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碛口古镇【转载】

       

碛口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对望。碛口距临县县城50公里,距太原市230公里。

       碛,在当地人的说法里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发源于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的湫水河流经临县,在碛口汇入自北向南滚滚而来的黄河水,在这个交融点,有一段暗礁式石槽,把本来百米宽的黄河缩小到不足八十米宽,落差近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这就是号称“黄河第二碛”(黄河第一碛,壶口瀑布)的“大同碛”。正因为此,让碛口受益,遂成为繁荣一时的水旱转运码头。

       在碛口兴盛时期,大批上游的船只满载着粮食、麻油、碱、盐、药材和皮毛等商贸物资通过黄金水道黄河运送到碛口,因为“大同碛”的“阻隔”,只能再通过陆路,转运到晋中、河北、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地,回程时,又把布匹、绸锻、茶叶、陶瓷和洋货等通过碛口转水路逆流而上,运送到陕、甘、宁、蒙等地。清朝中晚期和民国初年成就了碛口历史上最辉煌的二百年。 

铁路的兴建取代了黄河水运,南来北往的货物不再需要经过碛口转运,碛口的地理优势便不复存在,这里的繁华就日渐凋敝了。但在黄河的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

 

1、早上七点从太原出发,约下午一点多到达我们入住的碛口客栈。客栈座落在碛口镇的核心地段,距黄河仅仅一条道路之隔。门前的一条石板路实际就是一段黄河堤岸,应该是碛口镇沿黄河堤岸的最窄处,仅能容二辆车错开,我们的大巴司机可能没走过这段路,径直把车开到了客栈门口,虽说方便了我们,但把整个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安顿好住处,放下行囊,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黄河边拍摄。

 

2、碛口客栈大门。说是客栈,实际也是一个有200年历史的古迹。在碛口商贸的鼎盛时期,这里叫“四和堂”,是以仓储兼转运批发的粮油货栈之一,亦是当时碛口最大的油店。1940年碛口解放后,八路军120师在四和堂原址投资开办了“新华商行”,专营货物的运转,繁荣了边区经济。全国解放后,四和堂演变为碛口粮站。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粮站乔迁,四和堂闲置,随之大面积坍塌。 随着碛口在美术、摄影人士及驴友中知名度的提高,2005年,本地人张庆德集资购买并开发为碛口客栈,遂成为接待往来游客的主要大型客栈之一。

 

3、碛口客栈的木制招牌立于黄河边,透出古朴风韵。

 

4、碛口码头,当年由西北各省的大批商贸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这里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可以想像,船筏穿梭往来,船工上上下下,驼铃声声回荡,是何等的繁荣景象。  

 

5、碛口码头的坡道,当年,无数的货物从这里搬上搬下,一片繁忙。

 

6、石板巷连着黄河堤岸,通向后院的库房。当年,骡马驮着货物从这里进进出出。

 

7、当年在碛口古镇,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及服务型店肆有300多家,如今临街的几家已成了当地特色小食店。

 

8、当年的货栈

9、客栈门口的石狮下,当地人向游客售卖自己亲手缝制的布老虎、虎头帽等工艺品。

 

10、手工相当精致

 

11、回到客栈,仔仔细细地观察了整个客栈的环境。客栈由两个大四合院组成,进大门后是前院(东院),可停放车辆,两层楼的房子,一层为厨房、餐厅,二层是客房。

 

12、前院的一层餐厅与二层客房,小窑洞每层并排有二十多孔。

 

13、镜头拉近,在一层的檐廊中居然坐着二位穿着清凉的老外在用餐,这让我很意外。碛口,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她们却只身来到此地,相信一定是被层层叠叠的窑洞式建筑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相信她们一定是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14、前院层叠的建筑

 

15、后院(西院)上下二层都是由昔日储油存粮的窑洞改成的客房。 窑洞前都加有很宽的檐廊,客人可以在廊下闲坐,即可遮雨又可纳凉。照片中一层桌椅正对着的就是我住的窑洞客房,房内设施很简陋,一个能满足基本要求的独立卫生间(我的二个朋友房内没有卫生间,要从二楼跑到一楼洗漱,相比他们幸福多了),三张小床,一台旧电视机,别无它物。 虽条件一般,但想到那是200多年的古迹,晚上可以枕着黄河的涛声入睡,这些困难实在算不得什么。

 

16、每个窑洞门前挂着竹帘,掀开竹帘,门上挂着的锁是老式的铁挂锁,房门开启时门会吱呀作响。房门钥匙不会交给客人,穿在一个大铁圈里由服务员统一保管,需要时到服务室叫服务员来开门。因为进进出出的人太多,也因为这里的服务员服务意识不够,叫多了服务员会流露出不耐烦,言语也显得生硬,索性将挂满钥匙的大铁圈放在服务室的窗台上,由客人取了自己开,开完再放回去。照片上左边窑洞竹帘边窗台上的圆形物就是大铁圈,谁都可以去拿。也许是小人之心,真担心放在房间里的相机、镜头、电脑啊!但愿这里纯朴的民风能永远保持下去。

 

17、古朴的装饰

 

18、沿着石楼梯可以走上二层,一层的窑顶就是二层的庭院,所以,二层窑洞的进深要比一层小一些。

 

19、二层窑洞前的柱廊,廊内摆着八仙桌和条凳,客人可以在此小座。

 

20、二层窑洞客房,花格窗,透着轻快。

 

21、二层露台上摆着二个石磨,看起来已经有点历史了。

 

22、抬头望屋脊上的吻兽,明显有后修补的痕迹,应该不是原物。

 

23、听涛阁,也叫望碛楼,连接着客栈的前后院,据说在这里可以聆听黄河的涛声,远望大同碛的浪花。

 

24、站听涛阁上远望,不知是否因为干旱,现时的黄河已没有了“滚滚”而来的气势,也没有了传说中的大同碛浪花。

 

25、在听涛阁内中餐的当地人,见我好奇地盯着他们桌上的饭菜,很友好地问我要不要尝尝。八仙桌、条凳、红灯笼、布鞋、光着膀子大口喝酒,这些元素都是我想像中的黄河岸边人家及黄河边的汉子形象。

 

26、客栈在三边都建了二层,唯独面朝黄河的一边没有建二层,利用一层的顶建了个休息平台,这是整个建筑的亮点。

27、二层的休息平台。平台上放了几张木制桌椅,周边摆着几盆花草,头顶上吊着一盏仿古灯。坐在这里,望着黄河水,喝酒、品茶、聊天,到了夜幕降临时分,望着四合院内高挂的大红灯笼慢慢亮起,真没想到,黄河边也会有如此的小资情调,这是意外的收获。

  

28、天已完全黑了下来,亮起的大红灯笼映得整个建筑更有特色。

          碛,是砂石积成的浅滩。黄河在碛口古镇的河面由100多米陡然缩减到20多米,形成的激流还有着几米落差,所以古代来自山西和内蒙古的船只都不得不在这里卸货,然后由这里把货物运送到山西境内,反之亦然。自然环境造就了碛口的古码头,也造就了碛口古镇,现今古镇上的建筑多是明清时期的遗留,古街,镖局,当铺,皮货商,钱庄,商会,客栈,寺庙以及有钱商人的住宅,以及关于纤夫,名妓的故事。

 

 

 借着大门留张照片

 

      现在的碛口客栈、四合堂也就是当年的骆驼骡马大店“三兴店”,集货运中转、食宿功能,全盛时期每天有二、三百峰骆驼和几十匹骡马落脚,相当于现代的物流中心。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也曾经在这里设立八路军的粮食转运站。 四合院内的偏门,碛口院落的建设大都通过这些偏门使院院相通,走进一家院宅就可以通过偏门走进碛口所有的院落,相互间联络和救急相当方便,这也是晋商建筑的一大特点之一。 四合院二楼的回廊,即可看到码头上卸货也可以看到院内的情景,也是晋商谈生意喝茶看黄河风光的好地方。 这座明清时期宅子以28万元卖给私人所有,目前是变成了接待游人的客栈。这座宅子的原主人陈立汉、陈立 尚。后人陈贵兔。

 

 

 

 

 

  【唐绣儿葵儿.碛口古镇·檀香飘逸】黄土人手工坊

【山西行3】  摄影:唐绣儿葵儿  地点:山西·碛口古镇·明清一条街·黑龙庙  时间:2010年4月5、6日

碛口古镇 位于山西省西部临县。站在卧虎山门前眺望,右手边是滔滔黄河,左手是出自吕梁山脉的湫水。湫水在碛口镇西南北屏风一样的壁立三百米的秃鹫山一档,扭头向西北扑进来黄河。碛口便在这两条河相会的口子上。卧虎山从后面装上了它的腰,西北一半贴在了黄河岸边,东南一半贴在湫水岸边,从这头到那头,足有三里地长。镇子上的人把黄河叫‘老河’,把湫水叫‘小河’,道出了这两条和对碛口镇的血肉关系。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铁路交通尚未发达,通过碛口而形成的商贸辐射圈,几乎覆盖半个中国。

 

P2  黑龙庙,位于碛口镇的卧虎山上。举目眺望,映入眼帘的是碛口古镇全貌和滔滔的黄河水,黄河对面就是陕北。在这里,山西、陕西隔河相望。沿着这条小路走下去,就是碛口古镇的家家户户。

 P3  碛口古镇在清初至民国初的二百多年间,是黄河中流秦晋大峡谷闻名遐迩的水旱码头,是晋商就先活跃的地区之一。成为沟通大西北和中原、华北、华中地区货物交流、集散地的重镇。

 P4

 P5 碛口镇老巷道层层上坡、层层下坡,可达多家客栈

  P6  由于碛口镇定商贸特征,来往的人都与商贸有关,均不带家眷,因此少有住宅建筑,主要的都是商贸建筑和骡马店、骆驼店之类的运输建筑。

P7 整个碛口镇,还有四百多座大小院落,荣光店是保存最好、也是碛口镇建筑的代表。

 P8 保存最好的荣光店,如今已被利用改造成客栈。住宿费用不菲,每晚120元,和农家摇动比起来要贵100元。

P9 在碛口镇,老人孩子嘴里不停地跟我们念叨一句话: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是啊,碛口镇定家家户户面朝黄河,是黄河水养育了碛口人,与之相邻的山沟里的许多村庄,缺水的情形不可言状。目睹后触目惊心。

 P10 4月3号来到碛口,正值清明前夕。在碛口,这是个庄重而盛大的日子。学校、工厂、农民放假,家家户户都要上山给祖上烧纸扫。在这户人家,可订做清明用的各种烧纸。

 P11 这是一座200多年的窑洞。北方人把椽子叫‘厦子’,‘名柱’就是独立的柱子。山西的许多窑洞砖墙很厚,把柱子包在墙内,给独立明露的柱子叫名柱。无前房檐和名柱的窑洞相对造价低廉,可让阳光直接进入窑洞,但缺少了遮风挡雨的功能。

 

P12  碛口镇有条著名的明清一条街。在这里,共分布着二三十家老店铺客栈,至今仍有后代人继续在此居住,也有部分出租做些小生意。这条路上,时常会碰上导游给客人讲述碛口的历史故事。镇上的老人很多,大多健康长寿,面目慈祥,见到生人都是以礼相视,这是碛口人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P13  碛口的人们对生活没有更高要求,每日只要有面条吃,就是生活最大的满足。在碛口的四天,几乎顿顿吃的面条,碛口老乡们把面条演绎成生活的音符,上顿下顿,左一顿右一顿,拌上茄子土豆炒在一起的极咸的菜卤。看他们吃得如痴如醉啊,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P14  沿着明清街向南走走,忽而飘来阵阵檀香,驻足寻去,原来这里,一位‘黄土人’正用檀香木创作着檀香梳。他叫张旭峰,因邂逅了两名艺术家,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天分,放弃了教师职业的铁饭碗,行走江湖。碛口的文化历史深深地吸引了他, 便只身来到碛口,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

他租下了碛口镇明清街上的一间房,(这里曾是荣毅仁的火柴店)开始出售自己设计和雕刻的檀香木梳。

 

 P15 初到碛口,多少人不理解他,觉得他不务正业。而过往的中外游客,被他的作品深深吸引,都来争相订购。山西的古典建筑、以及装饰用的兽头,都成为小张的雕刻素材。

P16 山西古典家具、山西刺绣、中国牡丹、莲花、博物馆的青瓷和战国是的龙图也是小张创作的源泉,使香梳更有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

 P17  这是小张卧室的一隅,墙上挂的、摆得都是小张的作品。我被那墙上用槐木树皮设计的相框吸引。

  P18 小张是个刻苦的年轻人,勤奋不辍。

P19 经常面对黄河静静地思考,心中有更高的追求,要让自己的作品更出彩,让檀香梳和碛口一样家喻户晓

P20 小张有不错的油画功底,碛口当然是他描绘的第一素材。他的作品得到许多恩师和大家的关注。

P21 左侧这是小张最拿手的莲花梳,刻工十分精湛,我爱不释手地把它们变为囊中之物。右侧是为情侣们设计的桃心梳,呵呵,爱情的信物。

 站在碛口镇,面对母亲河,未来属于这个踌躇满志的青年,木梳传情,檀香飘得更远,预祝他更成功!

P23 离小张的‘檀香屋’十几米就是我下榻的客栈。看老板的干闺女17岁,中午的时候,已经洗了好几大盆衣物了。手脚麻利,让人看着心疼。早上出门看见床单、被罩堆成山。我在想自己的女儿能行吗?

P24 正午的光直射着明清街,商户们都去午休,无需看管东西,来了人喊一下就可以了。

P25 ‘关中八大怪’中的一怪‘碗盆分不开’,可见这碗之大,看这孩儿用的的碗比爹用碗还要大....

P26  '姑娘不嫁外',也是一怪。这老李家的闺女二十好几,喜欢在爸妈身边,还没找婆家呢。

P27 碛口镇无论春夏秋冬,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八方游人。当然也是艺术创作的圣地,许多美院学生来此写生。

 

P28  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歇脚人,看见我,他们友善而好奇。

 

P29  碛口镇,以它为中心连带促成了的周边村落的生态平衡,一花多叶,一镇多村,周边多种特色的古老村落共同构成了文化圈,形成了它的整体文化价值。

 

P30 碛口镇周边著名的村落有:孙家沟、李家山、西湾村、高家坪村、小塔侧村、彩家庄、招贤镇、冯家会村、高家庄村、寨子坪村等等,这些村落,同碛口镇一样,建筑依山就势,层层累进,与黄土高坡的自然地形十分协调,反映了吕梁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人文特色。

寥寥几笔远不足以表现碛口的厚重历史和文化,整个碛口古镇,东市、西市、中市街分布着四百多个古老客栈商铺,这里仅仅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还需细细品味.....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碛,在当地人的说法里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黄河的河水在这浅滩上碰到河床里的石头,浪花飞溅发出巨大的声响,激起雪喷般的浪花,成为一道景观。

  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日战争爆发,2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镇。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据镇上黑龙庙清道光年间碑文记载,零星商贩不计,仅店铺字号就有20余家。其间,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辉煌,接不完,填不满,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

        这碛口确是有些古韵的。古老的民居,成为当地第一景观。这里的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

        古街上,现在最为醒目的是老李的长兴店。别的店铺正在修饰。街西的广场还有一家饭店,说是经营碛口的美食。我们包吃在老李的长兴店,一般的菜饭吃不出特别的味道。

        街东山上的五龙庙,是古镇祈雨的宙宇。它气势不凡地踞于黄河边的高处,俯瞰黄河,居高临下,发出一种威严来。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原来,面对黄河水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黑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

        黄河边上,还有码头客店,码头是没船了,客店还是热闹,里面的客人不比老李家的人少,可惜我们去的头一早是老李领着,没有去那里,第二天自己也没有转到河边去看那条街。只是临离开碛口去佳县的时候,在这条街上堵车,看着比老街似乎更兴旺些。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2                                                                                                                                              -

20                                                                                                                                       -

21                                                                                                                                              -

22                                                                                                                                                       -

23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大同碛                                                                                                                                         -

33                                                                                                                                                  -

34                                                                                                                                                               -

35                                                                                                                                               -

36  黄河边上的客栈比老李家的院子大,也是高朋满座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碛口镇黄河岸边向南五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李家山村为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每年吸引着许多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吴冠中先生有言:“(李家山)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 李家山村于2009年1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中国网图片库 张旭 摄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李家山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碛口镇
寻镇|碛口古镇,九曲黄河第一镇,寻找遗落的古老梦境
轻旅行之手机拍大片:山西碛口古镇住窑洞
【碛口古镇·檀香飘逸】_
碛口之美
逝去繁华的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