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说是多尔衮扶持顺治继位,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受利渔翁”

崇德八年,大清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因突发中风驾崩了。此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这个封建王朝的面前:该由谁来继承王位?

被封为“铁帽子王”的豪格与多尔衮

无疑,皇位这个“香饽饽”必然会引发一场诸王之间“血雨腥风”的激烈争夺。当时,八旗贵族中势力最为突出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

然而机会很短暂,并不擅长“故作姿态”的豪格偏想学其父皇太极“固辞退去”,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浪费掉了“长子身份”和一系列光环,与皇位失之交臂,还在此后遭遇报复并死于狱中。

睿亲王多尔衮虽实力较强,但在八旗贵族中却可谓势单力薄,并不占绝对优势,因此也无法独揽皇位。

“鹬蚌相争”的结果几乎是两败俱伤,真正的继位者令人大跌眼镜——竟是年仅6岁的福临!这个福临,就是众所周知的顺治皇帝。

年幼的顺治皇帝

当时尚处幼年的他不会“主动自荐”,那么扶持“小皇帝”的主张,究竟是谁最先提出的呢?

从常理来说,最有可能的就是睿亲王多尔衮。空有一身本事,又一心想当皇帝,奈何自己势单力薄,“明抢”不成,“暗偷”也不错。

扶持年幼的福临上位,再以他“年纪太小,不能理政”为由打出个“辅政君王”的幌子,把“小皇帝”作为“小傀儡”,从而既能得到“正义上的支持”,又能握住实权、实现自己的“皇帝梦”。

然而一切推断都需要证据来辅佐,探究历史也要有史料的支撑。那么史书中是怎么写的呢?

史书《沈阳状启》中曾对此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秘密状启。十四日,诸王皆会于大衙门。大王发言曰:“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云。”则虎口曰:“福少德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定策之议,未及归一。帝之手下将领之辈,佩剑而前,曰:“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大王曰:“吾以帝兄,常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即起去。八王亦随而去。十王默无一言。九王应之曰:“汝等之言是矣。虎口王既让退,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应作九)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军兵,吾与右真王,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誓天而罢云。”

需要知道,文中的“大王”也就是礼亲王代善,虎口即前文提到的肃亲王豪格,八王是英郡王阿济格,十王为豫郡王多铎。

“应之”的九王就是我们所说的睿亲王多尔衮,而他提出的与其“平分秋色”、共同摄政的右真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

郑亲王济尔哈朗

假若真的是多尔衮第一个提议立福临为帝,那为什么拼死拼活和豪格角逐、好不容易扶持起来小皇帝的他,肯让郑亲王“分一杯羹”、与其共同摄政呢?

如果认为是因为多尔衮实力不如郑亲王,心有所畏,这就有点想多了。

首先,在这场皇权相争中,多尔衮绝不是实力最强的,单是肃亲王豪格就可与其相抗衡,那如果是因为恐惧,恐怕要“众人一同辅政”了,也无所谓对方是谁。

其次要明白,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少数民族政权常有“兄终弟及”的即位事件发生,宋太祖传弟就是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所以相对于身为亲王的济尔哈朗来说,多尔衮的身份绝不输于他。

此外,是多尔衮参与了争斗,“趟了这滩浑水”,而郑亲王一直“明哲保身”,从未与其争权夺势,二人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又何谈害怕呢!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多尔衮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暂时停止从多尔衮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换个思维切口——既然福临顺利即位,他也就是直接受益人,那么不如来看看他即位后都是怎么说的吧!

《清世祖实录》曾这样记载:

“我太祖武皇帝肇造鸿基,创业垂统,以贻子孙。太宗文皇帝继统,混一蒙古,平定朝鲜,疆圈式廓,勋业日隆。及龙驭上宾,宗室众兄弟,乘国有丧,肆行作乱窥窃大宝。

当时尔与两旗大臣,坚持一心,翊戴朕躬,以定国难……睿王心怀不轨,以尔同摄朝政,难以行私,不令辅政,无故罢为和硕亲王。及联亲政后,知尔持心忠义,不改初志,故锡以金册、金宝,封为叔和硕郑亲王。”

福临的态度很明显,他对这个多尔衮叔父的态度十分不友好,认为他“心怀不轨”,还压制济尔哈朗想要“独断专政”。而对这个济尔哈朗叔叔却是表示满心喜欢,对他赞不绝口不说,还赐物封位,表彰其功绩。

如果由福临即位真的是多尔衮的初衷,那多尔衮应该会一直维护他的初衷,二者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嫌隙,以致反目。

何况真若如此,多尔衮对福临是有大恩的,福临怎样也不会不念旧情、如此决绝——这在道义上可说不过去。

同样,如果不是济尔哈朗,那为何福临会对他如此感恩戴德呢?他所提到的“尔”,正是济尔哈朗。

福临明确表示“尔与两旗大臣,坚持一心,翊戴朕躬,以定国难。”这里单独提出济尔哈朗,可见他在福临即位的过程中起到的绝不只是“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很可能是举足轻重的“领导者”!

从多尔衮的做法中也能推断出这一点。福临即位后,多尔衮利用职权接连降了济尔哈朗的位。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多尔衮之所以如此针对济尔哈朗,是因为他内心对他心存极大的怨恨!

倘若当时济尔哈朗现在他这边,也许现在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就是他多尔衮了。这一来自多尔衮的报复,与济尔哈朗拥护福临登基脱不了干系。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究竟是谁拥立了福临,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无疑还是济尔哈朗成了“受利的渔翁”。

他很聪明,不参与皇室的“权力明争”,而是置于事外、明哲保身。拥护福临登位,依附于孝庄太后和福临获得了大权。

他一生都会“察言观色”,即使是皇帝逐渐成熟,他也始终小心谨慎,可谓是“善始善终”。而多尔衮的结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济尔哈朗鼓动福临,削去了他的“铁帽子王”,并对其挖坟掘墓、治罪鞭尸。

历史已然成为过去,选择了就不会再重来。我们只能感慨:为人处世的智慧真的是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帝王传奇】 顺治帝福临
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辅政大臣,都负责什么?哪个职位权势最大?
多尔衮死后先被追为皇帝,又被扒出坟砍头鞭尸,顺治为何如此善变?
多尔衮的“权力游戏”,玩得有多溜?一箭五雕,把自己玩成摄政王
多尔衮:不仅仅是摄政王,真的当过皇帝,被封为清成宗
多尔衮有谋逆之心吗?拉皇帝出宫给自己请安-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