乐道,让人百看不厌;而《湘西剿匪记》、《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刘少奇的四十四天》、《秋收起义》、《国歌》、《英雄郑成功》、《毛泽东在一九二五》、《毛泽东去安源》、《郑培民》、《青藏线》、《袁隆平》等一系列影片则是潇湘电影制片厂主流影片创作上的代表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中国历史上,几家国有制片厂
老电影宣传画.带我们穿越60年
【文艺常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
老电影推荐 |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第一位新中国的女导演
老电影 故事片《智破奇案》 上海电影制片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