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色、暮色、雪色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于1750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前面的牌楼是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标志。牌楼正面写着“涵虚”(指水)二字,背面写着“罨秀”(指山)二字,表示牌楼之后便是颐和园的湖光山色。牌楼两面彩绘金龙176条、金凤36只,显示了帝王所居琼楼玉宇的富丽堂皇。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在宫门屋檐处悬挂着清朝光绪皇帝御书“颐和园”九龙金匾。宫门为三明两暗的庑殿式建筑。中间正门专供帝后出入,称为“御路”;两边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太监、兵卒从南北两侧的边门出入。
 仁寿门的匾额用汉、满两种文字写成。门前两旁各设一块青石,呈猪、猴状,俗称猪猴石,以象征孙悟空、猪八戒守卫皇家大门。
 
寿星石 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颐和园时从墨尔根园(现在的北京大学校内)移来,色青而润,造型奇异,状如寿星,俗称寿星石。
 仁寿殿,清乾隆时(1736一1795)名勤政殿,光绪时(1875-1908)重建,改称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居住时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
 仁寿殿前是一只蹲在石须弥座上的铜铸异兽,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造型离奇怪异,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
 
铜龙铜凤排列于仁寿殿前,均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我国古代历来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慈禧掌权后,便将龙凤位置颠倒,“凤在上,龙在下”。
 

 

 邀月门—长廊起点 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273间,全长728米, 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八千多幅,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长廊
 
 

 
 青芝岫 俗称“败家石”。据史料记载,明朝官僚米万钟与北京的房山发现了这块色青而润、状如灵芝的巨石,在运往米氏勺园的途中,由于财力不支,不得不弃于郊野,后被乾隆皇帝耗巨资移置于此,取名“青芝岫”,是中国最大的园林置石。
 乐寿堂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原为二层,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改建,成为慈禧在园内的居住之地。
 
 
万寿山,地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是宫廷功能、宗教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一直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上升的中轴线。东侧 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无论是从下往上仰视还是从上往下俯视,那层层升高的宏伟建筑,充分展示了这座皇宫御苑的皇家气派。
 
 
 “云辉玉宇”牌楼,紧邻昆明湖,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建筑为四柱七楼,顶覆黄色琉璃瓦,绘金龙和玺彩画,等级极其高贵。“云辉玉宇”牌楼表示这里的宫殿是彩云与华丽建筑相辉映的世界。牌楼的南面匾额上写着“星拱瑶枢”,告诉人们,这里就是“众星拱卫的神仙之地”。
 排云门是排云殿的大门,门前耸立着壮观的“云辉玉宇”牌楼,两只精美的铜狮分列宫门两旁,还有12块姿态各异的太湖石,喻意十二生肖。
 排云门对联(慈禧题)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 青锁朗晨光尘瀓六幕 紫渊回斗极瑞辑三阶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佛香阁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建筑高四十一米,八面三层四重檐,气势宏伟庄严。
 宝云阁(铜亭)
 宝云阁(铜亭)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上,为清朝帝后祈福颂经之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成。外观似一座四方亭子,因全部用铜铸成,故又称“金殿”。阁通高7.55米,重207吨。 铜殿梁柱、斗拱、椽瓦、匾额等全部构件采用我国传统的工艺铸造并将表面处理成蟹青冷古铜色。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时,宝云阁铜殿是园内极少数幸存建筑之一,但内部陈设被劫一空,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并有十扇铜窗流失国外。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出资购得并赠于颐和园。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用整块巨石雕造,高9.87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正面刻"万寿山昆明湖"六大字,背面刻《万寿山昆明湖记》,均为乾隆手笔。碑饰图案精美。碑文记述了扩展昆明湖的目的和经过。 (以前曾去过,现在已不开放,这次没能游览,只有从远处拍张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北京慢慢看看6:皇家园林
北京行记(七)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下)
颐和园游记(上)
颐和园导游词
北京游颐和园景点攻略
北京颐和园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