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等



      圣-桑在音乐学院读书时是阿列威(J.F. HaIwy,1799-1862)的学生,但是李斯特的主题循环发展手法对他的影响却更强烈。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弗兰克的影响存在,只是圣-桑对待弗兰克的手法并不真当一回事,而弗兰克倒是宽大为怀,甚至把一些作品题献给他。圣-桑写作的一些旋律,时常一下子便会把人吸引住,例如他的《天鹅》就是这样。但认真的说,他的最好的旋律,却在于他的运用主题循环发展手法精雕细刻出来的这类作品之中,这方面,他的《第三交响曲》是一个范例,其次则是《b调小提琴协奏曲》。

     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共有三首,第三首可算最为杰出,完成于1880年,题献给当时首演这首作品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圣-桑的协奏曲创作相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的才赋—主题鲜明、突出、华美而富于诗意,其中众多的技巧性乐段为独奏小提琴提供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采用传统的秦鸣曲形式写成,但其中的第一主题得到更多的发挥。乐章先用弦乐器四小节的和弦颤奏作为引子,独奏小提琴随即奏出热情横溢的第一主题,用弦乐器和定音鼓的颤奏相伴。主题中的回音动机是这一乐章的核心,它构筑出和弦,孕育出变化繁多的乐句,基本上统御着全乐章的发展。

     乐章的第二主题经前一主题在独奏小提琴中衍化出的若干技巧性乐句逐渐引入,现在音乐转入E大调,纯粹是一种平静、倾心的诉述,它那柔和、委婉的表情,同前一主题形成的对比相当明显。但这一主题的历程为时很短,在这一乐章中,它除了还有一次在B大调上重现外,无论是在乐章的发展部或尾声,特别引人注意的还是乐章的第一主题。

      第二乐章也有一段短小的乐队引子(三小节),用歌谣曲形式写成,由于这一乐章略去一些铜管乐器(小号和长号)和定音鼓,整个音响效果比前后两个乐章都要柔和得多。圣-桑有一次对小提琴演秦家奥尔(L.Auer,1845-1930)讲到这一乐章时,曾把这首协奏曲的前后两个乐章比作“山”,二者之间由第二乐章的“湖”分隔开,他要求演奏者要懂得山与湖的对比,要求演奏者都像萨拉蒂那样,演奏第二乐章时完全像湖面那般平静,而当它在山上时,又是何等充满激情!也许由子作者把这第二乐章比作湖,再加上由引子先行准备的伴奏,又采用一种起伏不定的音型,因此乐章中的基本主题也时常被称为“船歌”。其实,从节奏特点看来,这主题更接近于西西里舞曲,它的旋律则带有明显的田园风味,旋律结束时的四音动机经常由其他一些声部予以重复:

     乐章中段转入属调(F大调),现出激动的色彩,曾有人把它比作意大利南方晴空浮过的几朵薄云:

     当然,这几片薄云只是一掠而过,乐章的基本主题再现时,力度虽然有所增强,但音乐仍恢复原来的明朗与平静的情绪。在这第三段中,还可听到中段主题的瞬间穿插和独奏小提琴的新乐句,特别令人神往的是尾声中独奏小提琴用泛音方式奏出的一系列琶音(单簧管参与齐奏),它那轻柔的效果简直像飘浮在太空中一样。

     最后乐章从bB大调回到原来的b小调,采用自由的奏鸣曲形式,基本上没有发展部,它的主题共有四个,各自在呈示部已有发展,但在乐章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等同。乐章的引子由独奏小提琴的朗诵调—技巧性华彩乐句开始,然后乐队立即予以响应,这里给人的感觉是粗犷有力,引子旋律带有坚定、强烈的节奏重音。接着,乐章的第一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现在,音乐的节拍、速度都有变易,这仿佛是一首塔兰台拉舞曲,旋律的进行主要由大管和法国号相伴。

     乐章的第二主题几乎是接踵而至,也许把这第二主题视作第一主题的继续,或者是第一主题的第二支旋律更为相宜,它是热情焕发的。从乐章开始直到此刻,整个过程几乎布满狂风骤雨一般。

     乐章的第三主题转入D大调,仍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用管乐器的颤奏陪衬,但音乐的情绪并无太多变化。

     只是到圣咏式的第四主题在加用弱音器的弦乐器声部呈现时,音乐的性格才因这如歌的旋律而有所改变—变得柔和而平静。

      以上这些主题素材再现时着重点比在呈示时更为突出:第一主题依然获得充分的发挥,而第四主题则更令人瞩目,它一开始改用铜管乐器(小号和长号)陈述,神态较前更庄严有力。随后,主题移入独奏小提琴声部时,弦乐器组的分奏,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前奏曲。乐章的尾声由第三主题的精心发展接入,它又以第三主题构成的狂潮结束这首协奏曲。

视频网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QxMDQ5NDQ=.html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870年。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4/4拍子, 奏鸣曲形式。 具有狂想曲的性质,朴素而单纯。

  第二乐章,浪漫曲,不太慢的行板,降B大调,12/8拍子,三段体。 这个乐章以维尼亚夫斯基的浪漫曲而著名,其主题与伴奏部上行的三连音符以及下行的四连音符,都同样无比甘美,以“优美地唱出”来形容其美十分相称。整个乐章细腻优雅,诗意中的乡愁之感尤其动人。

  第三乐章, 中庸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在此正如谱中“吉普赛风格”的指示,曲调十分热情。这种吉普赛风格洋溢在整个乐章中,最后在辉煌的音响效果中结束全曲。

       波兰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亨利.维尼亚夫斯基,在1835年7月10日生于华沙东南部的卢布林城一个医生家庭里. 1843年秋,母亲便带他到巴黎投考音乐学院.1846年毕业时以其惊人的辉煌技巧和比他这个年龄所能理解和表达的更强有力的感情,演奏了意大利的作曲家维奥蒂(G.B.Viotti,1755-1824)的《第十七小提琴协奏曲》而获得第一奖,创造了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的记录.毕业后,继续留在巴黎跟他原来的老师学习。1848年,维尼亚夫斯基同他的一位后来成为著名钢琴家的弟弟一起到俄国、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旅行,开始他的独立的音乐会活动,获得很大的成功.1849年初,维尼亚夫斯基又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翌年学成时同样获得第一奖.学习结束后,他的艺术生活的新阶段就开始了。

       1851-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国旅行演奏,几乎走遍俄国的欧洲部分。由于当时住在彼得堡的鲁宾什坦的邀请,维尼亚夫斯基在1860年终于来到这深深吸引着他的城市,这一住历时十一年之久.在这里,他充任薪俸不高的宫廷小提琴乐师,在芭蕾演出时担任独奏,此外,他还是俄罗斯音乐协会交响乐队的首席、音乐学院小提琴与室内乐合奏课的教授,有时还兼任指挥。

       1872年初,离开他在彼得堡的职位.维尼亚夫斯基早在尚未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前便已开始作曲,他的第一号作品是在十二岁时写出的。

       1872年早秋,他同安东.鲁宾什坦联袂赴美,举行一系列音乐会,1874年,积劳成疾的维尼亚夫斯基回到欧洲,在巴黎开演奏会,同年秋天应聘接任比利时小提琴家维厄当(H.Vieuxtemps,1820-1881)因病空出的布鲁塞尔音乐学院教授职位,但为斯甚短.1877年又继续他那不停顿的演奏旅行,并参加鲁宾什坦组织的、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举行的俄罗斯音乐会;他在柏林的一系列演奏会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

       1878年底,维尼亚夫斯基到莫斯科时已患重病,但他还是以其巨大的感染力演奏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879年,原定的南俄之行因病取消,心脏病和水肿病使他卧床不起,病中一度住在崇拜他的梅克夫人家中,受到过十分殷勤的照料.1880年3月31日,维尼亚夫斯基病逝于莫斯科,他的最亲近的两个朋友---鲁宾什坦兄弟一直守在他身旁。


视频网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E0OTE4OTEy.html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BeethovenViolinConcertoinD)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自古一直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对它回顾。

       本曲完成于1806年。这一年,他对他的学生 --伯爵小姐莱莎.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 乐曲正反映出他这些日子 生活中所充满的诗意。独奏小提琴始终处于主导地 位,协奏乐队则并不处于从属的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 队的音响效果特别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因此该曲又被称为《交响协奏曲》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传统的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是昂扬着英雄精神的奏鸣曲。第二乐章是庄严壮丽的小广板。第三乐章是充满活力的回旋曲。 在第三乐 中,有一个华彩乐段,光辉灿烂,满目生辉。 此张碟片是百代出版的"本世纪伟大录音"系列中的一张,由以色列小提琴大 师帕尔曼演奏,是1981年的录音,使用3D技术,帕尔曼的演奏清新自然,挥洒自如,是他有代表性的一张录音。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所谓三、四、五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大部分小提琴协奏曲都是用D大调写成,贝多芬这首也是D大调。

       这首协奏曲是那种典型的协奏曲格式,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其中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贝多芬的协奏曲(包括钢琴协奏曲)戏剧性都不是很强,从整体的情绪上来说也是不太激烈的。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一乐章从定音鼓的五击开始,因此这首协奏曲也被称作《定音鼓协奏曲》,乐队前奏将呈示部的主题首先演示一遍。其中的D大调主部主题沉静、安详,A大调副部主题力度有所加强,并在重音拍上采用顿音,显得非常坚定、果断。整个乐章中一直由主部主题占据主导地位,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有对比,但是没有激烈的冲突。整个乐章的情绪是沉着、坚定的。

       第二乐章,小广板。这一乐章是典型的贝多芬抒情曲,是一种宽广的抒情。单簧管呼应着小提琴奏出的乐句,一句一句平缓地流淌,其中间或有小提琴的快速经过句。最后,经过一个简短的小提琴独奏不间断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整个乐章的情绪是冥想、平静的。

       第三乐章,快板,回旋曲。小提琴一开始就在四弦上奏出主题,这个跳跃的主题充满欢乐的情绪。随后,乐队重复。这个主题在小提琴的各弦上都有表现,最高到一弦高把位的泛音演奏,音域跨度极大,充分表现出欢乐和高昂的情绪。这个乐章的高潮也是整个乐曲的高潮。

       据贝多芬年表记载,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06年,并于当年12月在维也纳首演。这首协奏曲是贝多芬专门为当时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克莱门特(Franz Clement)而作,也是由克莱门特首演小提琴。当时一、三乐章中的华彩(Cadence)部分是由克莱门特谱写的。现在演出的基本是二个华彩版本,一个是约阿西姆(Joseph Joachim)华彩,另一个是克莱斯勒华彩。

视频网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UxMDYxNjg=.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8_3000_YvmIba_190429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独奏 帕尔曼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拉赫林—《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帕尔曼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著名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