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名人在河北·欧阳修被贬河北

欧阳修被贬河北

梁 勇

北宋杰出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在许多名城留下了他的宦迹。在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也留下过不朽的身影。庆历年间,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诸多辉煌的名人,曾奉使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相当于河北西路的“省长”。

正定在北宋时期是河北西路首府。韩琦、欧阳修、沈括等文化名人,曾先后出任河北西路地方官,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欧阳修才高八斗,坎坷仕途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贫苦出身,四岁丧父,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23岁中进士。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是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欧阳修29岁时,赶上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湖北宜昌夷陵县令。

四年后,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启动《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的编纂,提出一系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新观点,因此,欧阳修是著名史学家。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被起用,支持新政。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由于庆历新政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因此,范仲淹等人遭到诽谤,攻击范仲淹、富弼是“朋党”的论调甚嚣尘上。
    
欧阳修作《朋党论》予以驳斥。范仲淹也直言不讳承认君子也分朋分党,宋仁宗,罢范仲淹之职,令其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

就是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欧阳修作为庆历新政的参与者,被贬出京,出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一年后,范仲淹、富弼又被以“更张纲纪,纷扰国经”等罪名贬黜。欧阳修也因被罗织的绯闻事件,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县)。





         正定子龙广场反映历史人物的浮雕照壁上刻有了欧阳修的身影。 

欧阳修出任河北都转运使,是他政治上第二次走向低谷的开始,也是在河北发生动荡时被排挤出京的。

欧阳修在参与庆历新政过程中,一直非常关心河北民生。

庆历三年他向皇帝提交了《论乞止绝河北伐民桑柘札子》指出:河北、京东诸州军队修建城防和军械时,从民间强征木材,使许多地方已没有木材可缴,只能砍伐桑柘等重要经济树木。

他认为,之所以出现公私匮乏现象,并不是外侵为患,而是贪官污吏所为。他们盘剥疲民,为国敛怨,所以必须澄汰天下官吏。要想抵御契丹入侵,必先抚慰河北民众。如果河北人心离叛,则内外之患,令人深忧。

欧阳修33岁时,辽兴宗屯兵幽州、蓟州边境,派使臣向北宋索要河瓦桥(今雄州境内)以南十个县,责问宋朝为何在北边修筑水田和桑枣作为防务。

宋仁宗诏令河北大修武备、招募义勇,加强防御,以大名为北京,意在昭示抗辽的决心。农历七月,辽国契丹大兵压境,逼迫北宋派使臣议和。

宋仁宗屈于辽的压力,被迫同意每年增加银子和丝绢十万匹,送到白沟,称为贡赋,以此赢得了暂时的安宁。

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保州(今保定)云翼军的兵卒叛乱,他们杀官吏,占城池,聚众造反,直接影响到宋辽边界的安全。

宋仁宗诏封知制诰、右正言田况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驻守真定),充真定府、定州路安抚使。37岁的欧阳修以右正言、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他们一到任,就从真定(正定)赶赴保州,平定军卒叛乱。

但边境之地,有些汉奸散步谣言,称军贼作乱,要引辽兵南下。

为防止辽国染指,欧阳修与田况商议,请朝廷对叛乱军卒实行诏安,并密令河北安抚使缉拿汉奸,就地处置。

皇帝诏安的诏书一出,保州2000多名叛军投降,动乱平息。朝廷下令坑杀了429名负隅顽抗者,其余2000余降兵,遣送到河北各州安置。

当时,河北宣抚使富弼担心这些叛卒日后再生变故,便约欧阳修到河南内黄,秘密商议,准备下令各州同时行动,捕获这些降卒,一并处死。

欧阳修虽与富弼为莫逆之交,都是一代忠良,共同参与庆历新政,又一起被贬出京,感情亲密。但欧阳修反对滥杀胁从,他说“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他以仁德的情怀说服了富弼,富弼幡然醒悟,使2000多兵卒幸免于死。

欧阳修被排挤出京,并没有因政治上的失意而沉默,仍不改刚直秉性,仗义直言。

平息叛乱后,欧阳修发现朝廷外戚、成德军(驻真定)留后、真定路都总管李昭亮与定州通判冯博文等人,在遣送叛卒时,强抢民女、私纳女眷,养为家奴。欧阳修对此深恶痛绝。即下令将定州通判冯博文革职入狱,并上书朝廷弹劾李昭亮。

他不避皇亲国戚,仗义执言,上《奏李昭亮私取叛兵子女》折子,以确凿证据说明,李昭亮私下扣留叛乱军卒女子为己有,使得通判等官竞相仿效的罪行。

李昭亮发现欧阳修追查此事,竟将私藏女子转移外地。欧阳修通过审讯冯博文,找到了被霸占的女子及转送女子的兵士杨遂、王在等三人。人证物证俱在,欧阳修请求朝廷惩治外戚李昭亮。但昏庸的宋仁宗竟放纵外戚,使李昭亮逍遥法外。

欧阳修不屈服皇帝的私情,坚持为民请命,再次上奏《乞推究李昭亮》折子。

他说:身为真定府、定州等路部署的李昭亮,乃国家大将,不能统辖将士,导致保州兵乱。所幸朝廷颁诏安抚,叛卒归降。可李昭亮明里张贴号令,不许私纳人口、财物,暗处却将叛卒女人私入本家。

欧阳修指出:发现官吏罪行,如不追究,今后官吏犯罪者,无法纠察。特请皇帝处置此人。

但最终李昭亮被皇帝征调为淮康军留后,到异地为官。这对欧阳修的构成很大的伤害。

尽管皇帝一再挫伤欧阳修的政治抱负,但欧阳修坚持严明吏治,惩治腐败,迫使李昭亮将抢占的民女放出。

同时,因为保州兵乱和李昭亮事件,涉及到河北一些无能的官员,都因受到欧阳修弹劾先后被罢职。

欧阳修利用平叛和打击外戚势力的成功举措,对河北吏治给予整肃,为民除害,使河北的官场风气有所好转。

欧阳修在河北任职仅一年,但他勤政为民,爱国强边。

    针对河北的边防,他踏遍各州,考核官员,体察民情。上奏“推举地方官”。阐述了河北边防、吏治的重要性,主张裁汰冗员贪官,启用具有德才的官吏。


 

欧阳修38岁时,辽国在边界建造城寨,拘囚定州巡兵汤则,还强行闯过定州军城(今属唐县)、银坊、冶谷地界,进行挑衅。欧阳修几次上奏,请求朝廷派使臣向辽方抗议,维护国家尊严。但仁宗皇帝一直不敢作出决断。

欧阳修上奏《论契丹侵地界状》,尖锐抨击朝廷的对辽政策,指出:“今见朝廷常有惧敌之色,而无忧敌之心。……今边防之事措置多失其机者,惧敌之意过深也。”

他分析了形势,认为:辽朝的契丹统治者实际上面临内忧外患,北面女真、渤海,对其攻劫,辽主内恐国中叛乱,外有西夏之虞,他很怕我们乘虚北袭。所以在边界虚张声势,囚我巡兵,侵我地界,实弱而示强。所以我们应据理力争,不必惧怕。

同时,他抨击朝中“小人”弄权,干预边境军事。言词犀利,锋芒毕露。这不仅与他前几次政治斗争中几起几落的经历有关,也是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使然。

他到了河北,朝中派系斗争激烈,不少贤臣、诤臣先后被贬。欧阳修的主张得不到支持,他满腔忧愤,在奏章中指出:被排斥的贤臣“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自古小人谗害忠贤,往往诬蔑为朋党,欲动摇贤良,则必诬以专权。

他还说:正人君子在朝,邪恶者所忌。而贤臣不用,乃是敌国之福。如今名相贤臣罢官,群邪相贺,四夷相贺。

针对朝廷的用人政策,他毫无掩饰的指出:“今缘边的知州、武臣不过诸司使、副通判”,可一些刚入京的朝官,就能全面了解朝廷军机。我们河北转运按察司却不得参与。他“请自今许令本司与闻机事。”公开要朝廷给予他参知机要的权力。

但他的逆耳忠言,不仅没得到朝廷理解,反招致奸佞嫉恨,处处给他掣肘,使他在河北的一系列政策很难实施。

他为了提高边境水面塘泊抗御辽国骑兵的能力,提出靠近塘泊附近的芦苇等,都不得采伐,就是要利用高大的芦苇作为屏障,令辽兵一旦入侵,陷入水泽芦苇之中。

为了加强北岳恒山(今阜平县大茂山)到白沟一线的防御,他请求从顺安军以西到西山,开凿水渠。凡是占用百姓的田土,应该用官地置换或给予补偿。利用水道构成防御契丹骑兵的防线。

这些建议,均没得到允准。于是,他在愤懑之中不得不上奏《自劾乞罢转运使》。以罢官向奸佞抗争。但他怀才不遇的情绪,招致奸佞的进一步嫉恨。

欧阳修的正义之言,遭到朝中奸佞嫉恨,于是,一些置军国大业和边境国防于不顾的小人,罗织罪名,陷害于他。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欧阳修好友、真定〈河北正定〉节度使田况改到甘肃天水赴任,欧阳修临时代管三个月真定府节度使的官差,也惹得一些小人弹劾。

御史钱明逸,因记恨欧阳修在编纂《新五代史》时,贬斥他的祖宗、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氏家族,所以记恨在心,借机诬告欧阳修私贪公款。

开封府尹以前在益州四川成都时,欧阳修曾弹劾他贪污官银,也嫉恨在心,于是附会姓钱的御史。仁宗命要臣进行审核,证明欧阳修没有挪用真定府衙的资金,乃是姓钱的诬告。

可这姓钱的不顾历史上钱越王朝的腐败事实,就是记恨欧阳修,想方设法罗织罪名,必欲置欧阳修于死地。

当年,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正,不久守寡,两人无子,只有张龟正前妻所生一女。欧阳修怜悯她们,便把妹妹和外甥女接到自家。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女成人后,嫁给欧阳修远房侄子。可这个“外甥女”竟与家仆私通,被发现后送到官府。不知是屈打成招或受人唆使。这个外甥女张氏竟说欧阳修和她有不伦之情,并欺占她家的财务。钱明逸为了陷害欧阳修,还用张氏的家财买了田地,写上欧阳修的名号,制造伪证,罗织罪名,诋毁欧阳修。

欧阳修上表为自己辩白。仁宗皇帝多次做出批示,为欧阳修洗刷恶名,而且亲笔给欧阳修写了手诏,让他放置家中,以示其名节不可污,维护欧阳修的名声。

但这个姓钱的御史,联合朝中几个姓钱的官吏坚决弹劾欧阳修,宋仁宗无奈,在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一纸诏书,免了欧阳修的河北西路的官职,降知制诰、滁州知州〈今安徽滁县〉,时年欧阳修39岁。

这次绯闻事件,不仅对欧阳修的仕途造成巨大打击,而且影响到欧阳修的声誉。他贬徙滁州,再次遭到仕途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所以39岁竟自号“醉翁”。   




欧阳修作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金石家,于政治、军事公务之余,曾遍访河北的名胜古迹,搜集大量金石碑文。

他在《集古录》及其子为之整理的《集古录目》中,保存了大批河北珍贵金石资料。其中关于真定《龙藏寺碑》的记载,对研究这通中国书法史占有重要地位隋碑,具有重要价值。

《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恒州刺史王孝仙劝修龙藏寺时刻立,被称为“楷书第一碑”,现存于正定隆兴寺内,史学界一直以此断定,隆兴寺就是隋朝的龙藏寺。

但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载:“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龙藏寺己废,今在常山府署之门,书字颇佳”。这说明,隋朝创建的龙藏寺,在当时真定府官衙(今正定县政府)对面,与隆兴寺根本不是一处寺院。现存于隆兴寺的隋代《龙藏寺碑》,是从龙藏寺废墟中移到隆兴寺的。这为后世研究隋龙藏寺和隆兴寺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欧阳修笔下真定府衙对面的龙藏寺废墟,如今已成为赵子龙广场。

 

再如,欧阳修在河北发现了唐朝调露二年(680年)恒州刺史为唐朝军队北驱突厥伐木造桥、刊石指路的《恒岳岭路铭》,作了详细记载。

他还以金石学家的学识和远见,对一些重要碑刻采取了保护措施。据元代纳新《河朔访古记》载:“真定府治庑下有唐恒明刺史陶云碑一通……昔宋欧阳文忠公为河北都转运使,至真定,见碑仆府门外,半埋土中,命工掘出,立于庑下”。可见欧阳修保护文物碑刻用心良苦。

欧阳修在河北的这段经历很不幸,他满怀报国之心,提出的一系列忠言,都没得到朝廷赏识。政治上失意,精神上愤懑,所以,经常在真定府饮酒酣醉,玩物赋诗。甚至经常告病。留下的一系列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为后人研究当时真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保留了珍贵史料,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位文坛巨擎和政坛斗士的内心世界。

欧阳修在写给密友梅尧臣的《与梅圣俞书》中说::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可见,他在真定,至少写过七八首他自认为能够示人的诗。

在《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诗中写到:

“北园数亩官墙下,嗟我官居如传舍。

滹沱北滤马踏冰,西山病归花已谢。

………

人生有酒复何求,官事无了须偷暇。”

 真实反映了他心灰意懒的内心境界。

   他的《过    首》,也充满伤感和悲情。“得归还自叹淹留, 中渡桥边柳拂头。记得来时桥上过, 断冰残雪满河流。”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他染病在身。写给好友梅尧臣的诗《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满怀深情的回忆了他和圣俞(梅尧臣)的友谊: 今年得疾因酒作, 一春不饮气弥劣。……到今年才三十九, 怕见新花羞白发。颜侵塞下风霜色,

这些抒情咏物的诗句,真切反映了他当时受到诽谤、身心交悴的孤独之情,也是他奉使河北不幸遭遇的情感写照。

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又改知扬州、安徽阜阳和河南商丘应天府。

47岁奉诏入京,再次与宋祁合作同修《新唐书》。

50岁时,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欧阳修曾表异议,被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居住颍州(今属安徽)。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家中溘然长逝。

欧阳修一生才高气傲,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敢于为民请命、仗义之言,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敬仰。因此欧阳修一生为官的地方,都被当地视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欧阳修奉使河北的这段经历,不仅为河北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对后世为官者提供了镜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河北当“省长”为何却被“绯闻”扳倒
人物||范仲淹:失意的改革家
庆历新政(1043年—1045年)
功德评价--北宋贤相韩琦
《清平乐》中的北宋名相韩琦有多牛?
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